石材專業門戶網站
浙江石材業“既無資源稟賦之優,也無環境容量之大,更無原有基礎之實”,是資源小省。浙江石材業不斷創新發展理念、發展思路和發展方式,走出了一條獨特的“浙江之路”。
美國的次貸危機引發全球金融危機,此次金融危機使我國出口企業受到很大沖擊。作為房地產業的附屬產業——石材業所受到的影響又如何?浙江石材行業應該如何應對金融危機?
石材業的浙江模式
來自中國石材工業協會統計資料表明:中國石材業發展迅速,最近幾年均以20-30%的增幅發展。在國際上,中國成為居于前列的石材生產大國、消費大國,目前,中國石材業的發展態勢還在繼續。而全球金融危機對中國石材業有一定影響,目前中國石材出口還在增加,而增幅有所下降。今年1~8月,中國石材出口的增幅為16.5%,扣除人民幣匯率的變化,今年1-8月,中國石材出口實際上只有10%的增幅。
浙江石材業“既無資源稟賦之優,也無環境容量之大,更無原有基礎之實”,是資源小省。導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近年來,浙江石材業不斷創新發展理念、發展思路和發展方式,走出了一條獨特的“浙江之路”。加快產業結構調整,走集約型可持續發展之路。杭州石材行業協會副秘書長汪建中說:“相當多的浙江石材企業在完成一定原始積累后,紛紛選擇了礦山開采、板材加工和工程承接三位一體的緊密銜接發展模式。”
而浙江首批擁有石制作分包資質的4家石材龍頭企業更是在細分市場、控制貨源、挺進國際市場l大顯身手,在金融危機下依然保持持續增長發展態勢。
突顯“金字塔”效應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浙江首批擁有石制作分包資質的4家石材龍頭企業——杭州捷成石材有限公司、杭州和盛石材有限公司、杭州石磊石材有限公司與杭州中誠石材有限公司,在市場定位上走的是中高端路線,石材每平方米的價格大多在300元到1000多元之間,主要面對的是中高層次的客戶群,面向的是高品質的建筑物。各類大理石、花崗巖等石材主要用于高檔建筑的外部裝修和室內裝潢。正確的市場l定位,這次金融危機對他們發展影響不大。
中誠石材總經理李祥寧告訴導報記者,中誠石材一直以來都是承接一些酒店、別墅、大廈等大規模的高檔建筑群體。而這些群體在中國現在的市場l具有一定的比例和份額,并且作為社會的上層群體,他們具有較強的消費和支付能力。這對于我們做石材行業來說是非常有利的。
中誠石材是浙江中國銀行大廈的石材供應商、和盛是杭州有“豪宅”之稱東方潤園石材供應商、捷成石材是全國五星與超五星飯店香格里拉連鎖企業的石材供應商。
對于這些高端物業的石材供應,不僅顯示龍頭企業的市場定位,更彰顯他們的實力與經營理念。
控制進口石材源頭
相關數據顯示,去年中國共進口了5.81億美元的大理石荒料,其中僅從土耳其一國就進口了2.04億美元,使土耳其成為向中國出口最多的大理石荒料的國家。一方面,這是因為土耳其的大理石是變質巖,所以它的品質要遠遠高于其他地方的沉積巖大理石。另一方面,從路途、價格上來講,相對于歐洲的變質巖大理石,中國更愿意選擇土耳其的黃色、白色系列產品。
中誠石材李祥寧總經理表示,他們的貨源也主要來自土耳其、印度等地,而其中比較暢銷的是米黃色系的帝王金和純白色系的白玉蘭。中誠在杭州、海寧等擁有生產基地。
而捷成石材總經理陳小東的名片上印有:“室內米黃系列最強最全石材供應商”,他說:我們的石材進口國有土耳其、埃及、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等,在杭州下沙石材市場,捷成石材投資100多萬元引進了第一臺拋光流水線,投資600多萬元引進了首臺砂鋸生產線,杭州下沙工廠由于場地限制揮灑不開,捷成直奔上海開了博奧石材公司,規模比母公司捷成還大上幾倍,為何?陳小東解釋:杭州下沙工廠主要是供應浙江省內市場l,而博奧公司依托上海港,產品輻射到長江沿線及以北的各省市市場。
同樣,和盛石材公司總經理林國術家在著名的石材之鄉,亞洲最大的石材集散地——福建南安水頭。他憑借資源與地緣優勢在杭州經營石材數年,進口的石材遍布世界各地,如挪威、巴西、西班牙、土耳其等國家,進口的各類花崗巖、大理石,形成了一條龍的產銷服務。
為什么這幾家石材龍頭企業可以在“寒冬”依舊生機勃勃?導報記者在采訪中明白了他們的經營路徑:他們與國外的石礦建立了直接的經銷關系,控制了我國石材行業高檔的進口貨源,形成“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資源優勢。控制了貨源就等于控制了貨物的品質與價格,并直接創造最大的贏利空間,這就是這幾家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出口石材直奔中東
盡管歐美市場已經出現萎縮,讓中國的出口貿易遭遇了危機。但就從外需潛力上來講,中東石油輸出國、俄羅斯等新興市場的需求仍然旺盛,這些新興市場有望繼續在今后一個時期內保持經濟較快的增長,從而成為中國石材產品新的接納地。
石磊石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雷茂順接受導報記者采訪時說:“我們的產品主要是出口到阿聯酋的迪拜,可以說迪拜這個地方‘富得流油’,而且他們也非常需要進口貿易。”
我國進駐迪拜的石材企業大多是引進國內外的資源,然后利用國內的勞動力進行加工處理。這種淺層次的生產模式讓國內很多在迪拜的石材制作業只能處于初級層次,但是石磊石業卻利用迪拜等地來自東南亞廉價的勞動力,把國內外的石材資源運往迪拜進行深加工,通過制作、處理、包裝,在迪拜市場上高價出售,以此賺取比國內高達兩倍的利潤差價。
從上月起,石材類的出口退稅已經提高到9%,這對于出口企業來說無疑是一項利好,雷茂順總經理也表示,政策的調整對我們貿易商來說是非常有優勢的,稅率的提高是對我們出口企業的支持,也讓我們可以有較大的生存空間。
記者走訪了多家石材企業后得知,國內的水路運輸費用竟比國外高出許多倍。從上海到杭州的水路運輸,一個貨柜就需要3300元人民幣;從呼和浩特到杭州一個貨柜運費高達2.3萬元人民幣,而杭州到迪拜的水運價格僅為它的1/3,25噸的貨柜也只需要不到1萬人民幣的運費。
國內如此高價的運費價格讓企業主們紛紛轉向出口國外,廉價的運費可以大大降低企業的成本,從而擴大制造業與貿易商的贏利空間。
捷成、和盛、中誠、石磊等4家企業成長于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他們十多年的快速發展與成長折射出浙江石材業發展縮影。
浙江省經濟發達,在環境建設、水利建設、交通建設、園林建設、家庭裝修中各類石材的應用十分廣泛,需求量也越來越大,石材消費僅次于北京、上海、廣東,名列全國第四。據統計,目前浙江有大小石材企業近2500家,石材從業人員達6萬多人,去年石材產值已突破85億元。
浙江有一批龍頭石材企業像捷成、和盛、中誠、石磊那樣運作全球資源,集中體現于石材礦山投資,鋪設國內外銷售通路,建立全球采購網絡,在中國石材業唱響了“逆勢飛揚”的豪邁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