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專業門戶網站
看到有微友在石材朋友圈發文談到石材“啞光”和“亞光”該用那個詞匯時,這位仁兄在他的推文中很武斷和肯定地下結論:“正確的應當用‘亞光面'”,而不是用“啞光面”。看了這位仁兄的推文“啞然失笑“。“啞然失笑”里的“啞”該用“啞”還是“亞”呢?這位仁兄的推文很有意思,使筆者發聲。
看到微友這種毋庸置疑的結論,筆者談談關于“究竟是亞光,還是啞光?”的拙見,也歡迎讀者朋友們在文章后面發表自己的看法。
先看看“啞光”或“亞光”的定義:
亞光面(honed):亞光面是指表面平整,用樹脂磨料等在表面進行較少的磨光處理。其光度較磨光面低,一般在30~60左右。具有一定的光度,但對光的反射較弱,表面平整光滑,光度很低的板材。
按360百科定義:亞光是相對于拋光而言的,也就是非亮光面。
按360百科定義:亞光(matt),又稱啞光,亞光是相對于平光而言的,也就是非亮光面。可以避免光污染,維護起來比較方便。亞光的表面有點發毛,像磨砂玻璃的表面那樣。從這條定義中360百科對“亞光”的定義“亞光(matt),又稱啞光”,可以看出“亞光”從屬于“啞光”了。
360中也有他人補充的解釋:啞光其實是一種比較的說法,它是一種相對于平光而言有一種磨砂效果的顏色,看起來并不是很亮眼,但卻也不是完全沒有亮度。啞光又稱亞光。從這個定義中“啞光”從屬于“亞光”了。
由上綜述:顯然360百科已經把“亞光”與“啞光”劃等號了,再看看《百度百科》里的定義:亞光(matt),又稱啞光,亞光是相對于平光而言的,也就是非亮光面。可以避免光污染,維護起來比較方便。亞光的表面有點發毛,像磨砂玻璃的表面那樣。《百度百科》里的關于“亞光”與“啞光”的定義同樣把二者劃等號了。
知乎里的解釋:啞光就是看上去光澤感不強,但也不至于完全沒有光澤感。知乎里的“啞光”定義用的是“啞”字。
從以上得出結論“啞光”=“亞光”
化妝品行業里在“啞光”與“亞光”二個詞匯上似乎“啞光”這個詞匯用得更多。
啞光是化妝品里種類的之一,相對亮光、珠光的化妝品來講,啞光的顏色飽和度低,色調很沉著,上妝效果含蓄自然,顯得成熟穩重。
我們可以拿口紅來舉例子,對比啞光口紅和亮光口紅,如果是上嘴效果看起來那種發油發亮的口紅就是亮光,而啞光就是暗暗地沒有光澤,就是光澤和水潤感不強。
總之,啞光和亮光一比顯得不亮眼,有種磨砂的感覺,甚至看起來有點粗糙。但是,啞光口紅一般比亮光口紅顯色和持久看起來低調自然,比珠光看起來更輪廓分明。這樣拿口紅一對比,是不是讓你更加了解什么是啞光了吧。
在使用“啞光”與“亞光”上,各行各業也把“啞光”與“亞光”等同了。
圖1~圖3無論是從汽車制造業、還是化妝品行業、石材行業,有用“啞光”詞匯的,與有用“亞光”詞匯的。
再從“啞”與“亞”的字面意思理解二者的差別:
啞:yǎ ㄧㄚˇ,yā ㄧㄚˉ。偏旁"亞"簡化為"亞"。依據古人書法省筆簡化 。《說文解字》:"啞,笑也。從口,亞聲。"。縮首局背而爽惡是亞之范式。口,亞兩范式疊加。口出聲然音形變惡不能辨識是啞之范式。
(1) 由于生理缺陷或疾病而失去言語功能;
(2) 又如:聾啞(又聾又啞);啞子做夢(比喻有話或苦衷說不出);
(3) 聲音低沉;
(4) 顏色黯淡 。如:啞白;
從第(4)點釋義上看“啞”字與“啞光”能夠沾上邊的,所謂“啞光”即為比光面“黯淡”一點的光面。成語“黯淡無關”、與“黯然失色”,從意思上看與“啞光”字義也挺貼切的。
亞:漢語常用字,讀作yà,最早見于甲骨文,其本義是正視的族徽和俯視的祭壇形,后來引申為僅次一等。《說文解字》認為是“丑陋”。
從說文解字對“啞”與“亞”的字面解釋看,或許用“亞”定義“亞光”更符合邏輯些,因為“亞”字有個意思“僅次一等”的意思,很貼合“亞光”,即比“光面”低一點的意思。
看看英語里如何區分“啞光”與“亞光”詞匯的?
“啞光”,《有道詞典》英文單詞“matt”,意為“不光亮的,無光澤的、啞光的”。
“亞光”,《有道詞典》英文單詞“honed”,意為“亞光的”。
在英語詞匯里并未對“啞光”與“亞光”做非常明確的區分的,既用“啞光”,也用“亞光”來表達二者的。
筆者從事石材始,談到“啞光”面石材時使用的詞是“啞”而非“亞”。在筆者的文章與書稿中遇到“啞光”面的詞匯時使用的是“啞”而非亞,從未遇到過讀者對使用“啞”字的質疑。
要理解“啞光”與“亞光”這兩個詞匯究竟有沒有差別,要從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淵源流長的文字文化中追根溯源。在中國的文字上有個“通假字”術語,學習過古漢語的人都知道這個術語。
“通假字”是一個漢語詞匯,讀作tōng jiǎ zì。是泛指中國古書的用字現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讀音或字形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個字我們把它叫做“本字”。
例如:“女還,顧反為女殺彘。”(《曾子殺彘》)句中“女”就代表“汝”。此處的“女”,不能想當然地認為是“女子”、“女人”、“婦女”了,否則會讓人貽笑大方,捧腹大笑的。
不難理解了“啞光”與“亞光”實際上可以用“通假字”來解釋,為何實際生活、工作中有人會把“啞光”理解為“亞光”,有人把“亞光”看成“啞光”,二者從本質上來看本身沒有差別,等同的關系。
說“啞光”是對的,說“亞光”也沒錯,沒必要非得分個“誰是誰非?”誰是“正宗”。認為“亞光”正確者,筆者以為可能是誤認為“啞”字有“口”,只與人有關系,不可能與物,特別是“石材”這個怪物發生聯系,發生關系。
實則不然,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玄妙神秘正是在這“千變萬化”、“似是而非”,具有上下五千年的神奇文字里,它讀的懂,卻讀不通,人人只能略知皮毛,一二而已!
在石材加工中用“啞光”或“亞光”用語言來交流并無大礙,也不會產生誤解,因為二者只在音調上略有差別。如果用文字表達,也不會誤導生產員工與消費者。
筆者認為在石材加工中使用“啞光”與“亞光”都可以,只是用“亞光”從字面的理解上更略為準確一點而已,但二者皆可通行,就如漢語的“通假字”一般。
綜合文中所闡述的,無論從各行各業使用的情況看,還是從“啞”與“亞”的漢字字面解釋說,通假字論,說“啞光”與“亞光”都是可以的,只要實現了市場、生產、施工正確的交流,不產生歧義、造成誤導、誤解就可以了。
作者:晏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