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專業門戶網站
9月27日,工信部網站公布關于第十三屆全國政協第五次會議第04199號(資源環境類第334號)提案答復的函,其中表示,下一步,將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持續提升尾礦綜合利用水平;鼓勵銀行等金融機構給予尾礦綜合利用項目多元化信貸支持。
據不完全統計,當前我國尾礦和廢石累積堆存量已達700多億噸。面對如此龐大的堆存量以及尾礦庫所帶來的環境問題,在以綠色為發展底色的當下,可以開展多路徑的礦山開采廢石和尾礦的資源綜合利用,通過廢石和尾礦用來生產再生砂石骨料、混凝土細骨料、水泥的基本原料、水泥的混合材料,以及用于生產各類磚等多種用途。通過對礦山尾礦資源的綜合利用,可以既產生經濟效益,又達到了環境治理的效果,不失為一個兩全其美的方法!
近年來,國家在政策上不斷出臺尾礦廢石綜合利用生產機制砂石等相關的激勵政策。
國家政策
——2019年11月,工信部等國家十部門發布《關于推進機制砂石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文件提出:到2025年,利用尾礦、廢石、建筑垃圾等生產的機制砂石占比明顯提高;推廣使用尾礦綜合利用技術。
——2020年3月,國家發改委等十五部門和單位聯合印發了《關于促進砂石行業健康有序發展的指導意見》。文件提出:積極推進砂源替代利用,包括支持廢石尾礦綜合利用,鼓勵利用固廢資源制造再生砂石,推動工程施工采挖砂石統籌利用。支持廢石尾礦綜合利用。
——2021年12月,國家生態環境部、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18個部門聯合印發《“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方案》的通知。文件指出:要全面推進綠色礦山、“無廢”礦區建設,推廣尾礦等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環境友好型井下充填回填,減少尾礦庫貯存量。推動采礦廢石制備砂石骨料,鼓勵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及制品在建筑工程和道路工程中的應用。
——2021年12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科學技術部、自然資源部三部門聯合印發《“十四五”原材料工業發展規劃》,規劃提出:重點圍繞尾礦、廢石全面推進原材料工業固廢綜合利用;全面建設綠色工廠和綠色園區,加強礦山生態修復,建設綠色礦山;鼓勵綜合利用復雜共伴生礦及礦山固廢。
——2021年12月,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聯合發布公告,公布《環境保護、節能節水項目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2021年版)》以及《資源綜合利用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2021年版)》,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中建筑垃圾綜合利用、尾礦、廢石、疏浚物處置等項目都列入稅收優惠項目。
——2022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示范建設的通知》,《通知》公布了40個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示范基地和60家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骨干企業名單,并對進一步提升尾礦廢石、建筑固廢綜合利用水平,推動資源綜合利用產業節能降碳,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提出相應要求。《通知》要求,各地要高度重視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示范建設,加大落實推進力度,確保實施方案確定的建設目標如期完成,推動實現“到2025年大宗固廢年綜合利用量達到40億噸左右”目標任務。
——2022年2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科學技術部、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商務部、國家稅務總局等八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快推動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的實施方案》。文件提出:加快推進尾礦(共伴生礦)、等工業固廢在有價組分提取、建材生產、市政設施建設、井下充填、生態修復、土壤治理等領域的規模化利用。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建設一批大型尾礦、廢石生產砂石骨料基地。
后續政策
下一步,工信部將貫徹落實《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持續提升尾礦綜合利用水平。
一是加快技術創新推廣。加大技術創新力度,突破一批尾礦全量化利用共性關鍵技術,鼓勵企業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提高綜合利用的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加大供需對接宣傳力度,加快先進技術推廣應用。加快尾礦綜合利用國家、行業、團體等標準制修訂,有效拓展尾礦綜合利用產品在建筑材料、工程建設等領域的應用實踐。
二是加強試點示范。總結現有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建設經驗,凝煉推廣尾礦綜合利用先進經驗,在此基礎上,聚焦典型工業固廢,再建設一批基地,指導地方強化政策、技術、資金等支持,培育尾礦綜合利用領域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制造業單項冠軍,打造典型示范,以點帶面,推動全行業高質量發展。
三是加大支持力度。指導落實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第三方評價機制,為企業獲得增值稅、環境保護稅等稅收優惠提供支撐。建立工業綠色發展指導目錄和項目庫,支持符合條件的尾礦綜合利用項目入庫,發揮國家產融合作平臺作用,鼓勵銀行等金融機構給予尾礦綜合利用項目多元化信貸支持,努力營造尾礦綜合利用良好氛圍。
隨著后續一系列政策的出臺,
未來在尾礦、廢石綜合利用方面,
企業將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