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專業門戶網站
楚網訊(記者滄海)近日,監利縣柘木鄉賴橋村衛生室醫生賴曉平在泥石流中發現一古代石雕。底座呈八瓣瓜棱形,座上雕著一只栩栩如生的老鼠。經過考證,這一石器原來是石秤砣,但并不作為衡器使用。
這段時間,監利縣柘木鄉連遭大暴雨侵襲,該鄉賴橋村醫生賴曉平在附近一山體滑坡形成的泥石流中發現了很多古代青瓷殘片及殘器。其中,一件雕刻得十分精美的石雕讓他頗感興趣。一直以來,賴曉平就十分熱心于地方文化遺存保護和研究,曾收集民間古老的繡品、古籍、民俗勞作器具等數百件民間遺物,其撰寫的《陳友諒是監利人》引起了史學家的關注。
拿回家后,賴曉平將其洗凈、反復玩賞。他向記者介紹,這件石雕高11 厘米,直徑14 厘米, 底座呈八瓣瓜棱形,座高6 厘米,座底7 厘米。石座上雕刻一只栩栩如生的老鼠,鼠長9 厘米,高5 厘米,仰頭伏臥,四肢與石座連接,腹下有一圓形吊孔,孔徑2 厘米,重1800 克。不過看來看去,賴曉平還是不知道石雕為何物。于是,他便請監利縣博物館館長孫建華幫忙鑒定。孫建華仔細鑒別后稱,這一石雕是古代的石權。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石秤砣。從出土的土沁及形制上看,其年代久遠。
根據孫建華的提示,賴曉平對這件石權進行了詳細考證。他告訴記者,石權不是大眾性實用砝碼,而是一種特殊環境下的產物。受《詩經。碩鼠》啟發,古代官倉創制了一種警示倉官的象征性石權。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這種石權一般都懸掛于官倉的大梁之上作為鎮倉之物。其寓意為,在國家的財物面前,鎮守官倉的官員要象“老鼠爬秤桿――自踮自量”,不要象碩鼠一樣有恃無恐、貪得無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