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專業門戶網站
石材人并不會有太多的人關注教堂,因為教堂主要是西方的人文理念和建筑藝術,可能它并不適合中華民族的文化和中華民族的建筑藝術。但筆者認為,如果作為一位石材人要想對石材的建筑藝術、石材應用、石材豐富多樣的石材產品有深刻的理解,欣賞世界上最絕美的石材建筑,石材人極其有必要對教堂這種西方的建筑藝術有點了解,不僅可以豐富石材文化方面的知識,更可以拓寬自己的視野,對自己的工作也有所啟發和幫助。
圣家族大教堂是筆者看過的教堂圖片中最為壯觀、輝煌、充滿著野性、自然之美的教堂。
圣家族大教堂介紹
圣家族大教堂是位于西班牙加泰羅尼亞巴塞羅那的一座羅馬天主教大型教堂,由西班牙建筑師安東尼奧·高迪(1852~1926年)設計。圣家族大教堂是棟平面呈矩形,立面為不規則多柱形,不對稱的哥特式教堂,主體結構由5座殿堂和3座側翼殿堂組成。圣家族大教堂始建于1882年,后高迪于1883年接手主持工程,融入自己的建筑設計風格、哥特式和新藝術運動的風格進行了建設。
圣家族大教堂以獨特的形象成為了巴塞羅那的地標性建筑。1984年,圣家族大教堂的一部分與高迪在巴塞羅那的其它六個建筑作品一起,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為世界遺產。一座尚未完工的建筑物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為世界遺產,足見這座尚未完工的建筑物在世界上的影響力,及其魅力了。
圖1在建的圣家族大教堂雄姿。從圖1可以看出該教堂外形奇特,造型繁雜,立面元素豐富多彩。
圖2展示了圣家族大教堂的野性、粗獷、自然之美麗。
圖3展示了圣家族大教堂局部、細部的幾何元素的構成,紛繁復雜的幾何造型。這一切都展示了圣家族大教堂石材產品的精雕細刻的制作工藝,精美絕倫的造型藝術。同時從圖可以看出石材的色差之大,有些局部之處非石材的主流色調,完全是另一種顏色了。
圖4與圖5采用了自然面表面的形式,與當今建筑物動不動用光面表面形式形成了鮮明的反差,值得現在的設計師思考?
圖6精美絕倫的雕刻,堪稱藝術絕佳之作。
圖12~圖17色差的表面猶如一塊塊補丁,透視的同樣是“古”的韻味。
從上面17張圣家族大教堂圖片可以看出西方教堂在建設上并不追求所謂的石材無色差和少色差之效果。之所以采用色差大的石材裝飾除了當時特定的勞動條件、生產條件、石材資源條件所限外,還在于設計師和當時的人們對自然之美的崇尚,他們不僅敬重上帝,同時也敬畏自然,追求自然之美,與自然和諧的建筑裝飾。
自然之美是個很大的命題和概念,自古至今的哲學家們、藝術家們及建筑的設計者們、評論者們就這個命題和概念爭論了上千年,沒有絕對的定論,因人而異。建筑的自然之美要求設計者、規劃者、建設者順應自然界的變化,設計、規劃、和施工與自然環境相協調,與整個城市的人文環境、歷史環境、發展歷史相統一,不去為了追求建筑的標新立異、特立獨行而破壞當地的自然生態,與城市歷史氣氛相違背的建筑。建筑要順應自然的要求,使城市建筑與自然環境充分融為一體,展示建筑的自然之美。
建筑的自然之美,要求城市建筑的設計、規劃、建設過程中尊重自然規律,重視人類對自然界的認知,尊重自然規律、順應自然規律,充分利用自然資源,以自然資源充分利用為前提,創造自然之美,閃耀自然之美光環的建筑。
追求建筑自然之美,既要尊重歷史、尊重文化、尊重自然、尊重人性,也要注意、兼顧追求城市建筑的系統性生態環境,使建筑融入到當地的城市生態環境里,成為城市原有生態系統里的一員,而不是破壞分子。系統性建筑生態環境的構建,不僅僅賦予每棟建筑物生命的意義,更要對一個小區、一個城市整體的生態環境進行建筑的構建,才能使建筑成為永恒的,具有與當地自然環境相統一、協調的永恒建筑物,就如文章所展示的圣家族大教堂一樣。
無論是教堂的外立面還是室內的內立面、線條、柱子,無不都存在色差,而且色差都很大,但這并沒有因為石材存在色差就認為這兩座教堂的裝飾效果很差,也沒影響它歷經幾百年依然屹立于這個地球之上。西方的教堂作為重要的建筑,是西方人常去的場所,也是神圣的地方,如此重要的地方,如此重要的建筑都允許色差存在,我們現代的建筑還有必要去追求所謂的無色差或少色差嗎?這是值得我們現代人認真思考的問題?
一個永恒、經典、能夠傳世的的建筑不是以其裝飾的石材是否有色差來衡量,而是看該建筑是否展示了與當地自然生態環境、城市歷史相協調、統一的風貌和特色!
作者:晏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