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專業門戶網站
有三個技術參數和我們的石材防水息息相關: 憎水性、吸水率、含水率。
先看看以下四張水珠的圖形:
θ=142o↑
θ=132o↑
θ=84o↑
θ=76o↑
大家會發現 θ 值一直在變化。
可以明顯的看到四個水珠的形狀不同 θ 不同,那么它們代表什么意義呢?
θ 的角度越大,代表越討厭水;θ 的角度越小,代表越喜歡水,從水珠的角度就可以很明顯的判斷材料對水的喜厭。
噴水分級法↑
以上的噴水分級法圖例為水珠的形狀分為七級:
HC“1”代表 θ 的角度很大,越往HC “7” θ 對的角度就越來越小。 表中描述了HC的七個等級的水珠特征 。
厭水:
水珠的θ角度越大也就是憎水性越高。
喜水:
水珠的θ角度越小也就是親水性越強。
憎水性越強:
防水性越好,不受水的影響的體質就越‘優’。
親水性好:
防水性差,體質羸弱。
吸水率與憎水性是一體兩面:
石材的吸水率越高,越容易受到污染及發生病變,對防護的要求也越高反之則抗污染,不易發生病變。
按照吸水率把石材分為三個等級:
低吸水率石材:吸水率0.01%~0.09%
中吸水率石材:吸水率0.1%~0.5%
高吸水率石材:吸水率0.51%~2%或更高
常用天然石材吸水率
(吸水率從低到高)
石材名稱:Nero Portoro(大理石)↑
吸水率:0.09%
石材名稱:Turkey Emperador Light Marble(大理石)↑
吸水率:0.20%~0.50%
石材名稱:Emperador Marble(大理石)↑
吸水率:0.20%~0.50%
石材名稱:Ocean Grey Slate(板巖)↑
吸水率:0.207%
石材名稱:Dallas White Granite(花崗巖)↑
吸水率:0.24%
石材名稱:Karye Yaylak Granite(花崗巖)↑
吸水率:0.33%
石材名稱:Bianco Walser(片麻巖)↑
吸水率:0.4%
石材名稱:Africa Blue Sodalite(大理石)↑
吸水率:0.4%
石材名稱:Lipica Limestone(石灰巖/萊姆石)↑
吸水率:0.7%
石材名稱:Vals Quartzite(石英巖)↑
吸水率:0.8%
石材名稱:Kayseri Basalt(玄武巖)↑
吸水率:0.995%
了解了石材的“水性”之后,讓我們繼續看看這些有關水的石材常見問題及其解決方法吧!
為什么大理石會返堿?
大理石具有多孔性和吸水性的特質,因而使水和污染物很容易侵入石材,從而導致石材的病變。大理石的鹽堿斑是可溶性鹽類,這種鹽堿物在水汽蒸發的作用下通過石材的孔隙帶到石材的表面結晶而形成的白色花斑或花斑,外觀呈白色粉末狀,并薄薄地一層附著在石材的表面。
一些名貴的白色大理石甚至會局部變黃,令項目無法交付,讓石材廠家和設計公司頭痛不已。
返堿↑
返堿↑
返堿↑
中國石材協會發表的《石材護理技術規范》一文中對石材返堿的定義, 石材返堿:可溶性鹽堿通過石材毛細孔吸收或遷移到達石材表面,結晶析出形成的白色花紋或花斑。
鹽堿斑的特征
(1)外觀形狀以成片出現的白色花紋或花斑為主;
(2)易溶于水,其硬度較低,可用濕布擦掉;
(3)經常反復出現,有吸潮現場,尤其在受潮后天氣再干燥時容易出現。
(4)鹽堿斑的主要化學成分是鈉鹽和鉀鹽,如碳酸鈉、硫酸鈉、氫氧化鈉等,很容易隨著毛細水遷移到石材的表面,結晶析出。
大理石表面鹽堿的來源
(1)水泥中的堿性成分(如氫氧化鈉、氫氧化鉀、碳酸鈉等),于各種原因(例如與水、清洗水、研磨水、地下水)使石材的底下濕貼水泥受潮后,隨著水分的向外向上蒸發,將水泥中的堿性成分通過石材的微孔或者接縫,以毛細作用帶到石材表面,形成花紋狀的鹽堿斑。
(2)有些大理石本身就含有堿性成分(如某些米黃大理石),在潮濕的空氣中即使沒有濕貼安裝,也會因水分的向外遷移自行析出鹽堿,產生鹽堿斑;
(3)在一些鹽堿地區,易溶性鹽堿(如硫酸鈉和碳酸鈉等)會隨水分沿墻基向上遷移,在建筑物靠墻角部位的石面析出,形成白色的鹽堿斑;
(4)在沿海地區,隨著海風將海水水霧吹向陸岸,海鹽(如氯化鈉)會在建筑物外墻的石材表面析出,也會形成白色的鹽堿斑。
(5)季節性鹽堿斑,當南方的梅雨季節來臨之際,由于空氣的濕度增大,導致石材受潮,以至平常不返堿的石材,此時也出現了返堿。
造成返堿的三個必備條件
1、物質,易溶性鹽堿成分(自身或外來)
2、載體,水分,潮濕(溶解鹽堿,并將之帶到石材表面)
3、通道,縫隙,毛細孔(引導水分,析出鹽堿)施工須知
根據石材返堿的幾個條件,我們可以著手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解決石材返堿的問題。
1、石材安裝之前,要根據石材的類別與特性選對防護劑,石灰變質巖要選擇的防護劑要具有抗堿功能。
2、濕貼石材一定要做好防護,不能因為做了防水背膠就省略了石材底面的防護,現場動刀切割的斷面一定要補好防水劑。
3、對于碳酸鹽類石材,特別是質地比較疏松的大理石,切忌使用甲基硅酸鈉一類的強堿性防護劑(普通水溶性防護劑),推薦使用弱堿性環保型高端水溶性防護劑,操作時要及時擦去殘留在石材表面的堿霧。
4、刷防護劑前,要保證石材完全干凈干透,一般石材切割后要在常溫下放置4天,不能有水份殘留在石頭內部,不達此條件寧可不做防護,不可野蠻強求。
5、實施操作時一定要均勻飽和,要因石材吸水率不同而確定不同的用量。
安裝過程中:
石材安裝過程中要盡量采用干掛施工工藝,對于無法干掛施工的地面,要盡量減少水的使用,一般基層的含水量要小于4%時才可以施工,石材背后可以采用大理石粘結劑鋪到基層上,起到隔離水份的作用。
石材鋪貼后:
1、濕鋪石材28天內不予打磨做結晶面,并且保證此期間石材表面干凈(無塵)無覆蓋,石底水分正常蒸發;
2、達到石材護理要求后,予以開縫,并刷潔縫隙兩側灰塵,再予調膠勾縫,同時對石材缺陷進行修復,減少水分滲入通道。
石材銹斑:
石材銹斑↑
石材銹斑↑
什么是銹斑?
銹斑是含鐵物質進入石材內部或石材中的鐵化合物與環境中的化學物質發生反應,在石材表面形成黃色或黃褐色的斑痕。從化學上解釋:是由鐵質在潮濕的空氣中與氧氣發生了反應。該化學反應需要三種成分,即Fe(鐵質)、O2(氧氣)、H2O(水)。
石材銹黃生成的原因:
一、原發性銹斑。石材的化學成分中都含有一定量的鐵氧元素,如金線米黃、銀線米黃、莎安娜米黃、白麻等。這些含鐵的物質在潮濕的環境下與空氣接觸就很容易被氧化生成鐵銹,隨著水分在石材微孔中的流動和擴散,石材表面會出現不規則的黃褐斑。
二、繼發性銹斑。石材在開采、加工、運輸、鋪裝、使用過程中有鐵銹直接浸入,或者鐵質殘留于石材表層,隨著時間的推移氧化和擴散,產生銹黃斑。在酸雨嚴重的地區,酸雨會不斷溶蝕石材周邊的含鐵物質(如干掛件、腳手架等),并將鐵銹轉移到石材表面。
三是融入性銹斑。石材在使用、維護過程中,被強酸(如鹽酸、硫酸、硝酸等)污染或用強酸清洗石材,強酸會溶解石材及周邊的鐵質,形成含鐵質的溶液。這些溶液會滲入、留存在石材內部,隨著堿性物質的作用和酸度的降低,這些鐵元素又會變為鐵銹。判斷銹斑的類型:第一種類型的銹斑,是石材自身的銹斑,這就很難徹底處理。因為要處理銹斑,就要反應這些鐵質,而石材內部含有的鐵質是很難徹底清除。
第二種和第三種銹斑相對容易處理。
銹斑的具體處理流程是:切割阻斷——解除防護——對癥下藥——藥液移除——抗氧化處理——防護處理。
1、切割阻斷。將石材繼續產生的銹斑的誘因阻隔開來,比如鐵質、水分,不讓銹斑繼續擴大。
2、解除防護。石材做過防護處理,應先解除石材原有的防護功能,否則治理銹斑的藥劑無法滲入石材內部,并起到相應的作用。溶劑型(油性)防護劑,可以用除油膏、DEC21解除;水劑型(水性)防護劑可以用DEC21解除。
3、對癥下藥。采用專業的大理石(云石)除銹劑清除鐵銹,可使用大理石除銹劑、花崗石除銹劑、MAR、NO RUG等。
石材水斑:
石材水斑↑
石材水斑↑
石材水斑形成原因?
受濕式施工方法中的水泥沙漿影響所致。因為水泥的成份中含有1%~2%的氫氧化鈉.由于其對水份的吸附性很強,在潮濕的大氣中當環境溫度高于35度,立刻形成具有腐蝕性的碳酸鈉溶液。結晶水常因溫度的變化而變化,但永遠不會匱乏,這就形成了濕痕不干的現象。
預防的方法
對石材進行防護,使石材料具有防水性,以此阻隔空氣中的水份與石材或水泥內部物質的接觸,降低其化學反應條件;其次應盡量避免采用水泥施工安裝石材。
預防該種病變的發生還有很多方法,例如:在安裝施工前使用優質的石材防護劑對石材板材進行六面防護處理,尤其加強底層防護;例如:在濕貼安裝施工過程中注意水泥砂漿中水份的含量,可使用半干的水泥砂漿;例如:可以采用底面刮漿法進行安裝施工,避免采用半干砂漿找平層上潑漿的方式粘貼石材;又例如:在石材板材安裝過程中,設計并預留適當的水汽通道,注意對石材拼縫進行嵌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