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專業門戶網站
“云南武定縣大片天保林遭亂采濫伐,3年來,除了罰款以外,沒有一家私人礦主受到更嚴厲的法律制裁。執法者以輕罰代替嚴管,使違法者更加肆無忌憚。”12月5日晚央視《焦點訪談》對此進行了關注。記者昨日從當地政府了解到,報道播出的當晚9點,武定縣委、縣政府召開緊急會議,研究采取有力措施,對相關情況進行核實調查,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嚴肅處理,以積極的姿態對待新聞媒體的監督。
央視曝光
天保林因開山采石被毀
12月5日晚央視的《焦點訪談》報道中反映了武定縣大片的天保林因開山采石遭到了破壞,而且當地的一些采石場存在非法毀林開礦行為。“明明是批準占用600多畝林地,結果卻占用了上千畝。明明是規定毀壞林木要依法制止,結果卻只是罰點款了事。執法者以輕罰代替嚴管,使違法者更加肆無忌憚。”節目中對當地企業為采石而違規破壞保護林做出了嚴厲指責,并提出,目前當地毀林采石是愈演愈烈,也沒有按規定恢復植被,直接威脅到了當地的生態安全。這種做法破壞了環境,危害了百姓,必須依法嚴管了。
記者追訪
木紋石引來毀林開礦
記者了解到,報道中當地采石場礦主紛紛趨之若鶩開采的主要是一種叫木紋石的石材,主要用于建筑裝飾和雕刻工藝的使用,因無放射性元素在市場上備受青睞。
而據西南有色地質勘測局312地質隊2000年勘測表明,武定縣木紋石儲存量約為34.81億立方米,是滇東北地區木紋石儲量最多的地區之一。
據統計,至2008年,武定縣形成開采的礦山就有22戶,加工廠已達82余戶。其中上規模(500萬元以上)的加工企業就有8戶。年實現稅收近300余萬元,解決當地用工達1200余人,為農村勞務輸出創造收益達1700萬余元。
當地政府
回應報道中提出的質疑
針對《焦點訪談》中提到的大片天保林遭采石破壞的說法,在昨日由武定縣委宣傳部給出的情況通報中說明,關于天保工程區范圍和林木類別。
回應一 楚雄州10縣(市)均屬于天保工程區,在公益林和商品林的區劃中,武定縣插甸鄉的木紋石開采區均屬于商品林。在保護資源和生態環境方面上,縣委、縣政府聘請專業部門對石材開采區進行規劃,報請省國土資源廳、省林業廳許可開采,開采區僅規劃了2480萬立方米,絕大部分都作了保留保護。
回應二 通報中說,關于林地資源的監管問題。武定縣并非單一采用“以罰代管”方式進行監管,而是行政處罰、限期恢復植被、立案偵查依法追究相關責任人的刑事責任等手段并用。2007年至今,縣林業局在插甸鄉共查處因開采木紋石少批多占、越界占用的違法占用林地案件25起,其中刑事案件兩起,刑事拘留2人、取保候審3人,判刑一人。
回應三 由于木紋石開采場巖石裸露、山坡陡峭這一現狀,林業局工程技術人員通過實地勘測后認為,使用客土造林的方式均難以恢復植被,于是對2008年以前處罰的涉及違法占用的65.193畝林地,已于2008年進行了異地造林。對2009年至2010年處罰的涉及違法占用的145.8775畝林地,已進行了異地造林的規劃,計劃在今冬明春完成。
最新進展
已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整改
記者獲悉,目前武定縣已成立了由縣委書記李怡任組長,縣長黃云雁、縣委副書記周云志任副組長,各相關部門為成員的協調領導小組,對相關情況進行核實調查,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嚴肅處理,用實際行動來回應新聞媒體的批評監督。
11月25日起,也就是焦點訪談記者采訪的第二天,維持縣礦資委已暫停受理采礦權證申請的決定,并舉一反三,對礦產開采情況進行清理整頓,切實加強生態保護。由國土局、林業局、水利局、環保局、安監局抽人組成工作組,負責督促落實全縣所有木紋石開采工地,自12月6日起全部暫停開采;由紀委、監察局牽頭,林業局、國土局、水利局、環保局、安監局參與,對《焦點訪談》報道的“亂采濫伐”和“以罰代管”問題進行深入核查,形成書面情況報告和處理意見,縣委、縣政府將對相關責任人進行嚴肅處理。
此外,結合“十二五”規劃的編制,縣委、縣政府將盡快邀請相關領導和專家,對云南省國土資源廳(云國土資規[2004]26號)批復的《2001—2010年武定縣礦產資源規劃》進行咨詢論證,研究“十二五”期間如何科學合理開發利用礦產資源,切實加強生態保護的有效措施。從嚴把關,重視和加強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工作,逐步建立環保型礦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