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專業門戶網站
2010年,廣東省建材工業總體保持了平穩運行態勢,主要經濟指標實現大幅增長,產品出廠價格總體運行平穩,產業結構調整穩步推進;建材企業能源購進價格持續較快上漲,企業成本上升。
受西江水流量減少影響,外部水泥等建材產品供應廣東的量大幅減少,加之大部分工程要趕在2010年廣州亞運會前完工,建材需求相對旺盛,拉動了建材工業的較快增長。工業增加值、銷售產值等指標及大多數產品的產量都較去年同期保持了明顯增加。僅2010年1~10月,全省建材行業(含建筑、安全用金屬制品制造業)完成工業銷售產值2913億元,同比增長28.9%;完成工業增加值761億元,同比增長19.9%;其中建筑材料及非金屬礦采選業工業總產值2120億元,同比增長30.4%。
該省建材行業主要產品產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其中建筑陶瓷、大理石板材、水泥混凝土管樁和建筑涂料增長幅度均超過20%,增幅均超過全國平均水平,水泥和衛生陶瓷也有兩位數的增幅。
建材產品的出口保持良好勢頭,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長18.2%,占全國19.9%,其中水泥制品同比增長123.4%;建筑陶瓷同比增長41.3%,占全國71.3%;塑料板、管、型材同比增長49.82%,占全國44.3%,增長幅度均高于全國水平。
縱觀廣東2010年乃至“十一五”以來建材工業發展狀況,其主要特點體現在以下方面。一是增長速度加快,運行質量提高。2009年廣東建材工業完成工業銷售產值2891億元,完成工業增加值769億元,分別比“十五”末的2005年增長124%和117%。
二是產業規模大、體系完善,多門產業規模與產能位居全國前列。廣東已形成規模龐大、門類齊全、體系逐步完善的產業格局,建筑陶瓷、玻璃深加工產品及加工機械、衛生陶瓷、平板玻璃、水泥混凝土管樁、建筑涂料等產業規模和產量均居全國前列。
三是產業集群效應進一步顯現。廣東建材工業出現了一批在國內外頗有影響力的專業生產區域集群,佛山建筑陶瓷、潮州衛生陶瓷、云浮石材、大瀝鋁型材、開平水口水暖衛浴、順德建筑涂料、英德水泥、高要建筑五金、深圳和東莞玻璃深加工、龍江塑料建材等都是國內知名的建材專業鎮(區)。
四是淘汰落后產能力度大,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廣東水泥行業“十一五”前4年共淘汰5184萬噸落后產能,提前完成國家下達給廣東的3200萬噸淘汰任務,珠三角地區的廣州、佛山、東莞、深圳、中山、珠海等市的落后水泥產能已全部退出。
五是節能減排和資源綜合利用成效顯著。全省建材工業通過節能減排,降低單位產品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全省建材工業大力開展資源綜合利用工作,固體廢棄物利用量增加。
六是實施“雙轉移”戰略,產業布局調整成效顯著。水泥行業逐步形成了粵北、粵東、粵西三大水泥生產基地。佛山部分陶瓷企業轉移到清遠、肇慶、云浮、江門等地。建筑陶瓷行業先后把生產線建到四川、遼寧、湖南、江西、湖北、河南等區域。玻璃生產線、太陽能多晶硅生產線和混凝土管樁生產線建在天津、上海和成都、蘇州、沈陽等地。
七是自主創新能力增強,裝備業迅猛發展。廣東建材工業堅持不懈地走創新道路,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一批具有自主創新技術和專利的產品在國內外市場上贏得聲譽。該省的陶機制造、窯爐制造自主創新,涌現了一批創新能力強、規模大、效益好的企業。
八是品牌戰略推動廣東建材工業發展。建材工業是廣東獲得中國馳名商標最多的產業之一,也是國內建材工業擁有名牌最多的省份之一。
九是新型墻材加快發展。全省大中城市積極推廣使用新型墻材,廣州新型墻材應用在國內省會城市中處于領先位置,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是2010年廣州亞運會場館使用率最高的墻材。
“十二五”期間,廣東省建材工業將加強節能利廢和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環境協調;深加工和部品化延伸產業鏈;科技和管理創新提高競爭力;龍頭帶動和區域集聚推動產業發展。發展目標是:到2015年,廣東建材工業與2010年相比,萬元產值能耗降低20%,原材料消耗降低10%;人均產值增長30%;資源綜合利用總量提高80%;發達地區新型墻材應用率達98%以上,全面提高廣東建材工業的發展水平、發展質量和發展效益,為廣東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