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專業門戶網站
“非常規”手段助推貴陽金石石材產業園
要辦一年的手續一天辦完
半年時間,花溪區石板鎮合朋村方圓5平方公里的荒地上,一座國際大型石材深加工產業園正在飛快成型。項目快速推進的背后,有一套“非常規”的手段。
“多一個環節就多了一個婆婆”,貴陽金石石材產業園區在建設過程中,由貴陽市政協直接與相關部門對接,盡可能減少中間環節,成為工程得以快速推進中最重要的環節。一天辦完一年手續
“辦理項目開工的各種手續,是我們最頭痛的問題。”作為園區首批簽約投資的企業,貴州黔源礦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貴友說,他當時已經做好用一年時間跑手續的思想準備,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這次金石石材產業園的推進速度打破了這種慣例。
2010年10月中旬,這時距離11月正式動工只有不到1個月的時間。而這個時候,所有的投資者拿到的手續都幾乎為零。作為項目的牽頭聯系單位,貴陽市政協也很著急,立即要求開展協調工作。
這個時候,市政協主席陳石向發改、國土、規劃和環保等部門發出開會邀請,附帶的要求是每個部門必須來3個人,主要領導、辦理相關手續的科室負責人和具體經辦人,相關部門也非常重視,應邀如約到市政協商討集中辦理。
“今天我陪大家一起,什么時候把事情辦好,我們什么時候就離開。”貴陽市政協經濟科技委主任鄭浩吾回憶說,當時陳石主席把門關上后,面對在場的各部門負責人,這樣的開場白讓他們多少有些意外。
當天與會的還有企業負責人,在市政協的協調下,發改、國土、環保和規劃等部門負責人,采取一對一的專項服務。而這樣的辦事規格和非常規方式,在李貴友看來,是以前萬萬沒有想到的。
鄭浩吾說,結果在一天內,投資者們都如愿以償,并明確具體辦事回復時限。園區里的“督戰隊”
“這項工作抓得緊,我們是政協駐這里的工作隊,負責對貴陽金石產業園建設協調服務工作。”作為貴陽市重大項目第四服務工作隊負責人,鄭浩吾說,有時候逼急了,更像是工地的“督戰隊”。
在指揮工作隊辦公室,一張大大的“金石石材產業園區”規劃圖被置放在醒目的位置,通過這張表可以直觀清楚地看到園區一期、二期的規劃情況,搞了20多年經濟工作的鄭浩吾,閉著眼睛都曉得圖紙上的哪個位置未來將要建的項目是什么。
從2010年8月份開始,鄭浩吾和第四工作隊就把辦公地點從貴陽搬到了位于合朋村的石材工業園區內,為企業發展當起了不折不扣的“保姆”來。按照常規,園區已經開工,老鄭和工作隊的工作人員也可以各歸原職,可他們依然選擇堅持在園區再待上一段日子。副鎮長的工作日志
石板鎮副鎮長羅孝倫自從入駐園區的那天起,每天一篇的工作日志是不可落下的功課。隨手翻開工作日志,出現頻率最多的詞是“協助”、“檢查”、“督促”,絕大多數日志上顯示的記錄時間常常是晚上九十點左右。
“沒辦法,白天跑完工地跑拆遷戶,根本沒時間,只有利用晚上時間來寫日志了,現在隨便說出個日期出來,我都記得做了啥子事情。”羅孝倫說,回過頭再翻看日志,當初那段讓人忙得焦頭爛額的日子又一幕幕在眼前回放。
2010年11月1日,貴陽市重大項目第四服務工作隊正式負責金石石材產業園建設協調服務工作;11月8日,園區項目正式立項……一篇篇工作日志翻過去,創建之初的金石工業園區也鮮活地走過。
在工業園區內,像鄭浩吾和羅孝倫這樣長期扎根企業的政府官員就有十多人。他們作為當地干部,配合協調貴陽市工業和服務業重大項目工作隊開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