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專業門戶網站
龍頭寺公園即將正式開園;已有院士去“院士林”中查看樹木長勢
“這是講的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那邊還刻著嫦娥一號奔月的故事,我們過去看看。”昨天,一位老人帶著五六歲的孫子來到龍頭寺公園乾坤廣場。老人對孩子說,他們面前是一堵長長的科技浮雕墻,而孩子對這堵墻上講的故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渝北漂亮的龍頭寺公園,即將正式開園。這座占地650畝的盆地式大公園不僅有山水景致,還有很多的科技人文景觀,讓你在享受綠意的同時,不知不覺就學到一些知識,還能感受科技的力量。
浮雕濃縮中國科技史
龍頭寺公園利用回填高邊坡擋土墻,修建400多米長的浮雕長廊,其中有300米的《偉哉中華》科技浮雕廊,以中國科技發展為主線,再現了中華文明在科技上所取得的輝煌成就。
這組蜿蜒的浮雕墻,從鉆木取火開始一直到現代的探月衛星,對中華民族在農業、建筑、醫學、天文、歷法、算學、化學等眾多領域取得的成就,都進行了記錄。
這組雕塑采用多種手法,利用浮雕光影效果的變化,展現出豐富的層次,給人的感覺非同尋常,盡管是在“講知識”,看上去卻完全不枯燥,讓很多人駐足評論。
“原始時期從燧人氏鉆木取火開始,有巢氏構木為巢,后稷和神農開創了最早的農業;神農嘗百草開創了醫學……”一位老人看著浮雕墻上的內容,給孫子講著,孫子點頭的同時,不斷問這問那,老人不斷解答,這畫面讓人覺得其樂融融。
浮雕墻前,很多市民都把墻上的史實當作了故事,看得津津有味,還有不少人在這堵墻前拍照留影。
“這座公園就是要人逛的時候還能學點東西,浮雕墻的設置,就是這樣的考慮。”龍頭寺公園建設指揮部的負責人說。
逛公園還能碰到院士
乾坤廣場旁邊,有一片院士林,這片林地其實是這座公園最早“建成”的一片景觀。
2009年9月,中國科協主席韓啟德,中國工程院院長徐匡迪,中國科協常務副主席鄧楠,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楊振寧,中國科學院及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100余人,在龍頭寺公園,與我市上百名青少年科技實踐活動獲獎者一起,栽下了一片樹木。
“院士林”占地98畝,在圓形廣場中心,豎著一塊5米高的天然三峽石,上面刻有全國人大副委員長、中國科協主席韓啟德題字的“院士林”三字。
院士們種下的多是桂花樹,每棵樹下都將放置一枚三峽鵝卵石,上刻有院士姓名。你可以去找找看,哪棵樹是楊振寧種下的,種樹的院士是研究什么的。
記者昨天現場看到,幾位市民在這里踏尋院士的足跡,看著樹林下刻著院士名字的鵝卵石,念叨著院士的名字,若有所悟。
渝北區政府透露,最近,好幾位院士專門到龍頭寺公園來看他們親手種下的桂花樹長得如何了,市民逛公園的時候,說不定就會遇到院士。
“科技”內涵無處不在
龍頭寺公園隨處都在體現“科技”的內涵,公園里有科技文化藝術小品,有點擊未來、春天、司南、科技之門、活字印刷術、造紙術等6個雕塑,公園的北門,采用白色大理石雕刻有長12.5米的“竹簡”一卷,作為龍頭寺公園的主入口雕塑。
公園各個入口,都擺放著“龍頭寺公園”的石刻,題詞者是重慶渝北籍中國工程院院士、副院長樊代明。
公園內的建筑采用現代建筑與川東民居相結合,很有味道,公園里面建有仿古穿斗式小青瓦廊亭8個,配有重慶書法家提寫的楹聯18幅,文化意味濃厚。
公園中心制高點將修建標志性建筑物一座,目前方案待定,但肯定將以“科技”為主題,據透露,這個雕塑本身還會使用讓人震撼的“高科技”。
相關新聞
15公里步道 讓你林中漫步
龍頭寺公園是主城最大的“盆景”式公園,這座公園為人在其間行走考慮得很周到,非常適合你去漫步。
龍頭寺公園內建有4公里長,7米寬的道路,有樹高8米的楨楠林道,樹高7米的樂昌含笑林道,還有一條氣勢恢弘的法國梧桐林蔭大道,這些大道讓你走上去心情開朗舒暢。
公園內還建有一條2米寬,全長約15公里的人行健身林蔭步道,采用青條石、碎拼石材及防腐木棧道等材質,牽手徜徉小道上,戀人或者老伴兒,都會自得樂趣。
龍頭寺公園內設有休息平臺、健身器材等,可以在木條椅、石桌椅上隨處坐下,也可以在園內總面積1.2萬平方米的廣場上游玩,其中乾坤廣場可容納5000余人的群眾性活動,公園里還有游樂園、兒童樂園活動場地。
公園的攬勝臺可以讓游客觀賞公園全景,群英臺為群眾性娛樂活動提供表演舞臺,去公園走走,總能找到你自己的樂趣。
尚未開園 周末上萬人游園
雖然還沒有正式開園,龍頭寺公園周末每天前來游玩的市民都有上萬人。
在公園的院士林小廣場上,已經有幾支舞蹈隊在這里安營扎寨,伴著美麗的風景和輕快的音樂,跳著扇子舞,樂在其中。
乾坤廣場上的人是最多的,人們在科技墻前駐足觀看,小孩子在廣場上歡快地騎車。
公園的池塘邊,隨處可見坐在一起下棋談天的人們,還有不少人漫步林間,他們就像是風景的點綴,讓風景靈動。
龍頭寺公園設置了東、南、北三處大門,市民可以從魯能星城、五童路上和五黃路金科花園對面進入,體驗這座公園的美麗和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