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專業門戶網站
印石升值空間大,收藏印石:多看,多問,多比較,多學習
許牟認為印石的升值空間仍然很大,所以,只要買的印石是對的、是稀有的、是精品,哪怕買的時候比市價貴一點,其價值也會隨著市價的上升慢慢漲上去。但如果買到冒牌貨(市場上作假手段很多),再便宜也沒用,不具備什么升值空間。所以,他建議新手在投資印石前,要多看,多問,多比較,多學習。
有錢人柜子里少不了收藏品
“在我收藏印石的20年時間里,印石的價格一直在漲。”在臺灣收藏家許牟看來,房產有的時候還會有回調或者價格波動,而印石,尤其是品質較好的印石的價格,從來沒有下降過,而且“漲得相當可怕”。
一方壽山石20年漲400倍
許牟告訴記者,20年前,他曾經以300元新臺幣(按當時比價,不到100元人民幣)的價格收得一方壽山石印章,20年后,這塊石頭以12萬元新臺幣(約合2.6萬人民幣)的價格被一位臺灣收藏家買走。以新臺幣計算,這塊印石在20年的時間里,價值漲了400倍!
荔枝凍石是壽山石中較為珍貴的品種,20年前,2000到10000新臺幣(約合人民幣570元到2800元)就可以買到一方比較不錯的荔枝凍印石,在四五年前,則需要四五萬元人民幣,而如今,同樣大小和質地的荔枝凍印石即使出價二十五萬到三十萬元人民幣也很難買到。
多種因素催高印石價格
一般來說,印石收藏主要是四大類——壽山石、巴林石、青田石、昌化石。古代的文人墨客、皇親貴族就以收藏把玩使用印石為體現自己品位的風雅之舉。在許牟看來,印石的收藏價值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一是自然界賦予了這些石頭本身的美;二是石頭的稀有性;三是印石由能工巧匠雕刻上精美的印鈕后體現出的藝術性;四是加之于印石之上的一些人文色彩,例如有些名人會在使用過的印石加刻邊款等;五是市場價值觀,例如某個時期某一類印石會特別受到市場的追捧等。
近年來印石升值迅速,一方面與國內的經濟發展有關,社會財富增加,所以藝術收藏品的價值也隨之增加。另一方面,也因為近年來市場上收藏人的增加,更加凸顯了玉石的稀缺性。因為印石作為一種資源性物品,無法人造,收藏的人多了,更顯得物以稀為貴。尤其是壽山石,已經被禁止開采。
印石升值空間仍然很大
許牟介紹說,目前印石收藏者還出現了年齡層下降的趨勢,一些只有十八九歲的中學生甚至也會拿出幾千元的壓歲錢、零用錢來買印石。此外,資本市場動蕩時,也會有不少投資客轉向投資印石等收藏品市場。
對這些初入門的收藏者,許牟的建議是,寧愿買好、買精,不需要專挑個子很大但質地普通的。一樣品質的石頭,印石和雕件相比,印石的升值空間大大高于雕件。因為要切出一方方正完美的印石,要犧牲許多邊料。有時候,一個看似體積較大的雕件,卻切不出一塊方正的印章。現在的市場上,有20多年前開采出的印石,也有近十年新開采出的印石。許牟認為,20年前開采出的更為珍貴。當時,內地的收藏界尚未成熟,因此有大批珍貴的精品印石被境外的藏家買走。現在能在市場上看到的不多,例如壽山石中的田黃、桃花凍、荔枝凍、杜陵、旗降、善伯凍等,內地市場上的這些品種中品質較高的印石有相當部分是回流的,因為稀有,價格攀高。一些商家有時候雖然有貨,但情愿自己收藏。
收藏印石不必苛求完美
另外,除了比較昂貴的精品印石之外,也可先從一些價格略低的品種石入手。比如,一些個頭較小,但石材切割方正,質地也還不錯的小枚印章,價格并不十分昂貴,新手可以考慮作為品種石收藏——即具備該品種的典型特征的印石,就好像收瓷器的人從收藏瓷片入手。另外,有些印石,因為略有裂痕市場價格較低,許牟認為,只要整體是美的,不必苛求所有的細節,略有裂痕也可以接受。有些小瑕疵其實可以通過某些手段來化解,如切割或者雕刻邊款等。當然,如果經濟實力較好,當然建議挑個頭大的精品。此外,現在一些工藝大師雕刻鈕工的印石,因為名家的名氣,價格十分高昂。許牟建議說,新入門的藏家,一開始不需要迷信名家。如對某一名家的作品特別喜愛,不妨先多學習一些相關的資料,有主題有方向地收藏,因為就算是名家,也不是每一件作品都是精品。
“印石,特別是具有人文藝術性的印石可以收藏,作為投資的同時,還可以修身養性,陶冶性情。”許牟還特別希望,能夠通過更多人的收藏,用中國的力量將很多已經流往海外的中國文物收回到中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