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專業門戶網站
黑龍江輻射污染防治條例出臺正逢其時,日本地震引發的核泄漏事件,讓輻射污染成為高敏感詞匯。石材產品中也有一小部分不適合做為日常家裝產品。
現實生活中,只要與通信基站、變電站等設施有關的話題,許多人立即就會與“電磁輻射污染”聯系在一起。
輻射污染,已經成為人們生活、工作中,不可回避的話題。
在經過廣泛的調研、論證后,4月12日,黑龍江省政府提請黑龍江省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24次會議審議《黑龍江省輻射污染防治條例》草案。
通過立法“罩住”輻射污染,將輻射環境保護和輻射污染防治的各個環節納入法制化軌道,已經提上日程。
輻射污染廣布分散 條例出臺正逢其時
黑龍江省是國家老工業基地,核技術利用、放射性和電磁技術應用已有幾十年的歷史,伴隨著近年來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電磁輻射設施、設備逐漸出現,分布于廣播電視、通信、工業、科研、醫療、電力等系統中。
輻射,在為人們提供生活方便,促進工業和社會經濟發展的同時,放射性污染和電磁輻射污染已經逐漸成為繼水、氣、聲、固體廢物污染之后又一重大污染。
2005年7月13日,哈爾濱市道里區建國頭道街的一居民家孩子在外面玩耍時撿到一塊看似很特別的鐵塊便帶回家中,幾小時過后,孩子開始出現不良反應。經醫院診斷患急性放射性病,與這個孩子一同玩兒的另一名孩子和老人也被診斷出患此病。同時,小區中數十人受到超劑量照射。警方介入調查后,在患病孩子家中查找到了那塊特別的鐵塊,其實是帶有放射源的無損檢測設備,這就是當時在社會上造成極大恐慌的“7·13污染事件”。
據黑龍江省輻射環境監測站監查科的工作人員介紹,黑龍江省二十余年間發生十多起輻射污染事故,事故引發的原因多為企業責任事故。由于企業管理不得當、工作人員操作不善以及相關人員對放射物品缺乏相關知識,導致停產設備上的含放射源的物體隨意遺棄,沒有進行規范儲藏管理。
目前,全社會對輻射環境的認識往往出現過度恐慌和過于冷漠兩種極端現象。一方面,人們對核、放射性與電磁技術的應用和影響缺少全面的認識;另一方面,相關職能部門和應用單位對水污染、大氣污染等能夠“看得見、摸得著”的環境污染比較重視,而對輻射環境保護和污染防治卻并不十分關心。
由于輻射污染不易被察覺,已構成公眾安全的一大威脅。
對放射性和電磁輻射污染予以規范
《黑龍江省輻射污染防治條例》草案,共六章64條,分為總則、放射性污染防治、電磁輻射污染防治、監督管理、法律責任、附則。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條例填補了黑龍江省輻射污染防治管理方面的地方性法規的空白,首次明晰了放射性污染和電磁輻射污染各自的特性,并通過兩個章節對兩大類輻射污染的特性分別予以規范和要求。
1、在線監控放射源
放射源安全管理一直是放射性污染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條例(草案)》提出了建立放射源在線監控系統,進行安全監控和劑量監控的新舉措,確保放射源實時處于可控狀態;對停用、閑置、廢棄放射源的暫存進行了規定,確保放射源的安全存放,消除安全隱患。
2、建筑、裝飾裝修材料無檢測報告不得銷售
《條例(草案)》規定了“使用伴生放射性礦渣和含有天然放射性物質的石材加工建筑材料和裝飾裝修材料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控制標準。產品出廠時,生產者應當進行放射性核素含量檢測,出具檢測報告。無檢測報告的產品不得銷售。”
3、嚴管放射性廢物的收貯和處置
《條例(草案)》規定了一系列措施,對政府和有關單位承擔放射性廢物收貯和處置責任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同時,明確提出了處理、暫存放射性廢渣、廢氣、廢液以及固體廢物等放射性廢物的要求和程序。同時規定了城市放射性固體廢物集中貯存單位的管理和運營方式。
4、通信設施符合標準得到保護
電磁場和電磁波到底是否會對人體生命、健康產生影響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和熱點之一。《條例(草案)》通過分別界定“電磁輻射”和“電磁輻射污染”的概念,明確了電磁輻射污染防治的適用范圍以及電磁輻射環境保護的適用范圍。在對伴有電磁輻射影響的建設項目和設施予以要求和規范的同時,規定“對經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批準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電力、移動通信設施、設備依法予以保護。”
5、依法驗收電磁輻射建設項目
《條例(草案)》規定,經批準的電磁輻射建設項目和設備環境影響評價文件中確定需要配套建設的防止電磁輻射污染環境的保護措施,應當遵守“三同時”的要求并且依法驗收使用。同時,還分別規定了移動基站、電力線路的規劃和建設以及工業、科研、醫療等活動中應當采取有效措施和手段,保證電磁輻射影響符合國家電磁輻射環境保護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