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專業門戶網站
千年采石遺址預建百佛園,各方爭論不休。據《齊賢鎮志》介紹,歷代的羊山石被廣泛用于石板大路、石橋梁、石涼亭、寺廟大殿石柱等建筑用材,素為石材中一大名產。明清時期,羊山石被大量開采,用于建造錢塘江海塘。
任桂全說“可以其他形式體現羊山石城悠久的采石歷史,比如在崖壁上鑿刻羊山石的采石場景,通過浮雕、石雕等形式予以展現,可充分挖掘石城開發史對人類做出的巨大貢獻。”
4月11日下午,手機記者來到該景區一探究竟。沿山游步道拾級而上,石城景區內的第一面崖壁上已鑿出了一尊笑彌勒佛像。旁邊的幾面崖壁上,也已搭建起腳手架,并分別用不同的數字代號作了標注。
據當地一位村民介紹,在這些標有數字的崖壁上,都是鑿佛工程的標示記號。像這樣要鑿的佛像,總計約有99尊,建成后將被稱為百佛園。
有史料記載,隋載國公楊素為筑羅城,開采石料,使羊山成為殘山剩水,四周懸崖峭壁,內有奇巖怪峰,形如一座石城。進入羊山石城,只見奇峰林立,怪石橫亙,粗獷而原始。
據介紹,羊山石城是羊山風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曾是《西游記》的取景地之一。村民們認為,羊山石城應加大保護力度,“在石景上鑿佛刻像,這是對美妙石城的另類破壞,工程應立即停止”。
百佛園該鑿不該鑿 專家學者意見相左
曾是《西游記》外景拍攝地之一的羊山石城景區,這段時間正被鑿石刻佛。此事引發專家熱議,該鑿不該鑿意見不一。
越文化研究會會員孫偉良認為,羊山石城是歷代采石留存之遺址,全面啟動百佛園工程令人遺憾。
這位對地方志頗具研究的人士稱,曾被廣泛開采的羊山石,在紹興城建史上是一大貢獻,對海塘建設也功不可沒。目前羊山石城內游山步道上的崖壁上,尚存歷代鏟鑿采石之痕跡。如今被后人用于開發建造百佛園,“這勢必破壞羊山石城遺跡”。
文史學者謝炳武也認為,羊山石城是有著一千多年歷史的采石遺址,鑿刻百佛園,是對文化遺址的一種破壞。
而市歷史文化名城研究會副會長任桂全則認為,充分利用現有石資源,對“殘山剩水”進行巧妙“整治”,這未嘗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