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專業門戶網站
石材工程采購驗貨到三個誤區。
1.小樣品帶來的誤區
同一塊大板上提取的不同部位的樣品,情況大相徑庭,如果甲方按照其中任意一塊樣品收貨,要想滿足樣品的要求簡直就是做不到的事。
這就提出了一個問題,就是樣品誤區。往往甲方對石材知之甚少,特別是一些決策者,他們沒有時間了解石材品質,腦海里產生的石材概念只是通過樣品產生的,一旦甲方心目中產生了由于樣品想象的石材工程場景的話,那么石材工程完成后,將會令甲方產生極大的失望,因為兩者的距離差異太大。
打破這種誤區的辦法就是讓他們了解石材全貌,請甲方現場考察是一個好辦法,但是如果請不來甲方怎么辦?這就要求業務員在送樣時,同時還要附上大板照片,如果有工程圖片效果更好。
2.大板塊帶來的誤區
當今石材工程出現了一個怪現象,就是板面越做越大,地面石材規格出現了1500×1500mm的板面,墻面石材干掛的規格居然出現了1500×3000mm的規格。石材廠家一旦提出異議,甲方往往反問:“別人都能做,你們為什么不能做”,廠家當即啞口。”
如果雕刻部分長3200mm,高900mm,厚度200mm,重量近1.5噸,安全如何保證?
板面越大,單位面積所分攤的掛件或背栓的力越小,而掛件或背栓所承受的力就越大,板材隨時承受震動和正負風壓的作用,日積月累石材掛接處必然產生疲勞,一旦受到強大負風壓作用的時候,后果不堪設想。
大板塊的誤區后果非常嚴重,必須予以糾正。
3.小缺陷帶來的誤區
一旦甲方提出板面小缺陷問題,很難回答。
圖1是日本東京某標志性建筑石材工程圖片,使用的品種是福建產的G623,明顯的看到上面的色膽有蠶豆大小。石材人都知道日本的石材工程是全世界要求最高的,那么為什么圖片中的情況在日本可以順利過關呢?因為他們了解這個石材品種,知道色膽是不可避免的,只要規定驗收標準就行了。
往往業務員為了贏得業務,在送樣的時候盡量挑選完美無缺的樣品,如果樣品有一點瑕疵還要大發雷霆,甲方往往也以樣品論英雄,大家都閉口不談該品種存在的問題和先天不足。大筆一揮就在樣品背面寫上:“以該樣品為驗貨標準”,一旦大批量的貨物送到現場,一旦甲方發現小缺陷,雙方爭執就開始了,吃虧的必然是供貨廠家。
有的廠家為了回避這種局面,干脆就在標簽上印上:“石材乃天然之物,天然缺陷實乃正常”。一旦雙方發生爭執,就拿出來這個法寶來。殊不知這種手段會更加激怒甲方,后果更加不妙。
解決的方法就是說老實話,讓甲方充分了解石材的本來面目。邀請他們考察礦山和加工情況,如果請他們不來,就用圖片和錄像展示給他們,雙方規定好質量驗收規則,只有這樣才能有效的避免由于天然小缺陷造成的誤區帶來的麻煩。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