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專業門戶網站
易縣文化石讓當地石材行業處于良性運作狀態。如今,易縣的石材加工已經進入低消耗、高利用、低排放的狀態,形成資源利用——綠色產品——資源再生的產業發展鏈條。隨著創意文化石有限公司水泥構件廠的正式投產,投資1000萬元的新廠每年將利用12萬噸的板巖廢棄物,加工生產22萬平米的水泥構件石材裝飾板,將創造3500萬元的產值。像創意公司一樣,易縣的規模文化石產業已達到20多家,每年消耗石材加工廢料100多萬噸,節約土地近百畝,產品遠銷歐美等近30個國家和地區,產值4億多元。
初夏時節,筆者走進保定北極星創意石材有限公司生產車間,看到工人們在緊張地忙碌著。在成品間,一塊塊用石材邊角廢料拼接起來的建筑裝飾瑪賽克吸引了我們。公司負責人說:“這種用板巖廢棄物做成的建筑裝飾材料在歐美市場很受歡迎。”
易縣是全國最大的板巖生產基地,在創造經濟效益的同時,也產生了大量的邊角下料,這些固體廢棄物被丟棄在田間地頭、亂扔在馬路旁邊、拋落在河道兩旁,破壞了環境。為了存儲這些廢料,2000年以前,易縣的石板企業想盡了辦法,把該用的地方都用上了,該想的辦法都想了,終究解決不了“石材廢物成山”的現象。該縣環保部門也斷言,石板加工是典型的傳統經濟中的低利用、高排放。在經濟效益和環保面前,能不能找到一條雙贏之路?在一次專門召開的會議上,易縣提出了對石板資源“合理開發、有效利用”的原則,號召石材加工企業集思廣益,下大力解決石材加工廢料堆積問題。
從2001年開始,創意文化石公司把這些廢棄物當成產品原料,研制開發出第一代構件型板巖文化石產品,并成功開拓海外市場。易縣大大小小板巖企業有近200家,文化石的出現,使得這些企業改變了原來的做法,他們有的自己利用這些廢棄物進行再生產,有的就將這些廢棄物賣掉,給做板巖文化石的企業提供原料,這樣,不但全縣板巖加工企業每年可增加經濟效益3000多萬元而且還使板巖加工的高污染局面得到改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