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專業門戶網站
焦占青工作中
老石匠焦占青,祖傳石雕手藝不能丟。
偃師南部山區盛產青黑色的青石巖,巖石質細密,極適合雕刻,許是因為這樣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催生出了偃師西口孜豐富多彩的石刻藝術。
在偃師,提起“老石匠焦占青”,很多人都知道他。他雕刻石頭水平高,但“老石匠”不算很老,今年剛過52歲。
“我從小干石頭活,在20年前,圈子里就有人叫我老石匠。”焦占青笑著說。從焦占青記事起,他就開始接觸石雕了。“我家祖上好幾代都是石匠,手藝是祖傳的”。焦占青說,王城公園門前的石獅子、韓國的一尊大佛、白馬寺內的不少石雕品都是他雕的。“現在每次到王城公園看到石獅子,我還感覺像看到自己的孩子一樣親。”焦占青說。
“石雕的形態是從我心里長出來的。”焦占青說,雕刻前得多想、多琢磨。雕刻過程中滑錘現象不可避免,錘子敲在他虎口處的老繭上,他幾乎不覺得疼。
今年春天,焦占青到廈門國際石材博覽會參觀,他沒想到那里有專門石雕機器。不久,他下決心購買了兩臺石雕機器,用粗糙的手拿著鼠標,開始學習電腦制作、機器雕刻流程、看圖紙。同時,焦占青每天還會拿著雕刻工具在石料上敲打、琢磨,他說,機器只能畫身,點睛還得靠人。“我想把這祖傳的手藝免費傳給肯吃苦、愿學習的年輕人,并將其申請為世界文化遺產,不讓這門手藝失傳。”
石雕在焦占青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希望他的石雕手藝能世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