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專業門戶網站
花蓮市原名“崎萊”,為阿美人對當地的稱呼,漢族移民稱之為“洄瀾”,是因為花蓮溪入海口處與海浪激蕩,迂回澎湃,故稱洄瀾。清同治年問,以其諧音改稱花蓮。臺灣東部最重要的城市。花蓮市人口約1.4萬人,是全縣也是臺灣東部地區人口最稠密的地方。
礦業是花蓮市的主要產業,在全省已發現的礦藏中,除煤以外,其他礦藏在花蓮縣都有蘊藏,尤以大理石、石灰石儲量最豐富。其中,大理石開采在全省堪稱一枝獨秀,產量一直居全省首位。花蓮市以大理石加工業最具特色,生產的高級大理石建筑材料,包括各種規格的條、塊、板等,還有大理家具及雕刻制品廠等。這些大理石經切割、打磨、拋光等工藝處理,色澤自然,美觀大方,雕刻的工藝品和家具,工藝精細,品種繁多,大的有壁爐、屏風、桌、椅、凳;小的有飾品、花瓶、筆筒、筆架等,不下百十種,產品內外銷兼有。全市有大理石加工廠300余家,是全省的大理石制品的加工中心,因此有“大理石城”的美稱。
花蓮市不僅有許多大理石建筑物、大理石雕刻塑像,連一些人行道的路面也是用加工廠的邊角廢料大理石鋪設的。
遍布各地的各式各樣石頭所呈現出來的是一種自然景觀,這在花蓮這個石頭故鄉并不足奇。令人驚奇的是讓沉默的石頭說話:隨處可拾的各類石頭,經過當地藝術家們匠心獨具的精雕細刻,呈現出它所蘊藏的生命力,傳導出它所擁有的藝術感染力。花蓮縣文化局負責人介紹說,石雕藝術是花蓮的一大品牌,經過多年來的大力推動,花蓮已經成為一座沒有圍墻的藝術館。
花蓮因為是石頭的故鄉而培育了眾多的石匠、成就了眾多的石雕藝術家。成立近20年的縣石雕協會為了打造花蓮石雕王國不遺余力,上百名石雕藝術家的作品遍布花蓮的各個鄉村。花蓮前縣長謝深山在為石雕協會結集出版的《經典石刻》作序時稱贊道:“取天然的石頭為雕塑材料,善用石頭的特性,由石材的形、質、量決定雕刻的形態,讓自然之美與人類的情感、智慧相融合,可說是‘天人合一’哲思的具體展現。”
現代,石頭是花蓮不可缺少的產業,也是花蓮生生不息的產業,也是花蓮的靈魂產業,我想花蓮因為石頭而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