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專業門戶網站
圖解陽刻和陰刻。篆刻分為陽刻和陰刻兩種。陰刻與陽刻都是我國傳統刻字的兩種基本刻制方法。陽刻即白底朱文,筆畫往往纖細流利,類似于浮雕;陰刻即朱底白文,筆畫粗獷蒼勁,富有原始銘文的韻味。陽刻和陰刻成雙結對地采用,相得益彰,特別耐人尋味。
然而,當今現代刻字不論是陰刻還是陽刻,顯然與傳統的刻字有著本質的劃分與區別。現代刻字對陰刻線條凹鑿和對陽刻底部肌理的處理,都展示了刀與刀之間語言的溝通,以刀代筆,把一刀一刀的痕跡與木質結構紋理的質感,一目了然地體現在作品中。
陽刻底部肌理的刀痕是沖破傳統刻字的一個新的發展,是現代刻字的一個質的飛躍。現代刻字在逐步由傳統到現代的轉變過程中,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1991年10月中國書協刻字研究會在柳州成立,中日刻字及全國刻字講習班的舉辦,為中國的現代刻字打開了國門。毫無疑問,作為現代刻字這門生機勃勃的新興藝術,是富有魅力,也最引人注目的藝術樣式,從它身上,我們能夠看到文學、美術、雕塑、造型等多種藝術形式的集結,感受到其內涵的審美復合的光輝。由權希軍先生提出了發展“以陽刻為主的中國刻字”的構想,這一構想的論述,經過10年的初級階段,在形式感、技法和裝潢方面向日本、韓國學習了不少經驗。但要超過以上國家,就不能走他國的路子,要用中國幾千年文化積淀的優勢,找突破口。把陽刻與陰刻的形式變為一種融合藝術,以形影不離、雙腳并行,在陽與陰的結合感上豐富立體藝術形式。
陰刻書法作品
陽刻書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