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專業門戶網站
11月13日,初冬的建寧,寒氣逼人。但對于富強石材公司總經理李孝彬來說,這個時節仍是豪氣滿天。
“今天我們公司又一車700平方米的石材起運,這批材料將用于上海地鐵10號、11號線的出站口建設。”李孝彬說,與去年同期相比,公司產銷量都增長了50%以上,生產訂單已排到了下個月。
“今年之所以有這樣的業績,得益于公司用人得當。”李孝彬快人快語。
2006年,富強石材公司進駐建寧,第二年投產。一年后,富強石材就遇上了席卷全球的國際金融危機,訂單量銳減,公司面臨發展困境。
“要是在別的公司,沒有訂單,工人就會卷起鋪蓋走人。但在這里不一樣,沒活干,老板依然出錢養活我們。”來自霞浦的技術工藍得雄感觸很深。藍得雄有十幾年的石材業從業經歷,在富強石材公司,主要負責磨光工序。這個工種是計件活,多做多得,雖然工資很高,但收入如何,更取決于公司的訂單。遇上訂單減少,公司通常都要裁人,以減少支出。富強石材卻與眾不同,去年以來,公司不僅沒有辭退一名技術工人,反而為他們制定了最低工資保障,每人每月保底2000元。“這樣做,不僅保住工人的飯碗,更是保住了公司發展的生命線。”李孝彬說,去年7月和8月,訂單量不足,工人幾乎是干一天停三天,但月底發工資時,每位技術工仍領到了2000多元的保底工資。為此,公司多支出資金18萬元。
辦公司要算經濟賬,但李孝彬的算法不一樣——“表面上看,我們‘虧’了十幾萬元,但從9月份開始,我們的訂單增加,由于技術工人都在,我們馬上就能投入生產。如果當初辭退了工人,訂單不能完成,這損失可就不止十幾萬元了。”
法定節假日放假,加班的按規定付工資,每年發放4套工作服,傳統節日給員工送禮品……這一項項似乎只有大公司才有的福利,富強石材的員工們都有份。
不僅如此,公司的外地員工現在有了更現實的企盼。藍得雄指著不遠處的一片空地告訴記者,公司正在進行二期建設,準備興建員工宿舍樓,下個月就動工。“到時候,2位員工一個標房,夫妻員工還能住60平方米的套間呢。”他說。
不僅外地員工高興,本地的員工也信心百倍。邱得志是當地人,進公司有兩年時間了,一開始做搬運工,一天工資80元。后來經過培訓,成了切邊車間的技術工,一天工資160元,比原來翻了一番。
“要給員工進步的平臺,讓他們學習技術,成為骨干,這也是為公司今后發展打基礎。”李孝彬說,富強石材共有員工230多人,外地和本地員工各占一半左右,本地員工正逐漸從勞力崗位向技術崗位過渡,目前已經有70多名本地員工成了公司的技術骨干。
李孝彬說,下一步,公司還將加快二期技改擴建,抓好廢料、廢渣、廢水、石粉的綜合利用,促進石材產業向精深加工、高端化方向發展,力爭2012年富強石材加工區建成閩西北規模最大的現代石材生產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