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專業門戶網站
肯尼亞著名的石雕之鄉塔巴卡,位于肯尼亞西部的基西地區,距首都內羅畢300多公里。這里地處東非大裂谷,山巒疊嶂,非洲石雕最重要的原材料之一――皂石就是從這里開采出來的。皂石顏色很淺,屬于硅酸鹽礦石,質地相對柔軟,易于雕刻,還具有天然的彩色紋理。由于這些特性,皂石成為當地石雕藝術家們首選的材料。在塔巴卡地區,石雕藝術已經傳承了千年,幾乎每家都有從事石雕的藝人。在塔巴卡,制作石雕的大小作坊到處都是。
原石從山洞或者地下開采出來以后,人們把它們切割成大小塊狀,運到附近的作坊。石雕藝術家和工匠們根據石頭的大小、形狀和顏色,手工雕刻成抽象或寫實的動物、人物形象,或者做成器具的毛坯,然后放在水里用砂紙打磨光滑,曬干后,根據石材的顏色和花紋再進行打蠟、上色或是繪畫。這些石雕作品大都造型簡單,但卻閃現著獨特的藝術魅力。
塔巴卡石雕藝術合作社現任主席名叫艾爾卡納.奧格薩,是塔巴卡石雕藝術家中的大師級人物,他的作品多次獲得國際大獎。奧格薩平時除了創作石雕作品,還要負責合作社的管理。他說:“現在我們的石雕作品在國際上主要面向歐美市場,銷路不是很廣,因為我們缺乏懂得國際市場的人才。中國是我們的一大目標市場,因為中國人口眾多,而且很多人喜歡非洲藝術。我們已經做了一些初步的嘗試,比如和中國駐肯尼亞大使館接觸,以了解中國的市場。”
接下來,我們去看看一件件精美的肥皂石雕是怎么生產出來的:
皂石是一種非常軟的石材,用手指甲就可以在石頭上面劃出一道印子,這是肥皂石制作的第一道工序,用砍刀切削肥皂石。
現在肥皂石上畫出你要切削的圖形,然后一點一點的削,你看看就是用這樣的幾樣工具就可以雕刻出形態各異的藝術品。所以我個人感覺,這是整個肥皂石制作工藝的最重要的環節。
用小鋤頭,先大體的砍出個形狀。
這位紅褲子師傅是左邊那位師傅做好的,由他進行第一次打磨。
這里是第三道打磨工序,水磨,用細砂紙,用水打磨,這樣能基本上打磨的比較細致了。
上色工序,味道比較重,需要戴口罩。
這里是打磨完的石雕需要上色,用各色油漆進行上色處理,處理完后還得由后面那個大叔進行第一次拋光。
拋光后的大河馬,就交給雕刻師進行雕刻。
這道工序是把所有雕刻好的石雕進行上蠟處理,所謂打蠟。
這就是原石與成品的對比,一塊普通的時候,在他們的手上變成了精美的藝術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