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專業門戶網站
據報道,全場237件作品總計拍出225件,成交金額近千萬元,成交率達95%。這樣的數字還不足以反映福建省民間藝術館2009年秋季壽山石雕拍賣會的熱烈程度。一件27.2克的田黃古獸把玩件起拍價3.8萬元,一開拍便有藏家直接要價10萬元,激烈競價后以16萬元拍出;一枚水洞高山石印章也以高出起拍價20萬元的價格被買走。
而在之前的預展期間,民間藝術館內也是人頭攢動,除了本地石商、雕工和收藏愛好者外,北京、上海、浙江、廣東、河北以及香港、臺灣等地的收藏家也紛紛前來觀摩拍品,參與壽山石收藏界這一“年度盛事”。
如果站在一個更高的角度來看,2009年秋拍對于壽山石市場的發展進程可能具有某種歷史性的意義。11月份,中國藝術品拍賣的“三巨頭”中國嘉德、北京翰海、北京保利同時推出壽山石專場——嘉德的“國石國藝”、翰海的“當代石雕”和保利的“雅印聚珍”。
壽山石收藏市場,已經從一個相對封閉的“小圈子”,步入了“拍賣時代”。壽山石雕作為一種地域性的民間傳統工藝,也正在融入全國性乃至國際性的藝術品市場。
從2003年開始,福建省民間藝術館堅持每年開展拍賣,迄今已舉辦十幾場。規范操作和“保真承諾”,是藝術館拍賣取得品牌效應的關鍵因素。從第一場專拍起,他們就公開承諾:拍賣會上的每件拍品都經過嚴格的鑒定,客戶在拍賣會中如果購買到非正宗的壽山石,可全額(含傭金)退款。這樣的保真承諾,在全國的藝術品拍賣市場上樹立了前所未有的先例,讓收藏投資群體打消了顧慮,并不斷吸引新的愛好者進入市場。
步入“拍賣時代”,必將對壽山石市場的整體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這種影響首先體現在促進市場走向健康有序。拍賣會是藝術品交易的二級市場,也是高端市場,從世界范圍看,高端藝術品的定價權通常由二級市場掌握。拍賣會的成交紀錄成為業內人士的參考依據,讓壽山石的交易價格趨于公開化、透明化,也讓那些“宰客黑店”逐漸失去生存土壤。其次,由于拍賣會特有的“新聞效應”和“杠桿”功能,拍賣市場的升溫,將對壽山石的一級市場的繁榮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更值得重視的是拍賣會對壽山石市場的理念引領,因為越來越多的壽山石藏家已經把拍賣會當成了解市場趨向的一個風向標。
因此,“拍賣時代”的來臨,也帶來了嶄新的挑戰。對于雕刻家隊伍而言,當他們的作品進入頂級拍賣會,與其他門類的優秀藝術品同時亮相于大眾視野之時,文化素質、藝術修養和創作能力的提高,顯然成為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對于收藏投資者而言,藝術鑒賞眼光和正確的收藏理念也是不可或缺的入場“門檻”。
這就是“拍賣時代”對源遠流長的壽山石文化提出的時代性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