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專業門戶網站
寶興石材新支點——漢白玉石雕文化產業基地
當地工作人員講解寶興石雕文化產業
寶興是全國名副其實的“石材之鄉”和全國最大的碳酸鈣原料基地。寶興漢白玉碳酸鈣含量高達99.99%,有“天下第一白”的美譽。寶興漢白玉儲量大、質地優。地震之前,雅安寶興縣年出產漢白玉500萬平方米,僅此一項就占該縣財政收入的40%以上,全球95%的漢白玉都出自于此。
地震之后,寶興大小石材廠,倉庫倒塌、半成品摔碎、礦山斷路停工……投資客商損失慘重,漢白玉新品全面斷貨。
如今,雅安寶興漢白玉產業在產業恢復重建中找到了新的支點,寶興縣正在通過打造寶興漢白玉石雕文化產業基地,調結構、轉觀念、謀發展,充分激活災區自我造血的功能,奠定雅安作為全國最大石材基地的牢固地位。
“根據規劃,到2015年,寶興石雕文化產業基地將由現在的100畝起步區規模增加到300畝。新增石雕文化企業20余家,新增從業人員1500人以上;產業增加值年遞增40%以上,實現年產值2億元,年增利稅4000萬元以上。”寶興縣發改局副局長田勇介紹說。
特色鮮明的石材產業鏈
在熊貓古城寶興,人們隨處可見漢白玉雕塑,漢白玉欄桿,漢白玉佛像,漢白玉獅子,大大小小的漢白玉精加工店鋪,家家有產品,戶戶有特色。
石雕材料品種多樣。寶興的石雕歷史悠久,素有“石材王國”之稱,當地的東方白、漢白玉、外郎石、彩陶石、五龍花、墨晶玉、蛇紋石均為石雕材料名品。
據寶興縣靈關工業集中區管委會主任楊明江介紹,目前,寶興已探明各種礦藏14種、60多個礦點,寶興白色大理石儲量達30億立方米,純度達98%,白度大于94度,具有‘天下第一白’的美譽。
“現在,已形成了礦山開采、板材加工、園林雕塑、石雕旅游產品及碳酸鈣加工工業等特色石材產業鏈。”楊明江說。
災后重建帶來產業轉型機遇
寶興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石雕藝術之鄉)”,將重點建設環保型、勞動密集型文化產業。
據介紹,石雕文化產業基地選址靈關鎮中壩村,原省道210線旁,于2013年8月開工建設。該項目估算總投資1.5億元,占地面積200余畝,能夠容納企業60多家,目前已經入住企業20家。
“建設寶興漢白玉石雕文化產業基地,會對寶興原有的73家石材企業進行搬遷,將淘汰其中43家企業,重建30家企業。”楊明江告訴記者,重建成為寶興升級漢白玉產業的一個重大機遇。
“漢白玉石雕文化產業基地是寶興縣政府依托災后重建打造的以漢白玉工藝美術品為主的石雕文化產業基地,將其打造成為集創意、培訓、制作、展銷、觀光旅游為一體的產業聚集區。”田勇說。
記者在現場看到,目前道路、圍墻和供排水(含邊坡擋墻)等部分基礎設施工程已開工建設,企業廠房建設也已經啟動。漢白玉石雕文化產業基地分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石雕)”大型牌坊,石雕工藝品示范加工廠(區),石雕藝術創意及培訓中心,石雕工藝品展示交易市場和石雕藝術走廊等。
將目光投向海外市場
在眾多的產業中,雅安寶興將漢白玉石材工業集中區布局在靈關鎮,還有另一層考慮。
“老百姓的房子建好了,還要考慮頭他們今后的生產生活問題。靈關鎮鐘靈城鎮集中安置小區距離寶興漢白玉石雕文化產業基地只有4公里左右,這一產業又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將更有利于解決好當地群眾的就業問題,使其足不出村也能掙錢養家。”寶興縣政協主席、靈關災后重建委主任張晶手指前方正在修建的安置房說。
寶興縣發改局副局長田勇在談到漢白玉產業發展的方向時,他與一些企業的想法一致,將目光投向海外市場。
“過去,商家們市場意識差,常通過成都等地企業進行外貿出口,災后重建過程中,通過政府等多方面努力,目前,寶興本土一些漢白玉加工企業已經取得了自己的外貿出口資質,今后可以直接把寶興的漢白玉銷售到國外去。”田勇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