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專業門戶網站
貴州平潭縣石頭能造紙
在貴州平塘縣平塘工業園區通州石土產業園,當地企業利用豐富的石材資源造出來精細柔韌的紙張。另外,該縣的陶土資源也較豐富,可生產各種陶器,當地人親切地把泥巴和石頭稱為“石土經濟”。
貴州盤江龍盟新型環保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國海,拿出一手提袋資料雜志、餐具器皿等用品,“這些都是我們即將出廠的產品”。
一份印刷精美的時尚雜志,驚嘆于紙質的精細和柔韌度,驚奇于“這就是石頭做的書”?王國海點點頭輕描淡寫地回答:“這是我們產品的一小部分,連這個手提袋都是石頭做的呢。”
石頭也能做成紙?王國海解釋說:“平塘有豐富的方解石資源,而方解石造紙是造紙行業的一項革新技術,該技術是將大量的方解石超細微粉和無毒全脂助劑經攪勻通過吹塑而形成紙張。這種新型紙張可廣泛應用于辦公打印、房屋裝飾、材料包裝等生產、生活領域。”
盤江龍盟可以說是平塘“石土經濟”特色產業的龍頭,項目全部建成達產后,可實現年產值10.07億元,年均利潤總額2.7億元,年創稅1億元以上,提供就業崗位700個。
據平塘工業園區管委會辦公室主任楊萍介紹,像這樣規模的企業還有10多家,“通州產業園主要依托方解石、大理石、陶土等礦產資源發展‘石土經濟’。”
平塘縣委書記臧侃說,今年全縣工業經濟發展的思路和舉措,就是圍繞“石土經濟”特色產業,做大工業經濟。
“我們的資源多年來養在深閨無人識,沒能有效開發利用。”縣長高曉昀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面對一個工業基礎薄弱、區位無優勢的山區貧困縣,如何借助自身優勢資源,打造特色產業,加長工業經濟這塊“短板”,以特色優勢產業激活一方經濟、致富一方百姓,一直是縣委、縣政府致力追求的目標。她說:“目前‘石土經濟’初具規模,但必須告別小而散的手工作坊、微小企業,向產業集群轉變,從出賣原材料、粗加工產品向精細化生產邁進,延伸拓展產業鏈。”
作為全省100個產業園區之一,平塘工業園區共規劃建設通州、四寨馬鞍山、平湖三個產業園,形成“一區三園”格局。目前入駐企業28家,協議總投資52.35億元。投產企業16家,規模工業企業12家。其中,依托“石土”資源的規模企業有貴州盤江龍盟、奧華實業、貴州登鴻礦業、安泰石業等9家,協議總投資43.6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