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專業門戶網站
3月30日,市人社局組織開展非公有制經濟系列初級職稱評審工作,除對工程技術、經濟管理專業崗位的從業人員進行評審之外,還首次將非公石材加工工程專業崗位納入評審范圍中來。
首期共有18名石材專業技術從業人員獲得助理工程師(初級職稱)資格。此舉乃南安首創,不僅使南安市石材加工業從業人員受益,也是繼茶葉、制香等行業后,又一份泉州市本土特色的非公職稱評審政策。
相對學歷
更看重經驗和技能
3月30日上午,記者在評審現場了解到,申報本次職稱評審的共106人。其中,工程技術類76人,經濟管理類12人,石材加工工程類18人。到場參加此次評審工作的有11位評委,采取分組討論,不記名投票方式進行評審。
“這是南安第一次將非公石材加工工程崗位納入職稱評審范圍。”市人社局就業和人事人才公共服務中心工作人員蘇闐元告訴記者,自2014年以來,市人社局便圍繞“打造石材千億產業集群”這一政府號召,先后深入官橋、水頭、石井等鄉鎮50多家石材企業調研。在借鑒安溪、惠安、德化、永春等縣非公有制企業茶葉、石雕、陶瓷、制香等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辦法的基礎上,出臺了《泉州市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石材加工工程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工作實施意見》(下簡稱《實施意見》),填補了石材行業非公職稱評審政策的空白。
“凡在南安從事石材加工工作,具有一定技術專長,并符合相應任職條件的人員,均可申報參加評審。”蘇闐元表示,《實施意見》中,除以學歷、從業經驗為評審標準的正常晉升條件之外,還為評審對象列出破格晉升條件,對不具備規定學歷、資歷條件,但業績突出、貢獻大,取得大中專院校或經組織人事部門認定的產業人才培訓機構的本專業結業證書,可破格申報。
“此舉改變了以往重論文、重學歷的傾向,建立了以經驗、技術創新、成果應用和對經濟社會發展貢獻程度為核心的評價機制。”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陳光明告訴記者。
18名石材從業者參評
均獲初級職稱資格
近年來,南安積極搭建企業人才培養平臺,利用石博會、招聘會、走訪企業及微信、網站等,廣泛宣傳非公石材加工職稱評審政策,組建非公石材加工工程專家評委庫,邀請專家評委28名。吸引了來自溪石、康利、環球等石材企業的18名石材從業人才前來申報職稱評審,并全部通過非公石材加工初級職稱資格。
“職稱評審是對石材加工業從業人員的專業技術認可,不僅有益于個人求職,也有益于企業的發展。”陳光明告訴記者,企業若想提升石材附加值,那公司及專業技術人員的技術就要提高。
“社會上經濟類、工程類專業人才較多,而石材類的工程師卻寥寥無幾。”南安水頭康利石材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桂文奇擔任此次評審工作的評委會主任,他告訴記者,為提高企業員工整體素質,康利石材每年都進行內部考核,對企業內部員工進行職稱評選。
據桂文奇介紹,康利石材經過報名、培訓、考試等程序,對從業人員的文化考評和實際操作進行審核,最終確認通過名單,還按職稱的等級給予每月200-800元不等的獎勵。康利石材自2009年開始內部職稱評選以后,不僅降低了一線員工的流動率,骨干員工也都基本留住了。
來源:南安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