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專業門戶網站
石頭是自然界與人類相結合的最早使用者, 早在遠古時代人類的先祖們把石頭制作成工具使用, 歷史學叫石器時代。 從這個意義上講, 是石頭創造了人類社會, 是石頭創造了人類文化。 在今天, 人類的聰明與智慧豐富和發展了石頭的應用及其內涵,使天然石材出現了 “石全石美”、 “石來運轉”、 “石石寨寨”、 “石不可擋” 的發展趨勢。
一、天然石材 的“石全石美”
人類應用石材創造建筑藝術精品追溯甚遠, 在世界各國的建筑文化史上, 是石材清楚地記錄著其輝煌的文明。 而今, 在能工巧匠的手中石材成為名牌、 精品, 并承載著文化, 承載著藝術, 向 “石全石美” 的趨勢發展。
天然石材在建筑領域演繹可持續發展
1.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源遠流長,我們祖先發現和利用石材的歷史, 可追溯到80萬年前的藍田人和舊石器時代的河套人、 山頂洞人。 特別是創建于前秦二年的敦煌莫高窟、 秦朝開始興建的萬里長城、 始建于北魏時期的大同云崗石窟、 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 隋初建成的河北趙州橋、 元明清時期的宮殿、 陵墓等都是自然與人文完美結合的杰作和人類文化的寶貴遺產。 今天, 中國的石材業是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一(進出口、生產、 使用), 為世界石材業的發展超到了促進作用。 從世界頂級的精品工程到平民百姓的房屋裝修, 石材因其高貴典雅、 反璞歸真的天然本色, 成為當今室內外裝飾工程的首選產品。
2.在國際市場上, 石材產品增長速度高于世界經濟增長速度, 世界石材擁有超過150億美元的固定資本,年貿易額達350億美元。 世界上大理石、 花崗石主要生產和消費市場是歐洲(意大利、 德國、 法國、 西班牙、 比利時、 英國、 荷蘭、 奧地利、 瑞士、 俄羅斯等)與中東, 世界石材貿易以海運為主。 根據國際石材貿易近幾年的情況, 世界石材消費市場增長趨勢仍在繼續。 1994年世界天然石材開采量為4300萬噸, 十年后的2003年全世界天然石材開采量超過了1.5億噸, 年均增長率達到25%, 其中大約51%為大理石,47%為花崗石, 2%為青板石。 世界天然石材的消費量也保持了20%的增長率, 2003年交易額達350億美元。
3.近年來, 天然石材應用領域逐年擴大, 從室內裝飾到室外幕墻, 從廣場、 馬路到園林、 園藝, 可以說人的一生都與石頭息息相關, 人與石永遠連在一起 :一是天然石材以它獨特的特點成為人們室內裝飾的首選材料。據統計, 2004年全國建筑裝飾板材的用量約為 1.6億 m2,僅地面石材用量約6000 萬 m2,室內墻面石材用量約1500m2, 外墻裝飾用于石材外圍護產量約1800萬m2。二是用于廣場石、 馬路石和道牙石都選用純天然的花崗石, 僅2004年我國用于廣場石和馬路石的石材用量約5000萬m2, 道牙石約8000萬延長米。 今年要遠遠超過去年的統計, 數量呈上升趨勢。 同時, 用天然石材進行綠化給人們帶來健康、 環保、 休閑的環境, 使園林景觀、 石雕、 石藝技術和市場得到了進一步發展。三是在市場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 品牌的作用受到了普遍的重視。成功的石材名稱設計對樹立產品品牌與企業形象, 創建企業文化, 吸引消費者, 開拓市場等方面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石材命名不僅影響今后商品在市場上的流通份額, 而且決定石材品牌 戰略的進程和視覺與聯想傳達之效果。當我們看到 “愷撒米黃” 之名之時, 一定會想到幾千年叱咤疆場的凱撒大帝;當我們看到 “維納斯米黃” 之名時, 一定會聯想到絕世美女, 斷臂女神 “維納斯” ;當我們看到 “山水紋大花白” 的石材時, 眼前一定會浮現出起伏的群山、 云遮霧罩的山巒。 “高山流水” 這非常富有詩意的名字確實使人能浮想聯翩, 使我們聯想到自然界的美麗山川、 小溪江河, 巍峨的高山一瀉而下奔騰的河流。 可謂石材美名傳四方, 人文自然合一體。 石材的命名傳成一種文化,是一種審美藝術, 也是一種石材價值的再提升、 再創造。 二、天然石材的“石來運轉”
在世界性信息一體化的知識經濟時代, 石材浪潮正在沖擊整個人類生活,于是各級政府和企業紛紛出臺“石材業系統工程”。 使石材行業正處在發展型向成熟型、 地區型向國際化發展的關鍵性過渡時期,將要邁進“石來運轉” 的黃金時代。
1. 為了加強石材市場與國內外石材產地的合作, 促進石材市場信息溝通, 各級政府、 社團和企業推出了一系列的活動。 中國石材工業協會、中華全國工商聯、 石材行業商會等各類社團組織相繼誕生, 并開展一系列工作, 積極推進石材業的健康有序的發展。2004年, 根據上海市場與石材主產地縣市長論壇的會議精神, 上海石材行業協會、 上海市工商聯與福建惠安縣人民政府、 萊州市人民政府、 內蒙古赤峰市人民政府、 河北曲陽縣人民政府等多家共同發出 “石材市場與產地合作上海宣言”。 特別是北京市工商聯石材業商會的成立及北京市西直河石材物流港的創建對石材業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2.我國天然石材 總的走勢以廣東云浮為中心, 包括廣東、 廣西的一些省市, 形成了 “珠三角” 石才生產和貿易中心, 發展成熟, 規模大的企業也較多, 僅云浮市石材企業就有幾千家。 以福建泉州為中心, 形成了包括水頭鎮、 惠安市、 廈門市等地方的生產貿易中心。 以山東萊州為中心,包括青島、 平度、 平邑等地的石材生產和銷售中心, 僅萊州市就有近三千家石材企業。 以北京、 天津、 塘沽為主, 形成了京津塘石材中心, 主要以加工銷售為主, 且這些地區自身的需求就很大。 上海、 杭州、 江蘇也已經形成了以銷售為主以生產為輔的 “長三角” 石材貿易銷售中心。 在東北地區, 形成了吉林、 大連、 長春為中心
的石材生產基地, 雖然比南方等地的規模小一些, 但在振興東北的戰略發展中, 石材也將得到迅速發展。 以新疆地區為代表, 通過絲綢之路, 向中亞等國家和地區發展, 勢頭也比較好。此外, 內蒙古、山西、 四川、 河北一帶, 形成了生產和銷售并重的石材中心。
3.2003年西班牙天然石材產品的總銷售額超過45億美元。 西班牙全國共有5575家石材企業, 四萬多人直接從事石材的開采、 加工、 生產和銷售,石材進出口金額僅次于中國和意大利位列世界第三。 意大利石材為本國的對外貿易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石材及其他輔助配套材料出口額大約為2億美元, 還有石材機械設備的制造等,在石材使用上, 意大利、 德國、 日本等國家歷來重視石材在住宅上的使用, 大理石及其他石材在住宅中的使用量占總使用量的56%, 有70%的家庭傾向于使用石材, 其原因石材是既天然又高雅的產品。
4.天然石材已得天時地利, 正在人和, 恰逢可持續發展的時機帶動了眾多的相關產業。 石材業無論是在世界范圍內, 還是在國內, 已經涉及到人們生活的每個領域, 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所以, 石材業快速發展帶動了相關產業的同步發展,形成開采、 加工、 養護、 工程設計、 機械設備、 運輸儲藏、 廣告媒體等完整的產業鏈, 對于建設小康社會、 和諧社會有著不可估量的積極作用。
三、天然石材的“石石寨寨”當今全球范圍內, 從各國政府到企業, 從每個地區到村莊, 都進行著“石材業系統工程”。
國內各省市自治區爭先恐后地在建設“石都”、 “石城”、 “石鄉”和“石雕之鄉”、 “石雕之都” 及 “石材基地、 中心、 港” 等,使天然石材 出現了 “石石寨寨” 的發展局面。“石力” 與 “石力” 進行著多層次的較量; “石都” 與 “石鄉” 互動著全方面的碰撞。
1.中國石材市場的分布縱橫交錯, “石都”、 “石鄉” 各踞一方, 形成網絡局面。一是 “中國石材城” 水頭鎮的石材是南安建材業中的 “龍頭” 產業, 全市現有石材企業1300多家,年產值110多億元, 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37.4%以上。 “中國石材基地中心” 云浮石材業經過起步、 發展、 提高、 創新這四個階段, 已發展成國內最大的石材加工、 銷售和創新基地。二是我國著名的 “石雕之鄉” 惠安石雕業產值占該縣總產值的1/3,目前已形成圓雕、 浮雕、 線雕、 影雕、沉雕、 彩雕等六大類數百個品種。 “中國雕刻之鄉”曲陽縣位于河北省境內, 地處太行山東麓, 是被國務院正式命名的 “中國雕刻之鄉”, 其以悠久的雕刻歷史文化和精湛的雕刻技藝而聞名中外。三是 “中國石都” 萊州是國內最大的花崗巖、 大理石產地之一。 據地質部門探測, 萊州僅易于開采的大理石、 花崗巖總儲量就達30多億立方米,擁有櫻花紅、 芝麻白、 黑白花、 萊州青、萊州紅、 雪花白、 云灰等20多個品種。哈密地區位于新疆東部, 有近萬平方公里花崗巖體出露, 白云質大理巖、 灰巖、 基性和超基性巖體、 生物灰巖等大量分布, 顏色上白、 藍、 紅、 黑、 綠、黃齊全, 是名副其實的石材寶庫。 哈密目前開發的名優品種, 能大批量、 高檔次供貨的有天山藍、 星星藍、 雙井紅、哈密紅、 天山星寶、 天山冰花等。四是北京西直河 “石材物流港”發展非常活躍, 北京有2/3的面積是山區, 石材資源非常豐富, 又是一個巨大的石材消費城市。 2004年應用石材量每年超過2000萬m2, 石材交易額達50億人民幣, 約占全國石材消費總量的17%以上。 北京市的石材業進入了發展的黃金階段, 奧運工程項目總投資大約1800億元人民幣;還有北京CBD商務中心區、 復興門金融商務區建設以及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市政建設等眾多的大型工程, 總投資約15000億元人民幣。 這些都為北京石材業的發展提供著大量的商機, 這是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 北京西直河的石材業已形成以西聯國際石材交易市場、 新紀元石材市場、 石材大世界等大型石材市場為中心的建筑用石材產品貿易與精加工 “石材物流港”。 匯集了幾千家石材企業, 石材毛板、 規格板材總庫存量達到百萬m2, 年業務額超過30億元人民幣。 石材業的發展給西直河村帶來了滾滾財源, 也促進了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 并創造了眾多就業機會。
2.天然石材在國際市場上, 中國是名副其實的石材大國, 在進出口、 生產、 使用方面均居首位。 還有瑞士、 葡萄牙、 俄羅斯、 法國、 西班牙、 荷蘭、美國、 巴西、 日本、 南非、 新加坡、 韓國、 印度、 埃及、 土耳其、 希臘、 阿聯酋等依是傳統石材消費國。 德國紐倫堡、 德累斯頓的專業石材展會與柏林、 慕尼黑的綜合石材展依然引人注目, 成交極為活躍, 成為世界各大石材廠商激烈競爭的主戰場。 意大利有 “石材王國” 之稱, 石材資源極為非富, 生產礦點星羅棋布。 以卡拉拉為中心的西海岸和維多納為中心的阿爾卑斯山東段最為有名。 其產量、 進出口額都長期居世界前列。
四、天然石材的“石不可擋”
當今世界石材業已經到了 “點石成金”、 “腳踏石地”、 “與石俱進” 的發展階段, 名牌石材 、 精品工程逐年出現;當我們 “腳踏石地” 的時候, 如何 “與石俱進”, 是石材界、 建設領域、設計行業的重大課題。
1.天然石材 在建設領域可持續發展, 是世界性 “石不可擋” 的趨勢。 據有關部門統計, 北京、 上海、 天津、 廣州等地使用名牌石材創造了很多 “點石成金” 的精品工程。一是目前, 國產花崗巖有福建南安的銹石、 晚霞紅、 內蒙古的蒙古黑、新疆哈密的天山紅等十大暢銷品種;國內大理石有山東省萊州市的雪花白、 云灰, 廣西柳州的黑白根、 江蘇宜興的青奶油等十大暢銷品種;進口花崗巖有挪威的挪威紅等十大暢銷品種 ; 進口大理石有埃及的金碧輝煌、伊朗的莎安娜米黃、 西班牙的淺啡網紋、 土耳其的世紀米黃等十大暢銷品種等在市場上應用廣泛。二是號稱 “石材奧斯卡” 的上海優秀石材裝飾工程 “金石獎”, 2003年有57個工程, 2004年有65個工程分別獲獎。 金石獎的舉辦支提升上海石材工程質量、 擴大石材應用市場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引起了國內外石材工程界的極大關注。
2.在人類數千年的文化積累和自然界數萬年的日化作用中, 使人類與石頭結下了不解之緣—“腳踏石地”, 不論是人類早期的山頂洞, 還是現代的豪華樓堂館所, 都離不開人類生活的兩大主題 : 山和水。 古人曰 :“山水者, 情懷也;情懷者,心中之山水也”。 用一個人的品位高不高、 心中有沒有山水來說明其的精神境界和審美能力。 自然遺產是國家和民族的象征, 是幾千年文化的沉淀和幾百萬年自然造化的結晶, 保護自然遺產就是保護和發展了國家和民族, 為保護自然和人類的未來做出了貢獻。 因為我們不是從先人手中接過來的地球,而是預支著后人的資源。
3.自然界的日化與風化創造了多少巍峨多姿的自然景觀和高貴的石材及奇石, 當今市場經濟的潮起潮落孕育了多少優秀管者, 促進了行業的成長與發展。 石材的開發與利用已經涉及到社會生活的每個領域, 專家坦言:石材領域可謂悲喜交加。 因為石才的開采利用科學性少、 粗放性高、盲目性大、浪費較多。 所以, 筆者提出 “節約型石材理念”, 其核心 “與石俱進”。 因為石材業的發展呈 “石不可擋” 的趨勢, 而資源有限, 開發無盡。所以石材業呼喚著科學、 文化、 藝術,更呼喚高素質的人才。每一塊石頭, 都吟詠著多少深深的眷戀;每一塊石頭, 都發出著時代精神的呼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