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專業門戶網站
造兩艘“迷你航母”,一艘用來打撈江上的漂浮物,另一艘則用來清理江中長年累積的淤泥……常人看來,這樣的舉動既異想天開,又得不償失,但美心集團卻以此為生財之道。
原來,這兩個麻煩東西都是美心的生產原料,漂浮物可以用來做成板材,是套裝門的原料。而淤泥則可以做成石材,是環保建筑的主要原料。
兩座水上浮動工廠
重慶美心(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夏明憲介紹,兩艘“迷你航母”總投資約4500萬元,每艘設計長度約200米,目前已經完成圖紙設計及躉船的制造。
“‘迷你航母’承載量可達3000噸左右,它們的任務不僅是把江上漂浮物和淤泥作為原材料收集起來,它們更是兩座水上浮動工廠。”夏明憲介紹說,每艘“迷你航母”可容納100多名工人,并裝載水泥、膠水、機械等生產材料及設備,在船上就能實現生產。
比如清理江上漂浮物的“航母”,在收集到漂浮物后,經過分類后可立刻在船上進行板材加工的加熱、壓膜、成型等步驟,“出征”回來后,就滿載著成品板材了。清理淤泥的“航母”也是相同構造,當“航母”裝滿成品建材后就返航。
根據長江、嘉陵江沿線打撈部門的統計,每年僅重慶境內江線,打撈的漂浮物就超過5萬噸,如果遇上洪水,打撈的漂浮物將達到25萬噸以上。漂浮物不僅給兩江周邊造成污染,還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航運安全。按照1噸漂浮物可以生產約20套門計算,每年打撈的漂浮物可以制造約50萬套門。
如此看來,“迷你航母”不僅節約了污染物治理費,還能節約大量木材,實現低碳、環保生產。
夏明憲透露,“迷你航母”預計1年后建成,屆時,市民要是有興趣,可以乘船體驗江上漂浮物變成板材的全過程,將江上游和工業旅游合二為一。
海外工廠年底投產
除了變廢為寶,開發新產品,美心還積極尋求海外擴張途徑,尋找新的市場。
據悉,美心集團覆蓋非洲及周邊市場的埃塞俄比亞新基地已經正式動工,今年底即可建成投產,該基地將成為美心集團占領非洲及中東市場的戰略橋頭堡。
經過多年發展,美心集團的海外辦事處和貿易業務早已經拓展到歐洲、美洲、東南亞、中東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占美心集團門業銷售總額的13%。但“走出去”建廠還是第一次。
為實施這一戰略,去年7月14日至22日,美心集團派出商務考察團遠赴埃塞俄比亞考察。考察團一行受到了該國總統吉爾瑪的親切接見,并同多位政府官員就合作建設新基地事宜進行了會晤洽談。
“埃塞俄比亞竹木資源豐富,高地竹和低地竹面積超過100萬公頃,占整個非洲生長面積的67%、全球生長面積的7%,這些都是生產室內竹木門的重要原料。”美心集團副總裁、進出口公司總經理儀文介紹,當地竹木價廉物美,加上該國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這些都是吸引美心在當地建生產基地的重要原因。
美心集團的“走出去”行動也成為國內門業的第一次海外擴張,該工廠也是非洲最大門業工廠,正式投產后將形成年產50萬樘門的生產規模,產品主要銷往非洲大陸和中東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