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專業門戶網站
康利希望在鞏固和提升自身品牌的同時,搭建平臺連接產業鏈,向業界輸出一個新的發展模式。
大環境的變化永遠都是影響一個企業決策的最大因素。這一點康利也不例外。
2001年,行業也面臨一次衰退階段,康利卻義無反顧選擇在水頭投資建設大型生產基地,推動了水頭石材市場的飛速發展。近年來,當行業大規模投資擴產能,興建市場、產業園時,康利感知國內外經濟放緩將對石材行業造成影響,因此控制發展規模,將重心放在市場和企業內部的精細化管理上,并于2010年提出了“高端、石尚、第一品牌”的口號,堅定要走一條精品、時尚、差異化的道路。2013年,康利遵循這一定位,提出做“全球裝飾石尚的引領者”,開始布局“石尚空間”,第二年便與香港杰出設計師梁景華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意在共同打造一個薈萃全球頂級石材的藝術殿堂,并正式啟動全國首創的SAG(Stone Art Gal-lery)模式。
而到了今天,這一模式已經發生了改變。
第三次升級的最佳契機在康利石材董事長王翠霞最初的設想中,“SAG石尚空間”是聚全球頂級石材等石藝精品,集石材應用展示、石材工藝展廳、藝術品交易、學術交流于一體的石材文化、石材藝術的頂級殿堂。五千多平方米的空間結構也于去年完成,投入運作。透亮的色調下,近百種高端石材整齊羅列擺放,過道處是拼花、雕刻等多種工藝的展示,空間布局簡潔通透。然而,在這僅限的空間里,體驗感并沒有被完整呈現出來——那時候的石尚空間,更多體現的是高端石材的展示,功能相對單一。
但現實擺在眼前,當前新技術、新經濟形式下的商業競爭今后將上升為整個價值鏈和生態鏈的競爭。從開礦、貿易、加工、銷售裝飾到安裝,這是一條完整的石材產業鏈,在過去幾年里,每個環節銜接順暢。但近幾年市場頹靡,處在各個環節的石材人對市場越來越乏力,采購商已經無法像以前那樣,投入大筆資金采購荒做庫存,許多公司的擴張動作逐漸放緩,加工成本壓力不斷加劇,礦主的石材推廣也出現了困難。很明顯,源頭到終端的鏈條開始生銹。
各個環節的僵化局面告訴王翠霞,原有的模式很難適應現有環境的變化,在庫存和成本壓力面前,整合才是王道。
在完成兩次品牌升級之后,這次康利在原有的基礎上對旗下品牌“石尚空間”進行全新品牌定位,提出了“創新、融合、共享、發展”,打造專屬于“石尚空間”品牌的標簽——“石尚空間—石材產業生態平臺”由此而生。
3月7日,康利“石尚空間-石材產業生態平臺”正式啟動。
3月7日,康利“石尚空間-石材產業生態平臺”發布會上,王翠霞表示,國家提出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提出創新發展、調整結構、互聯網+、工業2025、供給側改革等指導。裝飾石材行業重資產、粗放經營模式難以為繼,如何走出困境,跟上國家發展的步伐,是石材企業不得不面對的課題。
石尚空間與民生銀行達成石材金融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當行業大部分企業都以自持、聯合壟斷等方式搶占礦山資源時,康利沒有跟隨。到現在,康利基本沒有負擔,輕裝前行。”王翠霞對《海西石材》雜志說道,康利決定將發展了20多年的品牌繼續轉型升級,在傳承的基礎上,做到同類當中有所不同。而她認為,在中國話語權越來越大的背景之下,康利在這個時候選擇轉型升級是把握了最好的契機。
搭建平臺整合產業鏈
“石尚空間-石材產業生態平臺”將從礦山品種甄選→采購→報關→存儲→加工→安裝→售后,對一整條石材產業價值鏈進行資源整合。以價值鏈形態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價值。從信息→財務→稅收→渠道→設計→運輸→金融→互聯網及關聯企業如燈具、家具、酒店用品、藝術品展示等一整條橫向配套服務鏈的整合。兩條鏈條融合最終形成一個完整、有機的產業生態圖譜。
石尚空間-石材產業生態平臺圖譜
“從礦山資源品種的甄選、采購、運輸、加工、設計到終端客戶各環節整合在一起,這是一種創新靈活、資源共享的模式,是石材產業升級的終極版。”石尚空間項目負責人何世剛認為,它直接把原材料的擁有者和用戶終端連接到了一起,點對點地進行服務,減少中間環節,以此來降低成本。
為了契合“高端、石尚、第一品牌”的品牌定位,康利堅持從源頭開始甄選原材料,并將同類品種控制在兩到三家。“初步規劃是200家經營商,每家平均所占面積200平方米。”負責花崗巖進口的經理洪波表示,在甄選材料方面,康利制定了高端石材選材標準,相關團隊也有著多年石材從業經驗,結合礦山源頭的實際情況考察進行鑒別。
可以說,康利二十幾年資源與實力的積累為這個平臺的搭建提供了強大的后盾,無論是工程實力、技術實力和設備實力,還是資源渠道和推廣能力,都已經相對成熟。“憑借著這些,我們將為這個平臺上的經營商提供一站式的服務。比如,石材的物流、報關、稅收、金融,康利都會為其制定合適的方案。而我們也將為客戶提供展示中心、加工基地、銷售和設計資源,在生產、加工、銷售、技術等方面做更深化的提升。”王翠霞說道。
不僅如此,平臺還會充分運用新的技術,與客戶的需求相結合。“我們現在正在和互聯網公司合作,研究線上銷售、線上交易。以期在平臺建設完成后,客戶可以在平臺找到石材行業各個環節所需要的企業,并通過網上進行‘一鍵導購’,完成交易。”此外,“石尚空間—石材產業生態平臺”可以對項目進行分析,將平臺里各個供應商進行匹配,讓各供應商形成通力合作的整體。
在推廣上面,康利本身就是一個無形的引導力。“一般而言,設計師團隊或者工程方來到水頭市場選材料的話,康利是必選企業之一。這方面資源的引流,無形中增加了平臺上每個經營商的曝光率,這同樣是一個機會。”何世剛說道,康利一直以來都與設計師、裝飾公司保持良好的互動,并不斷開拓設計資源,每個月設計師團隊都會定期到康利參觀和采購。同時,康利自身的客戶資源今后也將會在這個平臺上進行采購,為經營商提供了共享機會。在這個過程中,只要有材料被設計師或工程方選中,都會被應用在深圳、上海、北京、天津等城市的石尚空間體驗館中。
轉變礦主思維是第一步
“打動礦主,讓他們把好的原材料搬出礦山,擺放和應用在這個平臺上,展現在更多用戶面前。這是打開他們的產品市場,緩解渠道不暢的第一步。”何世剛這樣說道。
然而,礦主的思維并沒有那么容易被徹底顛覆。
從“石尚空間-石材產業生態平臺”發布會開始至今,有意向加入這個平臺的礦主并不少。“目前有初步簽約意向的國內外礦主加起來已超過70家,這個結果是可喜的。但在和國內外礦主交流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大多數礦主對于這個平臺概念和主動營銷推廣的方式還缺乏足夠的認識。”何世剛告訴《海西石材》雜志,礦主的思維和模式還停留在過去,以前礦主的銷售陣地只是在礦山上,但由于采購貿易的乏力,單靠這樣的銷售方式獲取利潤的機會將會越來越少。現在搭建這個平臺,首要目的就是希望礦主把銷售陣地往前挪一步,然后我們提供給他們和貿易商、采購商、工程方、裝飾公司和設計師對接的渠道和平臺。而非他們直接將原材料賣給我們或者其他企業,這樣又繞回到以前各自為營的局面了。相反,礦主跨步到這個平臺上,享受到的將會是長達終端的利益,產品有很大的升值空間。在解決礦主難題的同時,企業本身的庫存問題得到緩解,經營風險也會降低。
“石尚空間”效果圖
“這是一個眾創平臺,為的就是將大家連接到一起。每個加入平臺的分子都需要展現自己的優勢資源,通過合力的作用將所有的資源整合在一起,從而實現共贏。”王翠霞說道,共享、增值、整合,最重要的是實現產業鏈的良性可持續發展,這是康利對“生態”的定義。王翠霞希望通過在鞏固、強化、提升品牌轉型升級的同時,在產品與設計、營銷、服務等方面全線推進,向業界輸出一套新的發展模式,從而推動行業向前發展。
今年年初,康利就在水頭基地搭起了紅色鋼結構,到六月份,這個面積將被擴大到原來的12倍,據何世剛透露,之后平臺規模將會不斷擴大。但前提是,它能夠真正改變礦主的傳統思維,推動他們把銷售陣地往前一步。畢竟,原材料是這條產業鏈上的初始端,更是這個生態平臺的根本。
來源:海西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