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專業門戶網站
今天的天津格外悶熱,天空不時飄下一絲小雨。在天津濱海新區某石材加工廠內,整齊擺放著已加工成板材的大理石板,在廠外則堆積著每塊足有幾噸重尚待加工的大理石荒料。而這些大理石正是天津海關破獲的全國最大一起涉案14億元大理石走私系列案中的一部分。今天,記者在天津海關采訪了解了此案偵辦的詳情。
辦案人員正在清點大理石
天津海關查獲的部分大理石荒料
“2015年9月10日,我們接到海關總署提供的一條進口大理石價格有問題的情報線索后開始展開調查。”天津海關緝私局副局長劉勝輝回憶說。天津海關首先結合天津口岸大理石進口通關數據,對國際國內大理石市場行情、商品特點展開分析,同時參考國內其他口岸進口大理石價格水平等多方信息匯總后,發現國際市場大理石價格經常會有波動,但天津某公司代理國內貨主進口的大理石價格卻多年未變,且存在低報價格走私進口的嫌疑。
為此,天津海關緝私辦案人員展開了進一步摸排。“大理石荒料這種商品專業性強,國內貨主和國外供貨商長期合作,勾結很深,許多體現真實價格信息的貿易單據都口頭商定,不一定簽訂正式合同,這對辦案人員獲取真實信息帶來諸多困難。”參與案件偵辦的天津機場海關緝私分局偵查科科長張莤妹說。為此緝私辦案人員充分發揮集團作戰優勢,將情報、偵查、預審、電子取證等領域專門人才統籌安排,通過分析上萬封電子郵件、數萬條銀行往來等信息,終于將此案貨物流向和資金流向證據一一比對出來。
經過半年多的調查,初步查實了天津、北京等多地共數十個涉嫌走私公司,為謀取高額不法利益,以低于真實成交價格的發票等單據向海關申報,從土耳其等國家和地區走私進口大理石荒料的犯罪事實。
今年5月26日和6月27日,天津海關先后開展兩輪查緝行動,共出動緝私警力400余人次,在天津、北京、上海、福建、廣東等地同時開展收網行動。行動當天,共控制數百名涉案人員,對55名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強制措施,查扣大量書證及電子證據,依法凍結涉案賬戶資金逾億元。經查證,該系列案共涉及走私大理石荒料80余萬噸,累計案值近14億元人民幣。
“收網行動結束后,辦案人員迅速對案件證據進行梳理和對碰,相關案件細節也浮出水面。”天津海關緝私局偵查處處長宋永勝列舉了系列案中的一個例子。福建某石材公司,長期從事大理石荒料進口貿易和加工業務。該公司總經理長年派駐員工在土耳其進行大理石荒料采購業務,與外商商定訂貨價格后,并合謀制作低于實際成交價格的貿易單據,然后再委托天津、廈門等國內貨代公司按照低價格發票向海關申報通關進口。采購貨款則通過多種途徑對外支付,有的按照報關金額,以電匯方式通過銀行正常對外付匯,有的未申報部分貨款通過個人旅游、利用其他貿易公司付匯額度、其他離岸公司等非法途徑完成支付。經辦案人員初步統計,該公司自2012年以來,以低報價格方式走私進口土耳其產大理石荒料6萬余噸,涉案案值高達1.5億。
消息一出,引發了不少石材人的思考。石材工作創始人鄭輝章無奈地表示道,“各關區的估價標準不一樣,沒有制定統一的標準。現在經濟下行,挑最不影響稅源,最單薄無力的行業割韭菜了,別忘了,這是真正能解決就業的行業。”《石材》雜志主編譚金華則認為,這是行業教訓和悲劇,當引以為戒。
來源:法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