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專業門戶網站
核心提示:
史上最大的臺風“莫蘭蒂”,15日凌晨登陸廈門翔安。受此影響,南安不少鄉鎮為重災區,臺風所到之處無不一片狼藉。尤其是石井、水頭兩個石材重鎮的石材產業,遭遇了殘酷的摧毀。廠房頂棚被掀、工廠綠化被毀、停水停電導致生產停滯……給企業造成了數以億計的經濟損失;而在其他鄉鎮,機械、水暖、鞋服、糧油等多個產業也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打擊,不少企業更是由于暴雨瀉入倉庫造成了原材料和貨物泡水,經濟損失慘重。據不完全統計,此次受影響的南安企業有2000多家,受災較為嚴重的有上千家。
臺風過境后,大多數南企即刻展開自救,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到生產恢復中,盡量減少經濟損失。據悉,目前我市九成受損企業已恢復到生產狀態。
眾多石企遭臺風重創
15日這天一大早,臺風帶來的暴雨已稍微停歇,一夜未眠的南安石材人,朋友圈被臺風過境后的滿目瘡痍刷屏了。不少石材老板紛紛曬出企業被掀起的鐵皮廠房,哀嘆“辛辛苦苦十幾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記者走訪發現,絕大多數石材企業遭受到或多或少的損害。水頭鎮的濱海、福山工業區受損相對較少,而位于石井與水頭交界處的海西石材城,部分風口受到了猛烈的撕扯,嚴重受損。
( 受災后的海西石材城 )
海西石材一廠廠長盧耀生告訴記者,海西石材一廠僅10%的頂棚鐵皮被撕開,這種受損程度算小的了。條板區是海西石材的重災區,不僅僅鐵皮被掀,90%的卷簾門也被撕毀,店面狼藉一片。位于海西石材城對立面的光明石材城則出現了結構被毀的慘狀。
水頭最早的石材市場之一,閩南建材第一市場也呈現了非常壯烈的場面。一堆廣告牌傾倒在地,被撕毀的卷簾門隨處可見。
毗鄰臺風登陸地最近的石井,企業受損程度更是令人心疼。南福石材負責人洪偉杰告訴記者,臺風給南福造成的硬件損失費就達276080元,暫時還未統計員工的工薪以及延遲發貨導致的滯納金。
在達泰石材報出的一張損失表單中,記者看到,密密麻麻的受災清單項目高達7項,達460余萬元。其中,設備損失就有16臺,廠房整體倒塌需重建面積則達到3460平方米。
企業自救速度令人驚嘆
天災無法抗拒,企業還需前行。15日上午,臺風剛離境,包括機械、水暖、鞋服、糧油等多個產業的企業就展開了火熱的災后重建工作。而在受災最為嚴重的石井和水頭兩鎮,石材人的自救速度同樣令人驚嘆。大多數石材企業除了自發組織員工收集鐵皮以外,還開始尋找專業的建筑團隊來進行廠房修復。據了解,長期駐扎水頭本地的廠房建筑工人不足百人,臺風過后,不少外地的建筑團隊紛紛前來“支援”。
(石材企業抓緊整修倒下的廣告牌)
目前,大多數石材企業已開始恢復生產。小部分企業因設備受損,生產線沒法全部啟動。另有小部分企業廠房坍塌較為嚴重的,則仍處于待產狀態。
不過,令石材人備感心累的是,災害過后的修復費用過于高昂,這也直接導致了不少石材企業仍處于待產狀態。
南福石材行政負責人洪杰告訴記者,臺風結束不過4天,廠房所用的鐵皮價格卻已漲了好幾撥,幾乎是一天一個價。
“現在每家企業,都急于開始生產加工,如果廠房不及時修復,如再遇雨水天,雨水再次灌到廠里,將會產生二次破壞。所以,修復廠房已成為各家企業的當務之急。”洪杰說,正因為石材人的迫切,修復人員便坐地起價,更慘的是,有錢還找不到修復人員,影響生產周期不說,跟客戶也無法交代。
洪杰坦言,以前鐵皮一平方米50多元,現在都快接近70元了,上漲了近30%。寶帆大理石總經理陳鴻銓告訴記者,修復費用的增加,實際上不是鐵皮費用的增加,而是人工薪資的增加。“早幾年,一個工人工資一天差不多一百往上一點,現在沒有兩百以上,根本沒人愿意接。”
同樣有著廠房、設備修復困擾的還有機械行業。戴雪義告訴記者,目前,公司被水浸泡損壞的電機和部分設備只能退給供應商,等待修復才能全線恢復生產。“希望政府能為企業解決一下這些問題,讓企業盡早投入生產。”
可根據情況申請補助
廠房、設備受損,能否得到賠償或者補貼?這成了臺風以后企業界熱議的話題。
17日,泉州市委、市政府迅速下發《泉州市做好臺風災后恢復重建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讓廣大經歷暴風雨洗禮的災民和企業吃下一顆“定心丸”。
其中,《方案》特設立工業企業救災專項資金,用于搶險救災物質購買、儲備和運輸等費用支出,以及對受災嚴重的工業企業恢復生產和重建補助支出。
記者看到,在公共基礎設施上,《方案》對受災受損的公共基礎設施加快重建修復,工作重點加強對工業園區、經濟開發區交通運輸、電力通信等的保障,為工業企業恢復重建提供基礎保障。此外,《方案》還在受災項目審批、受災企業信貸、投保企業理賠手續等方面給予保障。對此,企業可根據實際情況上報受災情況,申請政府補助。
日前,南安市也推出了災后重建“1+11”政策包,其中,《工業企業災后恢復生產實施方案》為南安一眾企業恢復生產提供了相應的支持。
據悉,臺風過后,水頭和石井企業辦亦向各家企業下發通知,要求全部企業在18日前上報企業受損情況。通知里還備注:上報不一定有補助,不報肯定沒有補助,逾期不報者肯定不能享受補助政策。
有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對于政府的補貼,只能靜待佳音。在自然災害面前,更應該做的是自救。“這次臺風搶救過程中,政府有關部門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全民參與抗災救災,實屬不易。對我們企業來說,能及時自救最重要。”林建全說。
記者咨詢了保險方面的人士得知,在遭遇諸如臺風等自然災害時,有辦理廠房保險的可以通過保險渠道獲得理賠。沒有辦理廠房保險的廠房,無論是自用還是租賃,損失都由廠房所有人自行承擔。
盧耀生告訴記者,有抵押的廠房一般都會被銀行要求上保險,而沒有抵押的廠房,很少會主動上保險。“國人保險意識薄弱,一遇到災難就想到政府補助和社會捐贈,卻很少從自身做起。”
吳光華坦言,經歷這次臺風后,他深刻感受到保險的重要性。“石材產業發展30多年來,水頭也經歷過12級臺風,但從未遭受如此大的損失。這次臺風給石材人敲響警鐘,廠房的搭建質量以及保險問題都需要給予關注。”吳光華表示,此次倒塌的很多市場多是違規建設的,而經過專業團隊搭建和經過審批的最多也就被掀了部分鐵皮。(記者/蔡靜琦、林超連等)
據南安商報綜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