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專業門戶網站
舉辦禪宗六祖文化節,弘揚禪宗優秀文化。黃小澗攝
今年3月,在六祖惠能的故里新興縣,禪宗六祖文化博覽園繼被列入云浮市50項重點工程后,又被省里批準為“廣東禪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獲得省文化產業專項資金補助300萬元。云浮引進廣東一家休閑度假旅游公司,投資6億元在產業園區內建設一家“超六星級”的禪泉會館。這是記者在云浮采訪期間獲知的當地以文化產業為推手,文化、經濟相得益彰的經典案例。
經過多年鍛造,“禪宗六祖文化、南江文化、石藝文化”三大特色文化品牌在云浮初步確立,市場效應日益擴大,為下一步做大做強文化產業提供了“品牌支撐點”。
構建“六祖文化”創新之都
云浮市是禪宗六祖惠能的故里和圓寂之地,是其晚年傳教與完成中國第一部佛經《六祖壇經》的地方。六祖是禪宗最后一位祖師,是佛教中國化的最后完成者,在海內外都有著巨大的影響。弘揚禪宗六祖文化,意在弘揚其吸納外來文化的開放精神與不迷信經典的革新精神,以及禪宗平等、共享、和諧的理念,這也正是云浮在新一輪發展要大力呼喚的精神。
據介紹,云浮近年來在禪宗六祖文化的挖掘、整理、利用、開發和推介中,為樹立和打造“六祖文化”品牌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先后出版了《六祖惠能文化研討會論文集》、《六祖惠能思想研究》、《六祖論壇》、《禪宗六祖故事》等書刊,國恩寺舍利子出土為禪宗六祖文化增添了新內容,“六祖誕廟會”被列入“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六祖的出生地新興縣集成鎮、船崗鎮合并改名為“六祖鎮”,正建設占地6平方公里的“中國禪都六祖文化博覽園”。2008年底舉辦的廣東省首屆禪宗六祖文化節則進一步擴大了禪宗六祖文化在國內的影響力。
云浮市文廣新局局長梁仁球介紹,云浮要走出一條以本地資源為依托,以產業化為紐帶的路子,就禪宗六祖文化來說,要使這種文化為人民群眾服務、為和諧社會服務的能力顯著增強,一方面要做好歷史文化遺產的整理和傳承,讓云浮成為佛教文化遺產最完好、數字化整理最先進、使用開發最方便的城市,打造“中國禪都”。以2013年六祖圓寂1300周年為契機,創建品牌性的“六祖文化”系列活動,吸引國內外高端禪宗文化機構、相關文化產業研發和貿易組織入住,形成以“中國禪都六祖文化博覽園”、“中國新興禪意生活實驗區”、“山谷溫泉私家禪院集群”等為代表的“禪都經濟模式”。另一方面,開展六祖文化藝術創新工程,深入研究禪宗文化與現代文化的結合點,自主開發文化新產品、新項目、新業態。
“兩院”院士、原國家建設部副部長周干峙說,云浮做得很好,已經為人居環境做了很多創造性的東西。今天云浮的人居環境建設,展現在專家學者面前的是一種簡潔之美。它正在形成一種低成本的宜居建設模式,刮起了建筑界的一股純樸之風。今后云浮的城市建設一定要繼續保持自己的特色,六祖文化、南江文化、石文化……讓這些文化傳統繼續在城市建筑中“本色演出”。
營造“南江文化”旅游之鄉
清代學者范端昂在《粵中見聞》中說:“西江東水源最長,北江次之,東江又次之,南江獨短”。他將南江列入廣東“四江”之一,南江現稱羅定江,是西江的主要支流。因為南江地處嶺南古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廣信之南,是廣信通往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徐聞的主干道。南江流域是古代嶺南百越經濟、文化最發達的地區之一,也是百越與漢族移民較早實現民族融合的地區之一。這種以貫通海陸絲綢之路、融合漢越文化為內涵,獨具神秘魅力的文化形態,就是南江文化。
南江流經云浮所轄的羅定、云安,至郁南縣南江口匯入西江。歷史已然遠去,但文化的浸潤使這方土地顯得獨特、神秘。有學者說,一種已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民間舞蹈“禾樓舞”能演繹出古代南江人的生活形態。為樹立南江文化作為傳統文化的品牌地位,云浮已連續舉辦了五屆“南江文化藝術節”,著手開展對南江文化資源的大普查,挖掘整理南江流域的文物古跡、民間藝術和風景名勝。加大對南江古民居、古村落的保護力度,發掘南江文化的人文歷史內涵。
“南江文化區”這個概念在云浮人的頭腦中日漸清晰起來,它將以“南江歷史文化長廊”為主軸,集成和連接南江歷史人文資源,展現古城遺址、古代風情街、古戰場、教寺景觀。云浮市文廣新局有關負責人說,打響南江文化品牌,在古南江流域開發節慶旅游、度假旅游、生態旅游、民俗旅游、歷史旅游等特色項目,依托“塔廟學宮”、“古屋民居”、“風情歌舞”等重點項目,形成文化旅游優勢,使云浮成為海內外游客體驗古百越文化魅力的旅游目的地,現場景觀與人文、懷古與創意、產業與休閑相映成趣的旅游之鄉。
打造國際“石藝文化”之城
知云浮者必知石。用云浮市一位領導干部的話來講,石材一直是云浮的經濟名片,但石材產業要改變粗放式經營模式,更進一步,就必須讓其轉化為一張文化名片,“石材產業怎么轉型,歸根結底要靠文化。”
據介紹,云浮全市目前有石材企業3800多家,其中從事石藝創作的逾1000家,年生產石工藝產品700萬套(件)以上。為打響石藝文化品牌,云浮市已連續舉辦了六屆國際石材科技博覽會,前年與省文化廳聯合舉辦“廣東省(云浮)石藝創意大賽”,引導一部分有基礎的企業往石藝裝飾文化的方向走。在云浮人心目中,經營石材使一部分人發家致富,但前店后廠的經營模式所形成的“馬路經濟”,對環境的“副貢獻很大”。而著力建設國際石藝文化城,成為與建材、家電、家具、電子等產業互動的建筑裝飾設計、會展和流通中心,才是云浮人孜孜以求的。利用本地的制造業基礎,導入文化因子,形成“新裝飾文化產業大概念”。
目前,云浮正致力于挖掘、傳承和保護石藝文化,對民間石材工藝的歷史淵源、藝術特點做進一步考證和研究,爭取將“云浮石藝”申報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鏈接
全國最大石材博覽中心
可望七月建成
2009年12月29日,位于云城區河口街的云浮石材博覽中心主場館舉行了封頂儀式,下一步,該博覽中心主場館將轉入裝修階段,并可望在2010年的7月份正式投入使用。
據了解,云浮石材博覽中心于2009年3月正式動工建設,是云城區積極應對金融危機,優化調整石材和做大做強石材產業,打造百億石材產業集群的重要舉措。該中心分二期進行建設,一期為石材博覽中心主場館,以展示和交易為核心;二期為質檢、物流、商業配套區,總面積17萬多平方米,中心總投資4億多元,集會展、商貿、物流于一體,是目前全國最大的石材展覽、交易中心和云浮市最大的單體建筑物,其中中心主場館總四層,建筑面積8萬多平方米。
據云浮市政協副主席、云城區委書記闕繼興說,該中心建成后,將以“展覽+交易”的模式經營,全市及全國的石材品種都可以集中到這里進行展示和交易,使其成為一個大型的“石材超市”和一個永不落幕的石展會,形成“買石頭來云浮、賣石頭也來云浮”的局面,進一步鞏固“中國石都”的品牌。今后客商來云浮買石材,不再需要像現在這樣沿著324國道的上千家企業到處找,而是可以穿著西裝,打著領帶輕松地到博覽中心進行挑選自己滿意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