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礦山開采≠環保污染
—— 讀《礦業仍是推動現代文明的基礎產業》有感
國土資源部網站轉發《中國礦業報》7月26日刊登《礦業仍是推動現代文明的基礎產業》一文標題為什么用“仍是”?原因如下。
我認為,這是因為“礦業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基礎產業”這一淺顯的道理和常識,在當下受到了動搖。我懷疑,那種打著保護環境旗號,把資源開采利用與破壞環境劃等號,癰政不擔當,懶政不作為,把無知當先知,以政治上的正確掩蓋其不可告人的目的,就是從內部瓦解“發展是執政興國第一要務”的根基。
礦產資源開發是國民經濟基石
抱有這種觀點的人,如果不是敵對勢力派出的臥底,就是被敵對勢力收買的走卒。可怕的是往往這種人有的還把持著政府部門要職。國土衛士們要堅定地站出來,對一切污蔑資源依法合理配置的言行作堅決斗爭!
各位不用猜測,我上述文字完全是有感而發,針對的就是林業部門。上周陪同省級3部門檢查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在藍田縣檢查一處關閉礦山生態恢復情況時,當地林業部門一頭目大言不慚地表功“藍田礦山絕大多數沒有林地手續,去年中央環保督察時,我們一下抓了10幾人,還有的正在追逃。”我當場斥責其不作為、胡作非為!
辦理采礦證以環保部門意見為前置,辦理采礦證之后申報林地手續天經地義合理合法。藍田林業部門長期以來不作為,使合法采礦長期處于無林地手續的境地,到頭來卻以無林地手續處罰拘人,典型的胡作非為。耕地保護是紅線,尚且為了建設發展可以依法依規調整規劃審批用地,森林同樣需要保護,但依據《森林法》及《森林法實施條例》,對于包括礦產開采在內的建設項目是允許辦理林地占用手續的。
資源開發需占用林地
在現場檢查的省級部門檢查組人員也認為,對合法礦權應當依法給予辦理林地手續。合法礦山長期不能完善林地手續,使其處于違法用林狀態,縣級林業部門熟視無睹不作為,一旦上級檢查,馬上行動去抓人,還貌似態度堅決想邀功,這簡直是給縣政府抹黑,給西安市添亂!
礦山開采確實帶來不少環境問題,其開采過程本身并不好看,這是事實。為此,國家已開始積極推進綠色礦山、和諧礦區建設,要求礦山以實現礦產資源集約利用為核心,做到開采方式科學、生產工藝先進,企業管理規范、礦區生態環保、礦區社會和諧,總體目標是“開礦一處、造福一方,開發一點、保護一片,礦區和諧、科學發展”,努力達到資源開采與生態環境保護共贏的局面。
就現有礦山的生產方式來說,露天開采建筑石料是開發利用方案所允許的,并且這類礦山除開采加工現場會出現粉塵、噪音之外,并不產生其他有害物污染。況且國家屢次提出的淘汰落后產能,也沒有涉及建筑石料礦山。特別是西安的礦山全部位于秦嶺山中,所有的礦權設置,都符合經省政府批準、由市政府發布的《西安市礦產資源規劃(2006年—2020年)》,不在水源涵養區和自然保護區。
近年來,社會各界對生態環境保護問題高度關注,新聞媒體也加強了針對秦嶺生態環境問題的報道,但由于對開發建設和資源利用方式了解掌握不足,以表象代替實質,造成認識上的偏差,只講生態環境保護,不講建設發展和資源合理利用。
按照這種邏輯,當前對秦嶺破壞最大的就是國家重點工程西成高鐵。
當你進入戶縣澇峪看看正在建設的西成高鐵施工現場,植被遭破壞、棄渣填溝道,環境現狀不忍睹。但是沒有人敢阻擋其施工。高鐵在建設過程中對環境的破壞影響很難看,這是“成長的代價”,只要按照設計規范完善后期環境治理,最終能夠做到建設和環境相協調。
同樣的,礦產資源開采按照開發利用方案進行露天開采,帶來山體植被在一定程度上的影響,屬于開采過程中的正常行為。而且這種影響是局部的、可控的,當開采進行到一定階段后,按照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方案,對邊坡、臺階進行覆土、綠化、恢復植被,問題將逐步得到解決。因此,為保障經濟建設需要,秦嶺礦產開采不可能全部取締,但必須依法嚴格規范其開采行為。
作者簡介:鄭世驊,西安市國土資源局礦產資源管理處處長,法學學士;陜西省秦嶺發展研究會研究員,陜西省城市經濟文化研究會研究員、理事,西安市法學會理事,西安市環境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
二:石材加工≠環保污染
下面3個問題,給關停的企業帶來了極大的困擾:
1、原廠內遺存的原材料和半成品無法處理,接到客戶的訂單,無法履行合同,企業多年來樹立的誠信形象,將面臨失去;
2、突然的停產,使老板們之前的傾家建設,面臨巨大損失,以及各方債務無法應對。如工人工資、銀行貸款、土地租金以及日常生活等等支出費用。
3、因突然停產斷電,致使廠區內的物品無法移動和整理,也會給日后的整改帶來不便。
環保治理,應該是政府服務于企業,幫助企業通過科技手段達到環保標準,同時還要產生補貼大部分的治理費用。這樣的政府,才是人民的服務型政府。
而事實上
其實,石材業并非是一個高能耗、高污染的產業,而是建材工業中一個最節能并可以成為環保型的產業。
1、首先,石材業沒有窯爐,與水泥、玻璃、陶瓷、磚瓦、石灰等傳統大宗建材產品不同,石材業不是礦業加窯爐,而是礦業加機械切削。因此,它本身不需要煤炭,只使用電和油。正是因為沒有窯爐媛燒,所以石材業是一個機械的物理加工過程,其能耗也就自然大大降低了,也就不會制造和產生有害氣體,而且采取濕式作業,有效地降低了粉塵,生產中即使會產生少量廢渣、廢料等垃圾也是無毒垃圾,不會形成二次污染。
2、其次,中國石材工業協會對福建、山東、廣東、廣西、湖北、新疆等全國重點省份的重點石材產區進行了實地考察,發現這些地區的石材業基本上采取了循環用水,不使用任何化學藥劑,僅靠普通清水用來冷卻開采和加工工具就可以了,既使排出廢水,也都是達標的。另外,在開采和加工中產生的石粉、石渣、廢料等廢棄物已經開始大量被用來做混凝土骨料、高強度磚、人造石填料、輕質石粉墻體材料、鋪路石、路緣石等,基本做到了廢物循環利用。因此,只要政府和企業稍加管理,完全可以成為一個無污染和環保型的產業。
3、石材開采及加工業萬元增加值綜合能耗僅為0.3噸標準煤,大大低于水泥、玻璃、陶瓷、磚瓦、石灰等傳統大宗建材業,是建材工業中最節能的一個產業,與2007年全國建材工業萬元增加值綜合能耗4.88噸標準煤(按2005年價格計算,下同)和2007年全國單位(萬元)GDP能耗1.16噸標準煤相比,石材業萬元增加值綜合能耗可算是小巫見大巫了。
4、大量的檢測數據表明,天然石材的放射性比活度指標平均比陶瓷、磚瓦等大宗建材都要低,一直在對人體有害的放射性污染安全范圍內。
5、針對多年來一些人認為天然石材污染和破壞環境的非理性偏見,意大利有關部門對室外地面石材和其他地面材料對環境影響進行了調查對比,調查結果表明,天然石材對環境的影響在每一項污染指標上都大大低于其他地面材料。
綜上所述,從礦山開采、加工到使用,石材業都是最節能的,即使在生產中產生少量的垃圾、污水等廢棄物,也是輕微無毒的,不會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因此,絕不屬于高污染產業。
我們是干石材,并不是環保專家、安全生產專家或者消防專家, 企業的環保不達標,職能部門應該告訴企業哪里不達標,為什么不達標,怎么樣才能達標,應組織相關技術人員幫助做到達標。
石材人,我們不甩鍋,也不背鍋!頂起!
石材人,我們不甩鍋,也不背鍋!頂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