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專業門戶網站
隨著經濟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加工天然花崗巖的技術越來越先進,城市建設中會經常用到天然石材的擋車柱、擋車石鼓,擋車圓球等等,一般常用在停車場、公園、廣場、景觀道路上等,其目的是為了阻擋車輛駛入禁行區而設立的一種路障,避免減少行人安全受到車輛的威脅,同時也可以規范了道路交通。這些擋車球不僅僅只是擋住車輛的行駛,同時也有裝飾的作用,這些擋車球形態各異,特別的漂亮。
一、擋車圓球也叫擋車石球
擋車石球顧名思義就是用作擋車的石材圓球。應用范圍比較廣,需要禁止車輛進入的路口都可以用。擋車石球主要材質有大理石和花崗巖之分,但是,通常意義上,要大理石擋車石球的也是花崗巖擋車石球。擋車石球樣式很早之前主要以球體為主,現在純球體的擋車石球應用已經很少了,現在的擋車石球樣式主要為帶底座的石材圓球。這種帶底座的擋車石球不需要安裝,用叉車一放,調整一下石球之間的距離就行,因此,帶底座的擋車石球應用更靈活,深受客戶喜愛。擋車石球的寸通常有30的、40的、50的、60的;通俗的講也就是30公分的圓球40公分的圓球以此類推。
二、擋車柱又叫車止石
古羅馬時期的龐培城的一些街道上,車馬與行人交叉行駛,經常使市內交通堵塞,還不斷發生事故。為此,人們便將人行道與馬車道分開、并把人行道加高,還在靠近馬路口的地方砌起一塊塊凸出路面的石頭--跳石,作為指示行人過街的標志。行人可以踩著這些跳石,慢慢穿過馬路。馬車運行時,跳石剛好在馬車的兩個輪子中間。后來,許多城市都使用這種方法。
斑馬線的來歷:20世紀50年代初期,英國人在街道上設計出了一種橫格狀的人行橫道線,規定行人橫過街道時,只能走人行橫道,于是倫敦街頭出現了一道道赫然醒目的橫線,看上去這些橫線像斑馬身上的白斑紋,因而人們稱它為斑馬線。司機駕駛汽車看到這條條白線時,會自動減速緩行或停下,讓行人安全通過。斑馬線至今在街道上仍然隨處可見。止車石的來歷:20世紀70年代晚期,美國交通已經尤其發達,交通事故屢屢發生,其中在人行道出事故的頻率最大,加之,美國的內亂不斷,不知不覺中,在人行道上搬上了用水泥澆鑄的石頭,也就是止車石。
隨著時代變遷,車止石也用在人行道和盲道板的道路的十字路口,用到擋住機動車和其他車輛駛入人行道的一種材料。現在市面上用的有天然石材的還有其他的橡膠材質和不銹鋼材質的擋車柱。
三、擋車石鼓
石鼓也叫“陳倉石碣”、“岐陽石鼓”,是十只刻有文字的石墩,刻于先秦時期,627年發現于陜西寶雞的荒野,現保存在北京 故宮博物院石鼓館(位于珍寶館內)。由于鼓身上刻鑿的文字珍貴,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石刻文字,歷代都極受重視。根據鼓身上的文字分別命名為:乍原、而師、馬薦、吾水、吳人、吾車、汧沔、田車、鑾車、霝雨。現在城市發展迅速,路上車輛越來越多,為了阻止汽車進入人行道和一些不希望上汽車的廣場,人們在特殊的地方擺放上石鼓,阻止汽車或者其他交通工具上去。
四、其它形狀擋車石
擋車石不止圓形,還有半圓形、方形、多邊形等,有立面,錐形,菱形等。擋車石也是很注重美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