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專業門戶網站
許多的石材產品多以切角方式碰口,而且流行了很多年,至今也是多以切角方式來碰口的。但是有些石材,特別是裂紋多、萊姆石、脆性的花崗石一切角或撇底切角尖處一定會崩邊,即使在工廠不崩邊,在施工時兩相鄰的產品一碰就會崩邊,崩邊后將大大影響石材的裝飾效果。
這種情況下就不能通過切角的方式碰口邊接,就要改進產品的碰口設計,變切角碰口的方式為其它非切碰口方式。本文闡述了幾種非切角產品碰口方式。
切角碰口的方式加工相對簡單,石材加工企業生產加工效率高,節省成本,對某些產品而言也節省材料,確實不失為石材產品碰口加工的一種好方法,因而沿用至今,很少有人對切角碰口的方式提出質疑,否定這種加工的方式。實際上切角碰口的方式在某種程度上有很大的局限性,對很多的石材品種、產品而言并不適用,通過切角的方式碰口會造成切角處的崩邊、掉角,崩邊、掉角之后對崩邊、掉角之處再用膠修補,而角的修補又因修補處接觸面積太小又難以補牢因,沒多久時間膠就脫落了,膠未脫落的,也會因時間長了膠變黃,發黑,嚴重影響石材的裝飾效果。
筆者在2002年的時候曾經接觸過一個美國的項目,該項目的石材是金絲緞方柱,有柱頭、柱座、柱身,大多的產品撇45角和切45角碰口。
撇角、切角完成檢驗時發現大量的產品撇角、切角處崩邊、掉角,花費了大量時間修補?;◢徥谋肋?、掉角用膠根本補不住,這些產品還要漂洋過海到美國,可想而知其結局了。好在項目在美國,即使修補處經過很長時間海運到美國補的膠脫落了,客戶也不可能讓你派人到美國處理了,只能自己在美國處理。
從這件案例中對石材產品切角碰口的工藝筆者就一直關注,現在整理成文,供石材加工企業參考。
圖1~圖9是筆者隨意找的一些切角碰口的石材產品,從這些圖可以看出通過切角碰口的方式會導致產品崩、掉角的情況發生,影響產品的裝飾質量。
1、切45角碰口的改進方法:
(1)由切45角碰口連接修改成直碰連接
圖10~圖13是筆者繪制的四種收口方式。圖10是最常見的撇角或切角的方式,很普遍。但這種撇角、切角的方式在撇角、切角處很容易崩邊、掉角,了解石材加工工藝的人,操作工都清楚;圖11采用直碰收口的方式。直碰收口的方式不足之處在碰口處會因為石材平整度而出現不平整。如果要求按圖11粘接的產品,需要采用加固的方式對產品加固,加工挺麻煩;圖12采用整體加工的方式加工轉角產品。這種碰口方式加工工藝復雜,浪費材料,不是客戶特意要求,一般不會這樣設計,加工。
當年筆者負責加工的西安園林酒店大量的轉角碰口采用該碰口方式;圖13是一端采用L型轉角碰口,另一端采用直碰粘接的碰口方式。西安園林酒店許多的轉角產品采用該碰角方式加工。至于實際加工這些產品時采用何種方式視石材特性而定。
(2)切45度角連接修改成切45度角+臺階連接
圖14~圖17這些碰口方式適合建筑物墻面、方柱。圖14是撇角不留臺階的方式,撇角處的棱尖尖的,極易崩邊,尤其是對裂紋多的石材、脆性的石材、晶體顆粒的石材、硬度高的石材更是如此。因此衍生出圖15這種撇角留臺階的碰口方式。到于臺階t留多少好,視石材的特性、設計效果而定。對撇角、切角碰口方式,筆者傾向于采用圖15的方式;圖16為尖角碰口方式碰口連接的效果;圖17為撇角、切角留臺階碰口方式碰口連接的效果。
從圖17不難看出,圖17這種連接的裝飾效果比圖16好。圖18為一項目采用圖17這種碰口方式安裝后的效果。
(3) 由L型拐角連接
圖19~圖22 是同一種產品筆者設計的5種碰口方式。圖19是采用切角碰口的連接方式;圖20采用了一側切角,另一側直碰的方式碰口連接;圖21采用切L型口,直碰碰口連接方式;圖22采用類似于圖21的方式,只是將A的右側延伸到與B下側齊平的碰口方式連接。
圖23產品采用的是圖21的碰口連接方式。
(4)雞嘴碰口連接方式
圖25為雞嘴碰口的連接方式,這種連接方式加工麻煩。碰口連接后在碰口處可能會有不平整現象。因此,為了消除碰口處不平整,可以在碰口處留縫的方式改善。
2、西安園林酒店柱子轉角連接方式
圖26為筆者當年負責加工的西安的西安園林酒店入口處方錐柱。圖27為錐柱的平面圖。從圖27可以看出圖26錐柱采用L型轉角+直角的方式碰口連接。見圖28與圖29。
3、羅馬柱切角碰口的改善
圖30的羅馬方柱多采用切角的方式碰口,并且普遍如此。圖31為切角碰口方式。圖32將切角方式改進為非切角方式,90度轉角再直碰碰口的連接方式。雖然加工上麻煩了,但與圖31這種碰口方式相比,由于將拼接縫放到側面去了,加之不用切角了,碰口處也不會崩邊,因此這種碰口的效果比圖31更好,裝飾效果也更佳,安裝也更方便了。圖33采用直碰碰口連接的方式,面板兩側采用磨法國邊的形式與側板直碰邊接。
4、墻面陽角碰口方式的改善
墻面陽角的連接方式可以是撇角方式碰口,也可以是直碰連接,撇角+臺階碰口等。圖34~37為幾種常用的幾種碰口連接方式;圖38~圖41為擴展、參考的碰口連接方式。
作者:晏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