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專業門戶網站
昨日記者從南安市外經局獲悉,截至今年9月,南安有28家石材企業經省外經貿廳批準在境外投資。粗略估算,加上沒有報批的企業,已有超過100家石材企業在境外投資,再度涌現一股“出境辦廠熱”。
中東成“淘金”首選地
南安市共有石材企業1500多家,占中國石材產量的50%和石材產品市場份額的70%,被業界譽為“中國卡拉拉”。近年,涌現的“出境辦廠熱”更是在國內石材各大產區中“一門獨秀”。
2004年初,忠誠石業有限公司攜資61.2萬美元,與坦桑尼亞的SUN TRADE公司合資創辦MG裝飾技術有限公司,成為南安石材出境辦廠的首家“吃螃蟹”企業。從南安市外經局提供的南安市歷年企業境外投資情況表來看,全市37家企業在境外投資,其中石材企業就有28家,主要分布在中東、非洲、韓國以及中國香港等,并有多個項目投資額超過百萬美元大關。
自2007年在阿聯酋迪拜出現首家南安石材投資企業之后,中東迅速成為石材業界境外投資最聚集的區域。石材企業境外投資主要形式有礦山開采、加工生產和貿易等。其實,南安石材企業境外投資的數字遠不止37家。僅擁有國外礦山股份或開采權的企業,此前就有100多家。
往原材料和市場兩個終端走
“境外投資的發展模式是往兩個終端走,在更大范圍內配置資源。第一個是更靠近市場,走到國外去,靠近投資商、靠近承包商、靠近終端市場,縮短中間環節,提高利潤空間;第二個是靠近原材料市場,找到一些資源相對比較豐富、品質比較高的地區,利用自己的技術和設備,在海外進行資源配置,降低經營成本。”明超石材董事長黃明超如此詮釋業界境外投資的經營模式。
“出境投資熱”的出現,源自南安石材企業敏銳的眼光,也離不開政府背后的推動。事實上,南安市補助700多萬元,積極組織和發動企業赴海內外參展,引導石材企業海外“淘金”。
今年4月,不但有5家企業在卡塔爾國際建材展亮相,更有17家企業“搶占”美國奧蘭多國際建材展的23個展位。隨后,在印尼雅加達建材及技術展上,南安石材又用20個展位進行為期六天的集中展示。
在剛剛結束的廣西南寧第七屆東盟博覽會上,福建省組織了60個展位,石材企業壓陣的南安就一舉包攬了其中的43個展位。一次次的外出參展,不僅帶來源源不斷的訂單,還提升石材產區的區域形象,也讓南安石材“越走越遠”。
境外投資報批可降低風險
記者獲悉,在即將舉行的第十一屆中國(南安)水頭國際石材博覽會期間,還將舉辦美國中國商貿城(洛杉磯)推介會,此舉意在為石材企業走出國門架設橋梁,讓更多的企業在國外建立直接的銷售網點,進一步提升南安石材產品的海外市場占有率。
“在國外投資的石材企業具體數量難以估算,沒向省外經貿廳報批的境外投資企業難以統計,數量非常大。”南安市外經局柯局長告訴記者,企業境外投資向省外經貿廳報批正常只需要一個月時間,除了可以享受省外經貿廳和南安市政府各5萬元的補貼外,更為重要的是企業“走出去”一旦遭遇風險,可在第一時間獲得中國政府駐當地的外事機構援助,降低投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