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專業門戶網站
巖畫國畫石又被稱為太古石畫,除了貴州,云南、廣西等地皆有盛產,但其形成的年代還有其他說法,有稱是距今約四億五千萬年前古生代的奧陶紀,也有說是距今已有2億多年歷史。
或似黃昏中波濤洶涌的大海、或似層巒疊翠的山巒、或似驚濤駭浪拍打礁石……一次偶然的發現,讓貴州女子舒曉紅和她的家人在其買下開采權的一塊山頭發現了這些五彩斑斕的畫面,它們呈現在一塊塊巖石塊上。每一塊都展現出獨一無二的自然神筆。
舒曉紅家人對此嘆為觀止,便請民工幫忙將部分石板剝落下來,再在其中挑選了五十多幅精品作為收藏。后來經過專家鑒定得知,這些來自“中國五大佛教圣地”之一的巖石畫被稱作“國畫石”。如今,山地的開采權已被限制,他們收藏的這一部分“國畫石”成為舒曉紅家人珍視的寶貝,它們被裱進木質的畫框中,被她掛在家中。
獨一無二的巖畫
從舒曉紅提供的由中國石材工業協會作出的《國畫石鑒定》中得悉,國畫石因其表面形成的圖案及風格酷似中國畫而得名,形成于10-15億年前的上古巖帶,是古生界二疊系下統孤峰組底部巖層,屬鈣質或硅質巖或硅質灰巖。
不管怎樣,在這上億年的漫長歲月里,巖石受風化作用,水及其溶解的不同礦物質沿裂隙及毛細孔滲透充填,不同礦物質發生綜合反應,形成不同顏色的紋線。二價鐵和三價鐵離子呈褐色、棕紅色、褐紅色、暗紅色;四價錳離子棕黑色、黑色。綠泥石呈淺灰綠……其上覆蓋的一層火山凝灰巖,里面所含的礦物質對國畫石的圖紋形成也有一定的作用。國畫石產出的巖層,都位于小褶皺發育的部位,有利于礦物質的充填致色,變化無窮的圖紋和色彩。
這些國畫石來自貴州銅仁縣梵凈山山脈一帶,當時,舒家包下了一個山頭的開采權,作業的民工無意間發現了它如畫的美麗。隨后,他們萌生了收藏的念頭。“在剝落國畫石的過程中,每一層都呈現不同的紋路和圖案,絕無雷同。”舒曉紅說,正是這種獨一無二、未經雕琢的天然畫面吸引著她。
欲為藏石辦展覽
舒曉紅收藏的國畫石中最大的達到1米×2米,最小的也有20厘米×20厘米。畫面的題材有自然風景、人物,還有動物。”采訪當天,舒曉紅特意從家里為我們搬出三幅景物的國畫石。搬運之際,可以感受其沉甸甸的分量。雖然名曰“國畫石”,但這三幅給人感覺更似抽象寫意的油畫。
觀賞石藝術是一門發現的藝術。大漠孤煙直的荒涼、氣吐山河的湍急涌流、層層疊疊的山村梯田、日出江花紅勝火的海面……國畫石立體的肌理、沉實的色彩,激發著每個觀賞者的豐富想象,惹人玩味。“我曾經擁有一幅圖案與鹿非常相似,我為它改了個名字叫‘鹿回頭’。” 說起自己的心愛藏品,女藏家不由神采飛揚。
舒曉紅說,當她把這些國畫石拿去裝裱店裝框時,引起不少人的好奇,有人提出愿以高價收購,但她自覺并不了解具體行情,還是把它們留在身邊。她表示,為了讓這些珍稀的國畫石讓更多人知道,今后準備為這50多幅巖石畫舉辦一個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