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專業門戶網站
石井限制石材荒料企業雪上加霜,淘汰落后產能實現自動化是唯一出路
今年石材總體可以用“不景氣”來概括,然而從下半年開始,南安石井的石板材廠形勢急轉直下,突然“過得很艱難”,很多工廠陸續減產,甚至接連倒閉幾家,自己也是舉步維艱。南安市鴻河石材廠的從手動到自動的轉型后,避免了由于荒料來源被限制、勞動力成本大幅上漲等形勢下被關停的命運。
鴻河石材廠老板王清河說:“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泉州市分行200萬元貸款資金的注入,猶如雪中送炭,讓鴻河趕在別人面前實現了“自動化”,完成了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原本必須20多個人完成的工作量,現在只要3個人就足夠了,由于生產效率提高,產能擴大,廠房也進行擴建。”
但是,王清河認為:石井石材廠減產倒閉的癥結在于“石材荒料不足”。為了保護環境及換料的限制開采,政府對石井的蝦紅銹石礦山進行了封鎖控制。原料來源被切斷,越來越多工廠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于是,減產,停工,一片哀鴻,不少工廠不得不裁掉大部分工人,為了維持生產,又不得不從廣東、漳州等地批發荒料,在原來基礎上增加了不少物流成本,在售價沒有提高的前提下,形成了惡性循環。因此,要滿足訂單只能從外地買荒料以代替石井本地荒料,這無疑增加荒料成本,加上原本一直在提高的人工成本。一些資金不充足的企業便撐不住。
王清河的主動向郵政銀行求貸,從簽約到成功授信,整個過程不到兩周時間。王清河以廠房作為抵押,授信的金額是200萬元,在一周內進行了全部支用。后來王清河順利引進了自動磨板、紅外線切割機等技術設備,裝上三條生產線,價值10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