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專業門戶網站
廣東五華縣政企聯動重振“石匠之鄉”
廣東省梅州市五華縣石資源豐富,石業歷史悠久,石匠眾多。在古代,五華就較多地用石制斧、錛作生產生活用具。明嘉靖起,就有用石建橋和打房屋基礎。清代五華的石宮、石廟、石室、牌坊等,風格獨特,石碑、石刻筆畫清晰,石獅石像活靈活現。五華作為“石匠之鄉”,數百年來名師巧匠輩出,石雕工藝聞名海內外。五華的石雕已有460多年歷史,其工藝現已被列入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五華石匠技藝精湛,美名遠揚。解放前,五華石匠挾技謀生,穿州過府,過香港,下南洋。建國后,五華石匠上北京、赴省城,到江西、福建、湖南、云南,甚至出國,在各地建設中大顯身手。北京天安門廣場和人民大會堂、越南哥龍河拱式大石橋、廣州石室、深圳白芒海關石屋、從化北回歸線標志塔、廣州解放紀念像石雕、越秀山五羊石雕、白云山能仁寺虎跑泉石臥虎、向秀麗和草原英雄小姐妹雕像、南越王墓門前石雕群、珠海漁女雕像,佛山城雕等均為五華石匠的代表作。
但由于受到現代市場的沖擊,傳統單一渙散的石業石雕難于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同時從業人員比較分散,企業各自獨立經營,年輕人大多不愿從事艱苦的打石行業,導致五華的石雕工藝沒有得到很好的傳承和發展,技術人才出現斷層。自改革開放以來,五華石匠的作品在全國有名氣的寥寥無幾。
這種現狀引起了五華縣各界的高度重視,一場政企聯動重振“石匠之鄉”雄風的行動正在開展。近年來,縣委縣政府每年撥出專款用于保護和傳承五華石匠技藝,并組織相關企業和從業人員到福建等石業發達的地區考察學習好的經驗和做法,結合五華實際穩步推進。經過努力,省政府將五華石雕工藝批準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為了建立一個石雕工藝的傳承發展基地,五華一建工程有限公司與省級石雕工藝傳承人朱鏡文先生共同投資打造的五華一建石雕工藝廠于去年正式動工興建。該廠不僅秉承了傳統石雕工藝,還引進了大型設備,應用了電腦設計、機械雕刻等現代工藝,使工藝水平得到了新的提升,同時憑借著五華一建在建筑施工方面的響亮品牌,產品一推向市場就供不應求。五華一建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曾熾宏說:“我們建設這個項目,不僅推動了企業實現業務轉型,更是為了傳承創新發展五華的石雕工藝,振興五華石業!”
據了解,五華縣在以后的城市建設中,還將與石業石雕藝術有機融合,注重營造獨特鮮明的“石匠之鄉”文化氛圍,全方位推動石雕技藝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