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專業門戶網站
胡氏石雕傳承百年
在大連金州,有一位老石匠堅守著他家傳百年的石匠鋪,堅守著這門堪稱巧奪天工、石破天驚的傳統技藝。他就是“胡氏石雕”的傳承人——胡乃成。
父親返回大連帶來石雕技藝,石匠鋪一度很受歡迎。
胡乃成的鋪子就開設在金州新區內,鋪面不大,只有十幾平方米,門口“胡氏石雕”四個大字一看便知已年代久遠,仿佛在向人們娓娓道來這石匠鋪的幾十年興衰起伏。石匠鋪里雖然狹窄、昏暗,卻滿滿當當地擺放著形態各異的石雕作品。晶瑩剔透的葡萄,威武雄壯的石獅子,奔騰疾馳的駿馬群,甚至還有神形俱備的愛因斯坦浮雕像……這些用石頭一鑿一刀精心雕刻的石雕作品,每一件都耗費了石匠極大的心血。
作為胡氏石雕技藝的第三代傳人,68歲的胡乃成已在狹小昏暗的石匠鋪中度過了大半生的歲月。“我家祖傳的石雕技藝,是從我爺爺那一輩開始的。”清末時,胡乃成的爺爺居住在山東省萊西縣,是當地一位很有名氣的石匠。但胡乃成的父親老胡先生卻從小飽讀詩書,是一名精通書畫的文人,所以沒有承襲祖傳的石雕技藝。
老胡先生18歲時隨著闖關東的大潮來到東北。在大連,老胡先生做過記者、工人、農民……在各個行業間摸爬滾打了十幾年。時逢動亂年代,老胡先生一身書畫技藝沒有發揮之處,只好重新回到了山東老家,跟其父親學習石雕技藝。經過幾年的苦心學習,天資聰穎的老胡先生終于學有所成。于是又返回大連,在金州開了一間石匠鋪。
兒時的胡乃成對父親的石匠身份印象非常深刻:“我幾歲的時候,就常見他手拿石錘、鏨子去給周圍的鄉親修房造屋,他不僅力氣大,還會在石頭上雕字刻畫,技藝很精湛。他雕字,字體可以隨你要求;他刻畫,刻啥像啥……就連我小時候的玩具也都是父親雕刻出來的。”胡乃成回憶說,父親的石匠鋪一度很受歡迎,直到上世紀50年代,現代化的機械投入使用后,石匠鋪的生意逐漸萎縮,后來父親年紀也大了,石匠鋪才關了張。
子承父業重拾石雕技藝,第一件石雕作品讓他成了萬元戶
雖然老胡先生有一手精湛的石雕技藝,但最初他的8個兒女卻沒有一個繼承他的技藝。胡乃成的兄弟姐妹,當兵的當兵,工作的工作,都有了自己的事業。胡乃成本來也在工廠工作,后來工廠倒閉了。考慮到胡乃成的未來,老胡先生便將石雕技藝傳給了這個兒子。從那之后,胡乃成在家閉關修煉,雕刻技藝得以突飛猛進。
“父親教給了我太多太多,從看圖紙、思考雕刻到如何下料,加上我自己多年對石雕的理解,拓寬了石雕技法。”1984年,學有所成的胡乃成下決心要將石雕發揚光大,于是在金州城內又重開了“胡氏石雕”。祖輩傳承的石雕技藝到了胡乃成這里,經他刻苦鉆研更是散發出無窮魅力:一塊塊平常的石頭,在胡師傅手下便成為了奔騰的駿馬,活靈活現的公牛。“我刻東西不需要打圖紙,只要給我一張照片,我就可以刻出立體的圖像,人物動物我都能刻。”讓胡乃成驕傲的是,石匠鋪重開不久,他就接了一個大活,也正是因為替某工廠雕刻了一座大型雄獅石雕,胡乃成在當地一炮成名,也讓他得到了第一桶金,一下子變成了萬元戶,要知道,在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萬元戶是多么的稀有。從那以后,胡乃成一發不可收,很多工廠、景區都找他雕刻大型石雕。“像這樣的大型石雕,我以前每年雕兩三個,一共雕刻了20多個。”胡乃成驕傲地說。
石雕制作走上流水線,他堅守最后的傳統石雕技藝
近年來,隨著現代化機械的應用,傳統手工石雕逐漸被人淡忘。胡乃成說,現在雖然還有石雕工廠,但那里已經很少是純手工了。先進的雕刻機可以根據電腦程序滿足人們的各種要求,工廠里的石匠更像是雕刻機操作員,石雕生產逐漸商品化,流水線上機械生產的石雕作品代替了傳統手工藝人的精雕細琢,缺少了傳統石匠那種匠心獨具的藝術創造力。
傳統手工藝人面臨著技藝失傳的尷尬境地,面對這傳承百年的石雕技藝,胡乃成作為石匠更多的是無可奈何。“現在也有人來找我制作石雕,但都是茶盤一類的小物件,需求沒有以前大了。”胡乃成談及石雕現狀,感慨萬千。記者了解到,由于石雕費時久,耗心神,胡乃成的孩子都沒有繼承他的技藝。“以前也有徒弟找我學習過這門技藝,但都抱怨太苦太累,由于缺乏藝術底蘊,最后只能半途而廢。”
石雕,堪稱中國最古老的一種技藝。從人類起源開始,就有在石上刻字的習慣;而石雕的巔峰之作:莫高窟、云岡石窟、龍門石窟更是中國古代文化藝術的瑰寶。現如今,隨著現代化的建筑技術和高科技手段的普及,那些手拿錘子、鑿子的石匠們已淡出人們的視野。 雖然傳承百年的技藝面臨失傳,但胡乃成沒有放棄陪伴他走過大半輩子的錘子、鑿子,依舊堅持在石頭上雕琢著自己的夢,他是希望留下更多的作品,讓更多人感受石雕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