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專業(yè)門戶網(wǎng)站
煙臺人與他們眼中的石頭
石頭,在山東煙臺人的眼里是美的。南山的魁星樓(如今還有個隧道即以魁星樓命名)頂上有“開花石”,北海的煙臺山下有風(fēng)帆石,還有一塊巨石似船,被稱為“造化奇觀”,屹立了不知有多少萬年,在本世紀初才翻進了大海。
能把石頭鑿成石材或者石雕的人被稱為“石匠”。石匠很有本事,能把堅硬的石頭變得像面團似的,要長就長,要短就短,要圓有圓,要方有方。巧匠可以把石料制成各種石器、石具、石物,甚至把石材雕刻成石虎、石獅。還有能鐫刻碑文的,不僅能把書法家的字刻得筆畫不錯,還能形神兼?zhèn)?傳遞出書法的神韻。萊州云峰山上大量的鄭道昭“墨寶”,都是石匠的杰作。還有的能把太湖石壘成偽山,咫尺之間,溝壑萬千,蘇州的園林,可說是其中的佼佼者。留園的建造師倪贊是藝術(shù)家,也是石匠,不過是“超高級”的石匠。
萊州盛產(chǎn)一種滑石,滑石質(zhì)地柔潤細膩,色澤翠綠如凍、晶瑩似玉,人稱萊州玉。用它做原料制成的各種玉雕工品,通稱“滑石猴”,包括各種形態(tài)的人物、動物、花卉和器皿,或巨或細,無不形神兼?zhèn)?晶瑩剔透,博得世人的鐘愛。遠銷海內(nèi)外,成為萊州最有影響的特色產(chǎn)業(yè),鄉(xiāng)鎮(zhèn)的石材廠里都擁有“大師級”的石匠。
膠東多山,石匠遍地。這個行當(dāng)在山里人看來,并不乏危險,因為“玩石如玩虎”!山里的石匠鮮有不受傷的,他們的手上、臂上,都是傷痕累累的,因為剛剛破碎的石頭,那裂痕真的是鋒利如刀,碰上去就會留血;還有石材很沉,俗話說:“尺對尺,一百一。”就是說,一尺見方的石頭超過一百斤重,搬運起來一不小心就會被砸傷。山里人怕石頭,就用“虎”來描述它,稱“石虎,石虎”!
然而,石頭是重要的建筑材料,幾乎每座山上都有采石場,俗稱“石頭窩子”。
山里人采石是很有講究的。鏟去草皮浮土,露出了山巖,握住鋼釬,鐵錘叮當(dāng),打出洞穴裝上炸藥,一聲“放炮了”的吶喊,眾人都躲藏了起來。“轟”的一聲巨響,山崩地裂,在外行人看來,那巖體不過是裂了幾道紋而已。可是在石匠看來,那“紋理”才大有學(xué)問哩!他們會找到“加鍥”的準確位置,在幾個地方加上鍥子(一塊很小的鋼片),然后幾個人一齊打鍥子,山巖就會一塊一塊地裂下來,成為待加工的石條,稱“毛石”。這里全憑經(jīng)驗,有經(jīng)驗的石匠對付石巖,簡直如切豆腐,無經(jīng)驗的石匠,鍥子放得不是地方,打下去,那鐵鍥依然如故,頂多冒一點火星,而巖體卻紋絲不動。“紋絲”,是采石的關(guān)鍵。
石條或者石塊不斷地被拉走,采石場就漸漸地被遺棄了,成了真正的“石頭窩子”,存了水,成為女人洗衣服的地方,當(dāng)然也是孩子們嬉戲的池塘,那里就多了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