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專業門戶網站
文/嫣然
吳遠游,一位說話小心翼翼、謙遜有禮的企業家,具有真正成功的商人那種低調中自然流露出另一種高調的品質。他的企業發展史,可以說是中國改革開放以后許多成功私營企業發展的典范。在與他的對話之中,我們對水頭私營企業歷史的了解回溯到30年前。
80年代:行板如歌的歲月
上世紀80年代,當新中國剛剛有私營企業的概念時,吳遠游就是陶瓷業的老板了,他也是水頭區域最早辦工廠、最早做陶瓷生意的水頭人之一。
回憶起30年前的往事,吳遠游意氣風發的神情躍然臉上。恍惚間,我們與他一起回到那段如歌的歲月。
在土地重新分配給農民之前,水頭有個國營的康龍農場。它以農業為主,輔以畜牧業、農副產品加工業,如養蜂、養豬、釀酒、米粉廠、罐頭廠等,帶領著水頭農業的發展。據說,當時農場釀造的康龍米酒還是遠近聞名,擁有眾多忠實粉絲的米酒呢。
鄧小平南行之后,又是地方國營的康龍農場,帶頭辦起了陶瓷廠。然后包括吳遠游在內的幾位水頭較有遠見的企業家,也陸續開辦了自家的陶瓷企業。這就是水頭私營企業的最初模型,剛開始規模都不大,但實現了水頭沒有私營企業的零的突破。并帶動了更多人,跟隨著時代的脈搏和潮流,開始了水頭人轟轟烈烈的創業之路。
當陶瓷廠在水頭已遍地開花時,水頭在外的供銷隊伍也漸漸壯大起來,形成從產到銷一條龍,眾人拾柴的局勢??上^的第一批創業者們大多好景不長,到后來只有少數幾家工廠成功度過危險期。
吳遠游的陶瓷生意做了十多年之久,積累了大量經營企業和營銷產品的豐富經驗。
90年代:激情燃燒的歲月
1998年,吳遠游向蟠龍開發區買了一塊地,再次建起工廠,改行做起了石材加工生意。這時鄰近的石井鎮,已有很多專做國外單的石材加工廠。他們大多做的是日本、歐美的墓碑和石刻,屬異型類產品,發展日趨穩定,于是有的水頭人也開始走這樣的發展模式,包括吳遠游。但他的不同做法是做國產花崗巖,堅持只做規格板,出口韓國。
2001年,吳遠游已看到了經營大理石的巨大商機,他毅然再次轉型,創辦了南安市遠達石業有限公司,做起了大理石的生意。他先試驗性地到廈門買一批荒料回來切成半成品,然后放在大板車間待售。因為那時大理石的銷售量還不大,價格雖好,但量太小,板切下來賣出去的概率比較大。當時水頭雖然不超過十臺機器,但運轉并不飽和,經常沒荒料切。
除此,他的工廠大多業務是給貿易商加工。用他的話說,是在學習和熟悉階段,包括對大理石的性能、結構、加工、防護,以及熟悉石材的質量、如何操作機器、磨板、補膠、調膠水等。因為當時大家都不熟悉,又沒有師傅可以教,只好與工人一起,邊做邊學。
再后來,他自己也到印度、意大利等國家采購大理石荒料。大兒子畢業后,出國采購的任務就移交給他了。
00年代:超越夢想的歲月
2004年,是吳遠游的遠達公司以空前速度發展的一年。他加大步伐,把機器增加到四臺,還是對外加工和生產自己的產品兩種形式靈活結合,避免機器空置造成資源浪費,就這樣逐年增加設備。如今,遠達公司已發展到十臺左右的機器,生產規模又是今非昔比。
2008年,除了繼續經營天然大理石的生意,吳遠游還增加人造石生產項目,現有兩條生產線。
面對現階段行業面臨的低迷狀況,他表達了自己的憂思。他認為,目前整個行業處于低迷狀態,供大于求是原因之一。水頭從2001年不到10臺機器,到現在的幾百臺,設備增加過快,從業人員也發展過快。
如何保持立于不敗之地?吳遠游認為,現在是洗牌階段,適者生存。而能夠繼續生存發展的,做出精品,進一步深加工,提升產品附加值尤為重要。他說,前不久揚州房地產有獎裝修就是個產業轉型的信號。
他有一個很個性的理念值得行業人士思考:提倡精裝房根據終端用戶需求,個性化裝修?,F在房產商的精裝修都是一個樣一比一進行裝修,其實并不符合廣大用戶的真實訴求。比如有的希望裝修得更豪華一些,有的卻喜歡簡約樸素,精裝房全部一模一樣容易造成浪費資源,又不夠人性化。他說,裝修者能根據用戶需求,在平均價格的基礎上進行加減,才會是皆大歡喜的最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