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專業門戶網站
中國石材"產業集群"只能說是"產業集聚"
過去,我也去詳細的考察評審了幾個"石材產業集群",其實,那些只不過是產業集聚(Industrial Agglomeration),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產業集群(Industrial cluster)。
這之間有什么不同呢?
產業集聚:英文中agglomeration,意思是凝聚、結塊,解釋清楚一點,是聚結、雜亂的、或混雜的一團,我們可以理解這種情況為產業集群的早期狀態。
但這是指自然形成的集聚,西方第一個提出這種概念的學者是馬歇爾(Marshall 1890)。其實中國人早就有"成行就市"的概念,只是沒有人系統地將這個概念加以描述,也沒有專門的研究。
馬歇爾最初提出的是"產業區"(Industrial District),一直到1990年,哈佛商學院的邁克爾?波特才明確了產業集群的概念,他認為產業集群是"一組通過垂直(買方、供應商)或水平(共同的客戶、技術、渠道)關系連接的產業"。
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也認為,產業集群是由專業供應商、中介組織、大學、各種研究機構以及顧客等,連接起來而形成的生產網絡。
結合這些標準,我們反過頭來檢視目前國內的所謂產業集群。
石材老板被地產商拉著跑
廣東云浮和福建水頭在改革開發初期很早就自然形成了集群,不,應該叫做集聚,只是集聚了許多石材加工廠,相當雜亂的一團。
近年來很多小的作坊都進行專業化分工,而且分得很細,有了許多的技術革新。在云浮,以云浮百里石材長廊為首,因著商業發展的規律,自然地推動了產業的聚集和專業化的分工與協同,慢慢地,安塘產業基地、康利石材產業園、石博中心、石通天下、云浮國際石材產業城等等像雨后春筍,不斷涌現。水頭的情況基本上如出一轍,這2大石材產業集群具有先發優勢,已經成為實至名歸的石材產業集散中心。
然而目前一些產業城卻大失所望,政府和產業基地的老百姓叫苦不迭!產業集群沒有垂直或水平的關系連接,更遑論加上教育、技術、金融、設計、質檢等等的服務與共享。
其實,全國的石材產業集群真的是怎么回事呢?大多數是石材老板借名去搞石材產業園區,其實是行工業地產開發商的運作。“炒地皮”發大財才是真正的目的。地產開發商為了攫取大片的土地,巧立名目,當然這種新名詞最好用,當地官員也不甚了之,因此各地就你集群,我也集群,越搞越大,把中國早已生產過剩的石材業推入快車道,地產商拉著石材生產企業快跑。然而,現在時代不同了,有些老板可能指望靠炒地皮賺大錢,算盤又打錯了。
地產商拉著石材商跑,最后石材商都被地產商控制了,予取予奪,今天的石材大賣場,都快成為"石材倉庫"了,叫石材倉儲中心更加貼切一些。問題是目前全國還有許多地方還在大興土木。
結語
我們期待石材產業覺醒的到來,不是一家兩家,而是集體"起義";不是被別人牽著鼻子走還自以為是,而是自立門戶,找到屬于自己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