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專業門戶網站
5月29日上午,印度總統普拉蒂巴·德維辛格·帕蒂爾率高級訪問團到洛陽訪問,并出席中國洛陽白馬寺印度風格佛殿落成儀式。
全國政協副主席王志珍,省委副書記、省長郭庚茂,中國駐印度大使張炎,省委常委、洛陽市委書記連維良,副省長宋璇濤,省政協副主席張亞忠,以及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傳印法師,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河南省佛教協會會長永信法師等出席落成儀式。王志珍、帕蒂爾分別致辭,白馬寺方丈印樂致感謝辭。
王志珍在致辭中說,印度風格佛殿的落成是中印兩國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大事。中國和印度同為文明古國,兩國人民交往如長江、恒河之水源遠流長,白馬寺就是兩國友好交流的縮影和見證。她說,佛教在中印傳統交往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印度風格佛殿是來自印度政府和人民的珍貴禮物,不僅展示了精美絕倫的印度建筑藝術,更寄托了印度人民對中國人民的美好祝愿,承載著中印兩國人民加強交流、傳承友誼的真誠愿望。今年是中印建交60周年,希望雙方以此為契機,深化友誼,循著先賢智者的足跡,共同推進中印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持續、穩定、健康向前發展,不斷譜寫中印人民友好交往的新篇章。
帕蒂爾在致辭中表示,能把象征中印友誼的印度風格佛殿送給中國人民十分榮幸。她說,洛陽是中國文明的搖籃,白馬寺作為中國的第一座官辦寺院,2000多年來一直是佛教精神文化的中心,作為印度兩位佛教大師竺法蘭、攝摩騰布教及葬身之地,又獨一無二地象征著印中文化的融合。與此同時,中國的學者和高僧在印中文化交流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比如玄奘在印度所有教科書中都是一個重要人物,相信后代也會把印度風格佛殿作為印中友誼的證明。值此印中建交60周年之際,希望佛殿的落成能進一步促進兩國人民的民間交流。
印樂大師表示,印度風格佛殿的落成為中印友好再立豐碑,昭示著中印兩國人民將世世代代友好交往,共同前進。我們廣大僧眾一定會弘揚普陀精神,保護和管理好千年古剎白馬寺和象征中印友誼的印度風格佛殿,共同創建美好的人間凈土。
隨后,帕蒂爾和王志珍共同為佛殿落成剪彩揭碑,碑文由帕蒂爾題獻,鐫刻著“印度風格佛殿,來自印度的禮物,印中人民友好的象征”。
據了解,新落成的印度風格佛殿坐落在白馬寺西側。2005年4月,中印兩國政府簽署了在洛陽白馬寺修建印度建筑風格佛殿的協議,佛殿建筑面積3450平方米,建筑方案和建設資金均由印方提供,裝飾材料全部采用造型精美的印度本土石材,歷時3年建成,殿內主佛重22噸,高3.5米,是在印度雕刻后運抵白馬寺的。
落成儀式結束后,帕蒂爾一行在宋璇濤陪同下,在佛殿內進行了佛事活動,并興致勃勃地參觀了本諾伊·貝爾的佛教畫展。落成儀式舉行前,帕蒂爾一行還拜謁了竺法蘭、攝摩騰兩位印度高僧墓冢,并敬獻鮮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