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專業門戶網站
去產能、去庫存成為石材行業未來一段時間的頭號工程,要實現增長一定要靠新產品、創新工藝。
過去的2015年,石材國際貿易發生了什么變化?石材行業在未來轉型升級之路上將會經歷什么?又將發生什么改變?或許,3月8日,《石材》雜志副主編侯建華于廈門石材展系列活動-石講堂上發表的題為《2015中國石材進出口貿易分析及產業轉型》的報告能給石材人一點啟發。
進口與出口出現嚴重的兩級分化
首先來看幾組數據。2015年中國全年天然石材進出口合計金額107.39億美元,重量4378萬噸,分別比上一年增長了4%和-7%。其中,出口金額為83.89億美元,重量為3135萬噸,分別比上一年增長了16%和-1%;而進口金額達23.50億美元,重量1243萬噸,分別比上一年降低了24%和19%。
“在2015年中國石材國際貿易數據中,首次出現了進口與出口兩級嚴重分化現象。”侯建華針對報告中的進出口額和重量特別指出,“這是我國首次出現進口石材數量和金額雙雙大幅兩位數暴跌。進出口正增長正好相反,出現兩極嚴重分化。”
“進口銳減、斷崖下跌”——十幾年來石材進口首次出現大幅下滑。“2015年中國石材進口在價值上和數量上有明顯暴跌,即兩位數的負增長,分別達到-24%(價值)和-19%(數量)。”這個數據也是近十幾年來首次出現的雙雙下跌,且雙雙跌破兩位數。初步計算進口金額大約比上一年減少1/4,數量減少1/5,從絕對數值上看是金額銳減7.28億美元和數量銳減284萬噸(約100萬立方米或3000萬平方米標準板)。
具體到進口數量、品種上看,2015年仍是延續多年的大理石荒料、花崗巖荒料這兩個最主要品種為進口主體,占據了進口價值、總量的95%以上。
與進口相反,出口略有增長。2015年我國石材出口金額與數量增長分別比2014年金額增長了16%和數量-1%,首次出現金額增長與數量下降截然不同的局面。
這一組數據沒有同步增長,背后說明了我國石材行業多年來未曾出現過的——出口價值增加。
也就是說,用同樣數量的產品,換回了更多的價值——這就是速度、效益、質量的同步發展,可謂“又好又快”,一定程度上說明,我國石材在出口產品結構上2015年有了較大調整。
侯建華用12個字概括了2015年中國石材出口的上述變化,即“持續增長、結構調整、效益顯現”,“但這個效益才剛顯現,未來的路還很長。”
報告中指出,由于中國石材國際貿易在世界石材行業的份額最大,占據約25%,其變動必將波及全球的石材業。據侯建華的推斷,2015年世界石材貿易至少衰退了10%左右,而這一趨勢將延續一段時間。
“中國石材將繼續消納至少五年。”侯建華在分析2015石材貿易對國內的影響時提出這樣的觀點。而這也意味著中國進口將進一步乏力,以緩解國內積攢的進口庫存;其次,由于國內工程用量持續減少,加工進口荒料的企業將出現嚴重開工不足、停產;第三,過多的加工產能將在此輪調整中被排擠出局,石材行業將出現嚴重的分化、重組、退出、轉型等一系列新業態。在影響石材進口、加工和產能的分析中,侯建華歸納了三大矛盾,即石材產業、產品結構不合理;產能大大過剩(包括國內生產產能、進口產能和出口產能);國家環保政策的限制。
中國石材產業九大轉型必然之路
1、進口數量與金額將持續下降
侯建華預測,進口將持續大幅度地下降,那么下降到什么程度?數據顯示,2015年已經倒退到了2010年的程度,即進口23億美元,1300萬噸。那么2016年呢?他預計將倒退到2008年的水平,即進口17億美元,800萬噸左右。最終下降到年進口500萬噸左右為止。
2、持續消納國內庫存荒料
這些庫存包括進口石材和國產石材荒料和板材。有業內人士表示,如果不考慮花色的問題,單從數量上看,國內石材庫存至少五年不用生產都還夠用。所以去產能、去庫存是未來一段時間的主線。
3、國內生產基地轉移
表現為國內部分區域產量增加,而另一區域減少。具體為,從過去傳統的福建、山東這些生產大省,迫于環保壓力紛紛向西北幾省(新疆、內蒙古等)轉移,而只留下營銷窗口,即市場。
4、產品價格持續走低
由于過多產品集中于市場銷售末端,必然造成供大于求,產品價格的走低在所難免。互聯網可以更快地獲得信息,卻也給部分高利潤產品設置了障礙。“過去的銷售都是人員往來,現在互聯網發達以后,尤其是石材掃描儀等設備的研發,以及圖片仿真技術的提高都給交易帶來了便利,石材的品種和價格也相對透明化。價格透明了,利潤就會降低。”
5、部分外貿企業轉型改行
2015年,中國107億美元的貿易份額里有上千家公司在運作。平均一家公司1千萬美元,實在太小,市場需要淘汰部分企業。新業態將在外貿企業間出現收購、重組、推出、倒閉等現象。
6、產品結構深度調整
雖然石材行業產品結構調整(向家裝、復合板、合成石等轉移)步伐加快了,但力度和深度與國外石材企業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專業化、精尖化水平普遍不高,產品附加值較低。
對此,侯建華認為,不管是從環保層面考慮,還是產品價值的延伸,石材產品結構都應該做調整。“產品結構必須做深度的調整,向家裝、復合材、合成石轉移。”以合成石為例,按照發達國家的石材工業水平,一般合成石發展可占到裝飾石材的20%~30%,從這個趨勢來看,我國未來的人造合成石將達到4000萬~6000萬平方米的規模,值得深挖。
從2015年中國出口產品的數據看,人造石、合成石有了快速增長,2014年合成石4.3億,而2015年達到7.5億,增長75%。凈增了3.2億,是2015年比2014年凈增5億的65%。所以,未來石材業增長一定要靠新產品、創新工藝來拉動。
7、高檔石材持續趨冷
從進口的品種與花色上看,獨特進口花色大理石、花崗石仍受到追崇,但公共工程受到政策限制,國內室內暖色調的大理石產量正在上漲(中國貴州、四川、云南、廣西、湖南、江西大理石產量遽升;內蒙古、新疆、甘肅花崗石產量遽升)。
8、石材國際貿易從單純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增長轉變
“2015年中國石材出口貿易比2014年金額增長16%,而數量-1%,這就是質量效益型的增長,而意大利用我們的1/3數量換取與我們同樣價值,值得我們學習。”在侯建華看來,走質量效益型的外貿發展之路是中國追求的增長之路。
9、石材生產領域在發生一系列的轉變
石材的開采、加工、設計、裝修、維護、機械、工具、輔助材料、人的素質等產業鏈上各環節正在發生變革。
來源:海西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