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專業門戶網站
有一部膾炙人口的日劇叫《孤獨的美食家》,片頭語這樣說:“不受時間和社會的束縛,幸福地尋求飽腹時,那一瞬間,他可以隨心所欲,變得自由,不被任何人打擾,無需介懷地大快朵頤,這種孤高行為,正可謂現代人被平等賦予的治愈心靈的最佳方式。”
這位企業家,確切來說,是一位研發者,他自稱是一匹孤獨的千里馬,獨自行走在石材機械設備設計研發這條路上,但是這種在他自己描述或者在別人看來的孤獨,想必也是天馬行空的自由。
人物—賴勁軍
上海堅睿實業有限公司創始人
“我的性格有點內向,很少出現在公眾場合。”
“我想我應該是一匹任勞任怨而且孤獨的千里馬。”
坦白說,迄今為止與賴勁軍其實僅有數面之緣,在這幾次會面中,他的話都不多,但是筆者卻對他印象深刻,因為他實在沒有許多企業家都有的距離感,平和、平靜、誠懇……很像是你的鄰居,或者小時候來家里做客的父母的朋友。
在筆者看來,這是一句褒獎的話,不論企業做得多大,事業如何風生水起,最終大抵都要回歸到生活,而能用平和的面目對待事業,想來生活中自當如是,這是一種難得的大智慧。
誤入石途,癡迷研發
賴勁軍于78年出生在紅色革命根據地江西瑞金,由于家里兄弟姐妹眾多,高中沒有念完就外出闖蕩,97年因為偶然的機會來到上海,在一家臺資石材企業工作,從此便與石材結下不解之緣。
在這家臺資石材企業,賴勁軍最早其實是負責建廠房的,后來調到機修部做機修工,因為對機械有著難以描述的癡迷,開始慢慢展露出這方面的天賦。
在機修部的時候,當時的老板給了他們抽象的想法和草圖,讓他們設計一條流水線,樂于鉆研的態度以及對機械研發的癡迷,讓賴勁軍在沒有任何前車之鑒的情況下,設計出了國內第一條臥式烘干補膠流水線。
現在想來,可能那就是一個契機,這件事以后,北京一位企業老板邀請賴勁軍到他的公司做設備主管,在那里,賴勁軍單獨設計并成功做出了能自動180度翻板的背網、補面連續運作的補膠流水線。
然而,就在那年,非典肆虐了全中國,賴勁軍被迫從北京這個重災區回到老家江西,一份剛上手并且自己也喜歡的工作就這樣戛然而止;也是那年,賴勁軍迎來了自己的第一個女兒。這段閑賦在家的時間,以及角色的轉變,讓賴勁軍靜下心梳理了從業幾年來的經歷,他隱隱意識到石材機械設備的市場前景,而自己又有獨立研發的經驗與能力,或許是時候開始繪制自己的事業版圖了。
初試鋒芒,探索定位
既已決心要創業,賴勁軍選擇回到上海這個最開始的地方,成立了上海金薇琳五金機械有限公司,專門設計生產這種流水線。當時上海及周邊地區的石材大板廠家還未形成規模,再加上新公司成立不久,人手不足并且沒有自己的制作車間,很多時候都只能小米加步槍地打游擊戰,每逢接到訂單,一行人便帶著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浩浩蕩蕩地前往下單的企業制作成品。
就這樣一路摸著石頭過河,金薇琳靠著客戶的口口相傳慢慢步入正軌。但是賴勁軍并不滿足于此,他一直都在琢磨著如何把高科技的技術引入到石材機械中,更好地提升石材生產工藝。
隨著企業的發展,這個念頭也在賴勁軍心里膨脹,就在2009年,賴勁軍把金薇琳更名為上海堅睿微波設備有限公司,同時引入一批專做微波設備的人才,決定涉略其他行業的微波加熱設備。
因為在石材機械方面累積了一定的經驗,這個方向最初仍然以石材機械為試點,在研究了幾套用于石材烘干的試驗設備后,賴勁軍意識到這個方向可能選錯了。
首先,微波并不利于企業節約成本,其次,賴勁軍忽略了一個最大的問題,那就是微波對加熱的物料有極強的選擇性,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一塊大花白大板,經過微波的照射,黑色部分溫度能高達120度以上,而白色部分卻還是常溫,這顯然不能達到補膠的要求。
做研發的人常常有喜歡一條道走到黑的毛病,幸好賴勁軍在這一點上始終保持清醒,在發現此路不通后,立刻調轉馬頭及時修正,剔除了微波這個項目,回到最初的方向——專注做好石材補膠流水線。
上天總是眷顧努力的人,2012年那段時間,石材進入迅猛發展的階段,而當時的堅睿憑借著多年的技術經驗和優質的服務,也搭上了這趟高速列車,迅速占領了云浮和長三角地區90%的市場份額。
乘勝逐北,潛心修煉
這一階段性的勝利并沒有蒙蔽賴勁軍的視線,反而引發了他的危機感。隨著國內石材行業的發展,機械設備的需求日益擴大,許多國外以及仿國外的塔式補膠線和國內同類產品已經開始對這塊蛋糕虎視眈眈,面對這種局面,賴勁軍決定要創新,并且要徹底地創新!
有了之前的教訓,賴勁軍和他的堅睿變得非常謹慎。要怎么創新?這是個問題。
模仿國外的產品,某種意義上當然是一條快速獲利的捷徑,但是賴勁軍作為一個執著到有點執拗的研發者,這種方法顯然違背了他的信念。所以賴勁軍心一橫,決心研發一套獨有的產品。
創新當然不能憑空捏造,它依然得以人為本。那段時間,賴勁軍每天都去拜訪不同的石材加工廠,與那里的老板、廠長、一線補膠員探討他們各自的需求,以及實際遇到的種種問題。經過兩年的潛心研究和試驗,全新的產品終于面市,上市不久的新設備僅上海威洋就連續訂購了3臺,自此一炮成名。
創新不僅要以人為本,而且還需因地制宜。堅睿已經深得長三角地區石材企業的認可,賴勁軍隨即把目光轉向水頭市場,考慮到水頭用電成本極高,經過一年的改進,堅睿又適時推出了生物質熱風循環烘干系統,運用該設備,加工廠在原來的基礎上,能節約50%的能耗成本。
不僅如此,這種新型流水線,不僅托盤設計的寬度適合員工操作,而且板材還不易掉落;同時,采用齒輪齒條連續循環輸送托盤,讓裂縫和孔洞比較多的板材能多次接受涂刮膠,使大理石板面更加完美無瑕;獨特的雙層一體化設計大大減少了占用空間,而運用生物質熱風循環系統,不僅節約成本,熱風烘干的板材水份也能去除得更徹底,使膠水附著力變強,磨出的板材表面光彩照人;除此之外,流水線還配有人性化的燈光、打磨吸塵附加設備等。這些優勢都很好地了滿足操作人員以及企業的需求,可謂細節之處見真章。
前文提到,賴勁軍用任勞任怨而且孤獨的千里馬來形容自己。
“千里馬”,“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
工作上,賴勁軍埋頭鉆研石材機械,做出了令人認可的成績;生活上,賴勁軍在給自家的三個小孩營造寬松自由的生活和學習環境的同時,也以身作則,用行動告訴孩子們,找到目標就要努力爭取。
“孤獨”,用這個詞來形容自己,并且不是煢煢孑立的寂寥,這就很妙了。
很多人對孤獨是避而不談的,除了傷春悲秋,筆者很少聽人用孤獨來形容自己。然而在筆者看來,孤獨并非是心情壓抑或者因俗世煩擾而產生的情緒,它應該是一種圓融的狀態,是靈魂的放射。當一個人享受這種孤獨時,他的思想是自由的,孤獨者都是思想者。
賴勁軍說他的父母孩子都是外向健談的人,獨獨自己性格內向。殊不知這種內向并非缺點,或許應該這樣說,賴勁軍的內向源于懂得享受孤獨、懂得平和地與自己的心靈獨處,懂得在浮世里為自己留白。
內向的孤獨者或許不善于用語言辯駁,但是他們的千言萬語都已在作品中。正如賴勁軍對機械研發的癡迷,不正是這種孤獨的堅持,才有了今天的堅睿。
愿堅睿這匹千里馬,得到更多伯樂的賞識!
來源:天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