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專業門戶網站
地產界、金融界從來不缺“神雕俠侶”,在石材圈,一眾石材人中也有不少這樣的夫妻檔,他們一路相互扶持,攜手共進,用“二人轉”演繹石材界的一段傳奇佳話。雖然少了男耕女織的平淡,卻多了一份風雨同舟的積淀。伴著七夕臨近的腳步,讓我們一起走進石材圈,傾聽那些令人艷羨的夫妻檔故事吧!本期故事的主人公有來自浙江的李榮華、莊向東夫婦,聽他們這一路白手起家的創業歷程,感受石材夫妻那曼妙的愛情生活;也有來自河南的呂克華、劉麗夫婦,聽他們這一路堅守在石材崗位的故事,感受一線員工那細水長流的點滴愛情。
夫妻小名片
夫婦:呂克華、劉麗
公司:海西石材城加工廠
32 年相互扶持 相敬如賓
兵哥哥與文藝女青年的書信傳情并不只是電視劇里的情節,現實里也有這般的存在。1982 年的那個明媚春天,在軍營里當兵的呂克華收到家中寄來的一封信,信中附帶一張少女的照片。乍一看,呂克華十分中意這個如花般的姑娘。來信的第二周,呂克華向上級請假回家,在雙方家長的見證下,呂克華與劉麗兩人訂了婚。直到兩年后,呂克華從軍營里退伍回來,才舉辦結婚儀式。那個年代,長達兩年的書信傳情足以令人佩服。婚后兩人生活得平平淡淡,但卻把甜蜜、幸福寫在臉上。時間過得很快,兩人的大兒子在婚后的第一年降臨,給家里帶來一縷朝氣與生機。
“從結婚到現在,已經過去 32 年,我們一直相敬如賓,很少吵架,家里里里外外的事情都是我妻子劉麗一把手完成,地里的莊稼也都是妻子在打理,我很感謝她這些年對這個家里的付出。”呂克華笑著說道。平淡而樸實的相處之道,的確是愛情最真實的存在。正如臺灣著名的作家三毛曾說過:“愛情,如果不落實到穿衣、吃飯、數錢、睡覺這些實實在在的生活里去,是不容易天長地久的。有時候,我們又誤以為一種生活的習慣——對一個男人的或女人的,是一種愛情。”這些細節在呂克華夫婦的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幾經輾轉 扎根石材圈
2005 年,經過戰友的介紹,已過而惑之年的呂克華來到了水頭,結束了鄉村公職人員的生涯。最初的工作是在華輝的工廠里做一線員工,由于自身勤奮好學,很快便當上了領班。后來,歷經過幾年的磨練,呂克華跳槽到另外一家公司當上了主管。直到2016年國慶后,呂克華來到海西石材城。問及原因,“海西石材城的加工廠在水頭的加工廠中位居前排,不論是從工廠的規模,還是工廠的人數。在管理上,海西石材城整的管理較為規范、有序,制度也較為健全,福利待遇各個方面還是比較理想的,這是我選擇來到海西的重要原因。”呂克華如是說。
說起作為加工廠主管的管理方式,呂克華有自身的一套理念:“管理最主要在于管,還要運用一定的方式方法。管理工人最基本的是你要熟練相關的工藝操作、流程,當他們有問題時,你才可以親手上陣演練、對答如流。如此一來,他們才會服從你的安排。其次,除了管理工人外,你還要深入工人之中,與他們建立朋友關系,而不是以領導者的姿態與他們相處,這樣管理起來會更加容易。”
而今,呂克華的兩個兒子已經出來工作了。自從去年來到海西石材城,呂克華便把妻子劉麗從河南老家接到水頭,免去聚少離多的悲傷。每天,妻子打掃加工廠的衛生,呂克華管理工廠,有時候偶然遇見,相視一笑,仿佛熱戀之中的少男少女。下了班,一起煮飯,一起散步,生活雖說平淡,卻多了幾分煙火氣息。坐在一旁的妻子說道:“老呂離開家里十來年,每年回家的次數并不多,現在兩人可以生活在一起,我們就很滿足了。大兒子也十分懂事,每周都會來電話,詢問我們二老的身體情況,嘮嘮家常,而二兒子每個周天都會來水頭和我們一起吃飯,現在這樣的生活挺滿意的。”話里話外滿是甜蜜的笑聲,我們在呂克華夫婦身上感受到這種樸實、平淡生活背后的幸福感。
每年,公司舉辦的主管級別的省內游玩是最值得期待的,這個時候,呂克華會帶上妻子一起玩上個幾天。“福建的八閩風光,我們基本都有去領略一番,印象最深的是東山島的小島風情,天很藍,水很清,陣陣海風沁人心脾,無比愜意,讓人至今都在流連。如果時間允許的話,我想帶妻子多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呂克華笑著說。
呂克華已在石材行業深耕十來年。許是一種緣分,許是對石頭的喜愛,他從未想過自己會在水頭待如此之久。再過個幾年,等孩子都成家立業了,我們或許會考慮回到老家,開始他們的退休生活。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孩子的童年一旦錯過,將會成為一生的遺憾。畢竟童年時期的教養、思維、習慣對其一生的影響極為重要。或許早就深知這些道理,呂克華不愿意讓兩個孩子成為留守兒童。從出生到上大學之前,呂克華夫婦一直陪伴在兩兒子身旁,從未缺席,給予他們父愛的嚴厲,母愛的細膩。“記憶之中很深刻的是那年我大兒子 10 歲,我兒時的玩伴在深圳混得如火如荼,每年過年回老家都是風風火火,妻子便叫我和他們一起南下深圳,但是我并沒有采納妻子的建議。考慮到兩孩子還小,在孩子的教育之中,我不能缺席,我要一直到督促到他們上大學,才會出去闖一闖。”呂克華滿是欣慰地說道,兩個兒子并沒有辜負他的一片苦心,如今,大兒子在山東與同學合開一家第三方評估公司,二兒子在泉州一家大型企業擔任行政主管,兩兒子還算爭氣都各闖出了自己的一片小天地。
古話曾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呂克華看來,即便留下金山銀山給下一代,不如陪伴在孩子的左右,傳授給孩子做人的方式方法,這樣的教育會比去創造更多的財富來得更加有意義。談及教育方式,呂克華頗有心得。“不論再怎么辛苦,孩子還是要自己帶,自己管,你才會把你骨子里的價觀、思維方式言傳身教。你會教他什么是對與錯,不會被溺愛模糊了教育的底線,你會教他好習慣的養成,不會任其發展,引導孩子往更好的姿態去生長。”這是呂克華一直堅守的教育方式,兩個兒子的成長無疑就是最好的證明。
走過珍珠婚,一路相持相伴,相濡以沫。春來冬去,年復一年,呂克華夫婦之間流淌著愛的溪流,溫暖雙方的心房。雖說沒有轟轟烈烈的愛情故事驚艷時光,卻有細水長流的愛情溫柔彼此的歲月,祝愿這對在石材圈默默付出的北方夫婦能擁有更多美好的愛情點滴。
夫妻小名片
夫婦:李榮華、莊向東
公司:中誠石業
相濡以沫 全力支持
“如果你選擇夢想,那我就追隨你的夢想。”這是莊向東對丈夫李榮華的表態,更是用行動在證明。
早在 2006 年,李榮華只是一個在杭州一家小型的石材公司工作的普通采購銷售員,幫老板采購荒料、大板,進行倒賣,期間在溫州和水頭兩地來回往返,經過一年的沉淀,李榮華對石材的“套路”早已了然于心,與此同時,眼光尖銳的他看到水頭石材市場的無限商機。“只要懂得買荒料、看板,中間的差價足以抵上好幾個月的工資。”抱著這樣的想法,加之之前積儲的采購銷售知識,李榮華毫不猶豫地辭去采購銷售員的工作,開始了他的石材生涯。原本家庭并不算富裕,二十萬的創業資金對于李榮華來說不是一筆小錢,好在妻子莊向東全力支持。兩人開始向家中的親戚借錢,東拼西湊總算湊齊了二十萬。2007 年的春節,李榮華只身一人來到水頭,每日奔波在各個大板市場,找尋門店,終在蟠龍大板市場里尋得一間門店,便開始了中誠石業的發展。“創業初,事無巨細我都親力親為,生怕出現差錯。夜里兩三點睡覺已經成為一種生活的常態,荒料有時在夜里到貨,我經常自己去看貨。夏日,在高達四十度的車間里我依然堅持親自看板,補膠……似乎所有的工作都要經過自己的手中,那顆懸著的心才會安穩下來。”李榮華感慨道,那段人生當中最為艱難的時期,現在回憶起來,滿是收獲。坐在一旁的妻子不禁說道:“那個時候,老李很辛苦,我看著都心疼。”
水頭,這個石頭小鎮雖說不大,但是每天來回奔波,沒有行車工具很不方便。李榮華意識到這個問題,他便咬咬牙,狠下心買了人生的第一輛車,但是妻子莊向東很不理解。經過一番解釋,誤解得以消除后,更加支持丈夫的決定。妻子莊向東始終堅信:“老李做事有自己的原則和見解,不會草率做出任何決定。”從那以后,每一次決定,丈夫都會征求妻子的同意,當雙方意見出現了分歧時,李榮華會耐心地向妻子解釋,而后妻子則全力支持。“那幾年里,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我一個人在打理,老李基本不用操心,孩子的教育也都是我在管,老李把多數的精力都放在石材上。”妻子莊向東向小編說道。或許,正是因為如此,李榮華才可以毫無后顧之慮,全身心投入到石材行業。
攜手同行 做大做強
2010 年,兒子順利考上大學,妻子莊向東結束了她的陪讀生活。來到水頭,幫助丈夫一起打理中誠石業。許是結婚多年的緣故,兩個對于石材的看法頗為相似,常有“一語道破,心有靈犀”的共鳴,這為他們在石材的銷售上省去不少阻力,配合相當默契。在中誠石業,妻子莊向東主要管理銷售,而丈夫李榮華負責荒料的采購,切板以及整個石業的運營。兩人分工明確,相互扶持,在這七年時間里,中誠石業取得飛躍式的發展,兩人的付出有目共睹。
談吐大方,氣質優雅,這是莊向東給人的第一印象,她憑借著獨有的親和力和用心的服務,用實力把一個個訂貨大單收獲囊中。談話間,電話不時響起。“喂,您好,林總,云朵拉灰還有……”干練的話語、后續的訂單,無疑證明著莊向東的銷售實力。問及平日里的游玩,她說,除了春節和清明會回趟溫州的老家,多數時間都在中誠的高時門店,很少出去旅行,總是放心不下石材的銷售。不僅僅是妻子敬業,丈夫李榮華亦是如此。在旅行上,李榮華基本上不出去游玩,哪怕是去土耳其采購荒料,他也只是純粹地去采購石材,采購結束便搭上回廈門的飛機,不舍得在土耳其逗留上幾天。上天并沒有辜負他們的努力,去年,中誠石業入駐海西石城,在新老客戶帶動下,訂單接連不斷。
磨合得足夠的默契也有出現分歧的時候,猶如舌頭和牙齒,即使每天合作上千次,有時也會出現磕碰。當李榮華夫婦出現爭議時,兩人總是會平靜下來,安靜傾聽對方的想法,而不是以冷戰抑或是爭吵來解決,這應該就是人們常說的“有商有量”吧。恰恰正是因為這種做法,兩人在石材上的決策更加的周全、細膩,避開了許多不必要的彎路,堪稱石材界的銷售典范。
如今,李榮華夫婦不再像以前那般事事親力親為,在高時、海西聘請了大板銷售員、跟單員。李榮華夫婦更多的是把時間花在荒料的采購以及客戶的溝通上,瑣碎的事情大多是由員工來完成。“現在,雖然有請員工幫忙,但是生意的客戶越來越多,業務上還是很繁忙,感覺一天不上班,內心都會感到不安,我和老李都是‘勞碌命’。”莊向東笑著說。
工作與家 兩不誤
李榮華夫婦的默契并非只在生意上窺得,在教育上亦是如此,對于兒子的教育從未疏忽。在兒子上大學之前,長達六年的初高中陪讀,莊向東給了兒子最好的教育和母愛。現今,大學學習建筑學專業的兒子已經踏出校門兩年,在親戚的工地上學習、幫忙。
談及未來,李榮華笑了:“今年下半年打算讓兒子回來幫忙,帶他熟悉石材行業的銷售和管理,要是以后可以繼承這份家業是最好的。我們倆老人正好可以退休,享受人生。如果他不感興趣,有其他的想法,我也會支持他。
”每個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個默默支持他的女人。李榮華的背后正是因為有妻子莊向東的支持,中誠石業才可以做得這般順暢。在李榮華看來,一個人的成功,如果只是事業上的成功,那還不算成功,只有家庭和事業都圓滿,那才稱得上成功。小編在給李榮華拍照的時候,站在一旁的妻子還不忘給丈夫整理衣襟,足以見得妻子莊向東對于丈夫無微不至的照顧。兩人攜手走過二十八年,對于李榮華而言,妻子不僅是賢內助,更是生意上的好幫手。而今,年過半百的李榮華,不論是家庭還是事業,他都是成功的。問及七夕的打算,李榮華坦言,打算給妻子一個小小的驚喜,讓生活有點節日的儀式感,增添幾分生活的色彩。
來源:海絲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