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專業門戶網站
無論判決生效與否,我們依然能從“簡一·大理石瓷磚”案中窺見石材行業真實的影子。
—— 熱點是事實的攪動機
12月15日下午16時30分,一篇題為《重磅:簡一被法院判定虛假宣傳及商業詆毀,“大理石瓷磚”一詞被禁用》的文章在網上熱傳。文章表示,“在經歷了長達一年半的激烈辯論和漫長審理之后,高時石材最終勝訴!”
6小時候,當日22時41分許,另一篇題為《簡一敗訴、大理石瓷磚禁用?法院:判決未生效》的文章出現于網絡上。文章表示,“(作者)第一時間聯系了廈門市湖里區人民法院。法院一工作人員表示,簡一與高時的糾紛案件是2016年3月立案的,2017年11月29日一審判決,目前尚未生效。截至發稿時止,該案仍處于上訴期。”
其實,站在一個客觀的角度,不管這個案件的最終判決結果如何,在這案件發生之時起,就可窺見一些行業事實了。
丨瓷磚為何要模仿大理石?丨
在建材領域,瓷磚和大理石是一對替代品。那么,為何近年來,瓷磚模仿大理石的狀況愈演愈烈?
大理石市場前景見好,發展遇瓶頸的瓷磚欲分一杯羹。近幾年,隨著石材行業的發展崛起,由粗獷荒料向精致大板轉變的產業形態,在一定程度上,使其擴大了市場占有率,日益走進消費者的視野。中國建筑與室內設計師網的董事長謝海濤曾在電話采訪中告訴我,“石材現在的市場狀態是,在建材中占比20%左右,這其中主要用于工裝市場,但家裝市場的比例還會擴大”。而與此同時,此前一度受消費者青睞的瓷磚開始出現市場發展瓶頸,于是生出仿大理石之道,欲分得大理石市場的一杯羹。
仿什么呢?仿大理石的顏色、紋理。早在10月15日,英良集團發表的一篇題為《劉良:我倒要看看陶瓷是如何仿制石材的?》的文章里,劉良董事長就借助意大利博洛尼亞衛浴展,給我們做了說明和分享:石材作為大自然的瑰寶,有那么多的品種、元素、紋理可以應用,陶瓷可以仿石材的表面,但是石材的質感、石材的異形他們做不到,甚至石材的文化內涵,陶瓷更是沒法參透。上億年山川湖海的變遷與歲月沉淀,凝結在石板里的時光印記,如何復刻?
瓷磚仿大理石是為了分一塊蛋糕,但其實是為大理石開辟更廣闊的市場。不管是消費者的傾向還是展會趨勢,我們應從中看到,石材的市場前景是廣闊的,這毋庸置疑,這份行業信心必須樹立。
丨為什么偏偏是簡一?丨
回到簡一高時案件,在瓷磚紛紛模仿大理石的行業大潮下,標榜“大理石瓷磚”的企業多的是,比如馬可波羅、蒙娜麗莎、諾貝爾、歐神諾等等,都在宣傳大理石瓷磚,可為什么偏偏簡一吃官司?
這“一語驚醒夢中人”的事,恐怕是簡一身陷糾紛的直接原因,其次便是一連串的虛假宣傳和詆毀造謠。
這“一語”,即是簡一2015年年末推出的廣告語——“高檔裝修,不用大理石,就用簡一大理石瓷磚”。短短十六個字,公然讓自己走向了品類的對立面,將惡性競爭的棒頭重重地敲在石材人的心上。在市場同質化競爭的大環境下,如果簡一只是仿制大理石來吸引消費者青睞,那也無非是消費者的“真假之辨”;但這句廣告語,直接擾亂了正當的市場競爭秩序,中傷了石材企業。中華漢字博大精深,一語雙關不是隨便玩的,“喜歡一個人”和“喜歡一個人”字相同,意有別。
與此同時,為了占據消費市場,簡一在其線上線下(包括中央電視臺、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相關企業宣傳冊、廣告頁、門店裝潢等)的媒體傳播矩陣中進行虛假宣傳,模糊概念,甚至造謠大理石有輻射以誤導消費者。
在此之前,曾一度認同簡一“肯花錢,請明星大咖拍宣傳片/央視節目冠名/高鐵動車冠名,遍地鋪設宣傳管道”的品宣方式,但現在看來,一個企業,如果失去自己的產品特色和品牌基因,甚至通過虛假宣傳和商業詆毀來博取消費者青睞、達到盈利的目的,那么就算其鋪設再多的品宣渠道,也只是“曇花一現”。不管最終判決結果如何,簡一的品牌之路都值得我們以之為鑒。
丨石材企業應有所領悟丨
昨日的網文熱傳,太多太多的石材人深吐一口氣。
以高時石材為代表的30幾家石材企業/協會自2016年4月29日向簡一提起訴訟起,便抱團為石材企業發聲,為不正當的市場競爭秩序正名。雖然日前判決結果未出,但終有人站出來維護行業的利益已是一種可貴的主人翁精神,把自己真正當做是行業發展的主人。
但石材企業在吐氣之后,更要看清這背后的事實:這便是石材企業對自身品牌塑造的缺失,對市場及消費者引導的缺失。
想想看,簡一瓷磚作為一個大理石的模仿者,其可用激進的營銷手段把消費市場和知名度搞得如此大,把品牌推廣搞得如此透徹,其過程固然可圈可點,但從側面來看,說明石材作為瓷磚的替代者,其對消費者的引導和石材知識普及還不全面,同時,石材企業對自身的品牌包裝力度不足,才讓仿制者有機可趁。
有句話叫,“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如果產品有足夠鮮明的真假辨識度,品牌有足夠的支撐力和滲透力,那么何懼詆毀?何懼中傷?
在石材行業現階段的發展中,不管是在行業內環境,還是在夾雜著競品的外環境,品牌塑造始終是下一步必走的棋子。
在本文開頭提到,石材的市場前景很廣闊,特別是家裝市場,那如何在市場大流中脫穎而出,如何讓消費者一眼認準你這家企業?這一切,都是品牌散發的力量和引力。
那么對于石材企業來說,如何推進自身品牌建設?
一要找好自己的企業定位,找出企業品牌基因之所在。別人家的品牌路子好,品牌做得風風火火,產品也賣得風風火火,但那不一定適合你自己的企業。二是摸準自家企業的產品特點。石材的整條產業鏈上都是產品,礦山資源各有側重,大板種類有花崗巖、大理石之分,國別有國產和進口之分,工藝有超薄板、拼花、馬賽克之別,就連石材機械、工程加工、物流運輸、安裝工藝也各有特點。深刻了解自家的產品特點并用心加以包裝,才能在茫茫市場中嶄露頭角。三是提供解決方案。做流水線展示也好,做展廳、做觀光工廠也罷,總之,你要讓消費者看到你產品的使用過程和工藝手法,說句通俗的,我買了你的產品,我該怎么用。四是進行品牌形象的塑造,包括企業內部建設和外部的形象宣傳。讓員工和消費者均對企業的一套辨識系統有所認知,產生歸屬感和熟悉感。
丨致消費者丨
“石材輻射論”乃“莫須有”之言,是某些競業者造謠所致。石材是凝固的藝術,古今中外,多少經典建筑拜大理石所賜,至今仍完好保存;而今多少酒店、會所、教堂、店面等公共空間甚至私人住宅,仍使用大理石裝潢。天然大理石屬于沉積巖,主要由碳酸鹽礦物組成,它的形成和加工均與放射性物質沒有直接關聯。經權威檢驗,天然大理石的放射性指標為0.02左右,僅為國家標準A類指標的五十分之一,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瓷磚和大理石各有千秋,均是建筑領域比較常見的兩大用材,二者既是替代品,同時也互補,充實著建材市場。如果青睞大理石的文化附加值和真正從歲月沉淀而來的天然紋理,那么天然石材便是你的建材首選;如果喜歡標準化、規格化的裝飾用材,那么瓷磚也是可選之品。
無論最終的判決與否,希望消費者通過這個案子,對瓷磚和大理石有更明確的認識,用心臻選所需的一磚一瓦,一石一柱。
來源:海絲石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