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專業門戶網站
日前,記者來到白琳鎮玄武路旁的康達石材有限公司,11000平方米的廠房內整齊排列著多條石材加工生產線,車間干凈整潔,不見漫天灰塵,讓人一改對石板材加工的傳統印象。
就在這塊土地上,兩年前還縱橫交錯著十幾家石材加工“小作坊”,無序發展導致“臟亂差”,污水排放不達標。2017年,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讓“小作坊”面臨著要么轉型升級,要么關門歇業的選擇,一場鄉鎮傳統支柱產業的綠色革命也就此展開。
契機—— 環保督察 整改勢在必行
上世紀80年代末,看到玄武巖經濟價值的白琳人開始進軍石板材開采和加工行業,此后進入爆發式發展。上世紀90年代,玄武巖產業一度成為福鼎市重要的支柱產業,稅收約占福鼎市財政收入的40%。
以玄武巖為原料加工的“福鼎黑”飾面板材遠銷歐美、中東等國際市場,帶動了20多個相關配套產業發展,約占全國黑色石材市場份額的80%。白琳鎮也因此被譽為“玄武巖之鄉”,是“中國十大石材出口基地”之一,因為利潤高、門檻低,導致一擁而入,小小600多畝土地上集中著大大小小的石材加工企業500多家,當地甚至還“創新”出“按戶采礦”的制度來限制野蠻采礦。
長期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發展模式導致產業價值鏈片段化嚴重、產業經濟效率低下、抵御市場風險能力不足。同時,工業園區噪聲擾民、粉塵飛揚,污水未能穩定達標排放。
康達石材有限公司法人吳初峰從事石材行業20多年,也是白琳石板材商會首任會長,他也認識到不轉型沒有前途的問題。“但是沒辦法,上世紀90年代末,我們也有過一次改革,想把零散小轉向規模化發展,但由于種種原因沒有推動,依舊小作坊縫縫補補又三年。”吳初峰說。
如果說生態文明建設是白琳石材轉型升級的大背景,第一輪中央環保督察和省委巡視則是轉型的歷史契機。督察和巡視反饋石材園區入海懸浮物未能穩定達標排放等問題,環境承載力逼近極限。在產業高質量發展和環保壓力的雙重擠壓下,福鼎白琳在完成中央環保督察問題交賬銷號的基礎上,自我加壓鞏固整改成效,全力推動傳統石材產業轉型升級。
破題—— 政企合力 產業破舊立新
“廠子好好的,能賺錢就好,為什么要拆了重建?多建幾個污水處理廠不就可以了?那時候70%以上的人都抱有這樣的想法。”吳初峰說。
但以“小作坊”無序發展的方式,就算建再多的污水處理廠也只能治標不治本,會陷入“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的尷尬處境。“環保督察銷號不是最終目的,我們最終目的是讓產業可持續高質量發展,讓群眾未來也有收入保障。”白琳鎮黨委副書記余峰說。
不破則不立,白琳鎮石材產業轉型升級主要采取原址原建“破舊立新”的辦法。通過資源整合,園區面積由655畝整合至485畝;廠家數量由348家整合為28家標準化企業和2家精深加工企業;礦山戶頭數量由947個整合為28個。
要拆除整合發展幾十年的幾百家企業,安征遷壓力非常之大。白琳鎮成立了“一個分管領導為組長,多名工作人員配合”的工作小組,將舊工業園劃分成28個地塊,以小組負責制的方式推進。集中優勢兵力的同時,注重挖掘發動社會多方力量,按照“認領一塊、攻克一塊、成熟一塊、拆除一塊”的工作思路,有的放矢對簽約率高的成熟地塊重點攻堅,對涉及租地性質等困難地塊加大力量攻克,2019年底基本完成園區拆除工作。
同時,白琳鎮將勸導教育和依法打擊相結合,逐家開展宣傳教育,強調環保嚴峻形勢,確保企業在思想上認識到“不該生產”。持續組織開展集中執法行動,杜絕企業借轉型升級之名偷電生產,確保震懾企業在行為上“不敢生產”。
白琳鎮石材加工轉型升級有個創新之處,轉型升級工作中總體資金均由新企業承擔自求平衡。“我們并不是采用政府征回地,再賣給企業的方式,而是由愿意進行轉型繼續發展的企業認購地塊,同時按照第三方評估價格,直接將賠償款打給退出企業。”余峰說。
整合初期,轉型升級工作周轉資金嚴重缺乏,原有石材加工企業較小且無股東意識,在礦山開采量減少的情況下,對產業前景信心不足,整合意向低下,投資嚴重不足。
白琳鎮通過逐家走訪和集中座談等方式積極宣傳稅收、信貸、收儲掛牌、資金補助等優惠政策,多方協調金融機構解決融資難、礦山供料等企業高度關注事宜,逐步做通企業思想工作。通過逐家以繳納入園意向金形式認領地塊,一步步化解資金難題,籌措完善資金拼盤,漸漸打開工作局面。
一些看到發展前景的“老石材人”,也積極行動起來,不僅出資認購地塊,還成立了三個小組,加快推進安征遷和轉型工作。其中廠房及地面物補償資金約1.7億元,現已補償支出1.5億元,土地由市土儲中心收儲,收儲資金約1.1億元,現已補償支出1億元。此外,由市玄武石材有限公司負責建設基礎配套設施,建設資金約1.7億元,進一步完善工業區生產服務功能。
福建省百匠城建材有限公司廠的環保設備
展望—— 轉換賽道 發展未來可期
“目前,27個地塊已摘牌,26個地塊已動工建設,其中12家廠房已完工,5家企業已進入試生產階段,現代標準化石材產業園初具雛形,預計今年底可全部投產,將創造工業產值7億元,直接帶動就業機會1000個,間接拉動餐飲、物流、服務等行業發展。”白琳鎮金山工業區管委會主任蔡佳培說。
切割、打磨、火燒、烘干、包裝……指著一條條運行試生產的流水線,福鼎市樂祥建材有限公司董事長歐陽世樂如數家珍。2018年,該公司將 5家石材廠兼并重組,建成自動化、智能化、清潔化生產車間,投產后產能將達10萬立方米,年產值可躍升至5000萬元。
“大大小小共有近 50 臺設備,正在進行調試和安裝,大概兩個月后可以正式投入生產。目前,已經接觸意向訂單 300多萬元。”歐陽世樂表示,“機器換人”效率更高、生產更安全、質量更穩定,讓石材加工實現粗放式增長到高質量發展的轉變。
“轉型升級后,我們的廠房配置了工業污水回收循環利用系統,生產排放達到 國 家 標 準 ,廢 渣 還 能 用 于 生 產 環 保磚。生產技術、設備的提升,讓企業發展后勁增強,年產值將是原來的3倍。”福建百匠城建材有限公司董事長鄭嚇平說。
轉型升級更有利于監管和抱團發展,企業不再像“小作坊”那樣追逐眼前利益,而是著眼于玄武巖的精深加工,不再簡單地售賣粗料,附加值不斷提升,提高了礦石的利用率。
轉型還未止步,記者在康達石材的廠區內,還看到了從北方運回來的花崗巖石料。“礦產資源總有開采完的一天,標準化的廠房設備、成熟的精加工技術、生態綠色的發展模式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未來我們將逐步向石材加工和交易的服務型業態轉變。目前,我們的古建石材加工預計有50億元的市場規模,那比傳統石材加工效益好很多。”吳初峰說。
“我們將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切實鞏固提升整改成果,持續推進石材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打造現代標準化石材產業園,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新成效、傳統產業發展取得新突破,實現福鼎板材加工業高質量發展。”白琳鎮黨委書記林蔚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