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專業門戶網站
石材加工產生的鋸泥,“搖身”變為3D打印材料,竟然制造成了房屋、景觀橋梁、花盆、雕塑等許多令人難以置信的建筑結構,實現了石材資源的循環利用。
6月15日,走進山東基石增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一臺混凝土3D打印機正利用以鋸泥為原材料的混合材料層層堆積,建設一間漂亮的3D房屋。
這家位于五蓮縣街頭鎮的石材循環經濟產業園的企業,是一家主要利用石材鋸泥為原材料制備新型建筑的企業,目前項目一期正在試生產。
“房屋的建設材料主要是鋸泥,經過一些適當的調和,最終成為可以用于3D打印的建筑材料。”山東基石增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總監鄭意告訴記者,這種材料具有光滑美觀、保溫等優點,非常適合生產房屋、景觀部品、城市家具等產品。
聽鄭意說,3D打印技術的優勢在于省人力、高效率、造價低、高質量,房屋的材料和人工等各項成本,比同等的傳統建造房屋低得多,以及所花費的時間更少。
據介紹,一間凈重6噸的單體房屋,僅需一天時間就能完工,可以消耗3噸鋸泥。“新材料的應用,既解決了鋸泥難消耗的問題,又能變廢為寶,為企業降本增效。”鄭意說,項目兩期全部建成后,預計年產各型3D打印產品3萬件次,實現銷售收入4.5億元。
五蓮縣街頭鎮,一座與石頭緊密相連的鄉鎮。歷經多年發展,石材產業形成了較大的產業規模,成為該縣的一項支柱產業。近年來,面對石材產業發展困境,當地選擇轉型升級,大做循環經濟文章,高標準建設了五蓮石材循環經濟產業園,通過搭建平臺,綜合利用當地豐富的廢棄資源,開發高附加值無污染新產品,不斷挖掘石頭的內涵價值,煥發石頭“新生命”。
“園區立足石材廢料利用、石材精深加工,重點招引消化鋸泥利用的十強產業類項目,實現石材廢料高值化利用和規模化處置,帶動產業鏈條的再拉長、再延伸。”街頭鎮一級主任科員楊志波介紹,該鎮通過引進像山東基石增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這樣的樣板項目,示范帶動鋸泥固廢消化利用向縱深發展。
一塊石頭演繹的循環經濟,催生了綠色產業,優化了當地環境,讓企業受益,讓百姓受惠,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多方共贏。目前,五蓮石材循環經濟產業園共落地9個鋸泥、廢料利用項目,石材產業綠色發展動能強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