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專業門戶網站
2015年,省政府相關部門提出加快推進貴州石材產業發展,打造貴州特色產業“第六張名片”,并提出要把石材產業作為重點特色產業來抓,由此可見石材產業在十三五期間對拉動貴州經濟的重要地位。但是,從近五年的發展看,貴州石材產業一直處于全國落后地位,特別是開發產品的終端上沒有得到更好的技術支撐,市場出現大量滯銷,礦山出現大量關停等現象。很多石材礦山還在依賴與賣毛料或粗加工板,或把礦山轉包他人開采,把大好的收益讓給了外省的同行,這與貴州豐富的資源極不匹配,與“第六張名片”更不匹配。本文從貴州飾面石材品質的優劣勢進行分析,以及阻礙石材發展的因素進行分析,提出一些建議,以期對貴州石材的發展有所幫助。
關鍵詞
貴州飾面石材 優劣勢 阻礙因素
1.前言
石材在以往工作中,并不受重視,且很多時候沒有作為“礦”對待。但隨著時代發展,綠色環保的理念深入人心,石材以其低碳、環保、天然等優勢漸“飛入尋常百姓家”。2016年全國規模以上企業共3158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468億元,由此可見,司空見慣的石頭變成了緊俏商品。
縱觀古今中外,但凡優秀的世界建筑,大多都有石材的應用,如意大利比薩斜塔、古羅馬斗獸場、巴黎圣母院、科隆大教堂,中國長城、故宮、北京人民大會堂等都大量使用了石材。
貴州考古發現在戰國晚期石頭開始被人們作為建筑使用,漢晉時期。分散于貴州各地的山寨,古城廓,如鳳岡縣的瑪瑙山,荔波縣黎明關,福泉市鳳山鎮竹王城,道真縣舊城明真安州古城垣,岑鞏縣思州古城,貴陽青巖古鎮、安順屯堡古鎮、鮑家屯、鎮寧高蕩千年布衣古寨等,無一不是以當地石材修砌而成。
貴州省天然飾面石材礦產資源蘊藏豐富,資源儲量大、分布廣、品種多,截止2018年底,貴州飾面石材累計查明資源儲量226453.32萬立方米,保有資源儲量226407.43萬立方米。飾面石材資源在9個市(州)及貴安新區均有分布,覆蓋63個縣(市、區)。已探明優質飾面石材儲量超過100億立方米,有20個品種納入全國《天然石材統一編號》,其中“木紋石”、“蜘蛛米黃”、“海貝花”等在市場屬于稀缺優質石材品種。
據2018年自然資源廳上表數據礦山數僅38處,而2015年數據看,貴州有298家礦山,在短短的三年時間,石材礦山數銳減,其中是倒閉?關停?還是什么原因值得思索。2019年全球新冠過后,各類產業經濟都大幅下滑,石材行業受到的沖擊更大,各石材礦山的生存勘憂。
從打造“第六張名片”到生存勘憂,過中的原因值得探討。
2.貴州飾面石材的資源儲量及礦床類型
貴州沉積巖、巖漿巖、變質巖三大巖類均有分布,因而形成的飾面石材產品齊全多樣,花色品種尤其是大理石、石灰石類飾面石材產品豐富。
2.1貴州飾面石材資源儲量
2008年發布《天然石材統一編號》《天然石材術語》(GB/T17670-2008)及《飾面石材礦產地質勘查規范》(DZ/T0291-2015)均將飾面石材分為石灰石、大理石、花崗石、板石、砂巖五類。貴州省大理石、花崗石、石灰石、板石、砂石5類飾面石材均有產出。根據貴州省自然資源廳礦產資源儲量表,截止2018年底,貴州飾面石材累計查明資源儲量226453.32萬立方米,保有資源儲量226407.43萬立方米(表1);礦床主要分布于黔西南州、銅仁地區。
表1 貴州省天然飾面石材資源儲量統計表(據2018貴州省自然資源廳礦產資源儲量表)
2.2 貴州省飾面石材礦床類型
貴州省地層主要由沉積巖和淺變質巖組成,巖漿巖較少。據統計,貴州現在所開發的飾面石材礦山99%均為沉積巖類。根據貴州三大巖類巖性特征,結合市場上已開發成熟的飾面石材產品情況,將貴州飾面石材礦床類型分類如下(表2)。
表2貴州飾面石材礦床類型分類表
3.貴州飾面石材產品的優劣勢
由于貴州飾面石材99%均為碳酸鹽巖類石材(大理石、石灰石),因而,本稿只討論碳酸鹽巖類形成石材類的優劣勢,對于花崗石、板石及砂石類不進行敘述。
3.1 貴州飾面石材產品的優勢
3.1.1 花色品種多
已經探明和開采的飾面石材品種主要分布在黔西南、銅仁、安順、黔南等地區,石材品種總數已達322種(表3)。貴州省飾面石材品種尤其以木紋、米黃、晶墨玉、海貝花系列飾面石材品種響譽市場,遠銷海內外。
表 3 貴州省飾面石材品種一覽表 (據貴州省石材協會2020統計略有修改,朱志謙提供)
3.1.2 易于加工
貴州飾面石材,現在所開采的礦山,99%以上為碳酸鹽巖類,僅有一兩處礦山開采變質巖及巖漿巖。碳酸鹽巖的摩氏硬度僅在3左右,因而適合圓盤鋸、繩鋸等各類工具開采。打孔、鑿巖及切板等相對容易,同時因硬底低,拋光也較為容易。
3.1.3 綠色環保
經過大量的檢測數據表明,天然石材的放射性指標平均比陶瓷、磚瓦等大宗建材都低,一直在對人體有害的放射性污染安全范圍內。
針對多年來一些人認為天然石材污染和破壞環境的非理性偏見,有關部門對室外地面石材和其他地面材料對環境影響進行了調查對比,調查結果表明,天然石材對環境的影響在每一項污染指標上都大大低于其他材料。
3.1.4耐凍性強
天然石材在寒冷的冬季是比較耐凍的,因天然石材孔隙小。構成巖石的各種礦物的膨脹系數不同,當溫度變化時,由于礦物的脹縮系數不均而導致巖石結構的破壞。
當溫度降到零時,巖石孔隙中的水將結冰,體積增大9%,會產生很大的膨脹壓力,使巖石的結構發生改變,直至破壞。
總體上看,貴州天然石材原巖均較為致密,孔隙度低,吸水率低,所以耐凍性強。
3.1.5耐火性強
各類石材的耐炎性不一樣,石膏在大于107 ℃時分解,石灰石、大理石在大于 910℃時分解;花崗石在 600℃時因組成礦物受熱不均而裂開。由此可見,天然飾面石材的耐火性較高,具有一定阻燃性。
3.2缺點
碳酸鹽巖加工的飾面石材最大的缺點就是硬度偏低,易破損,易化學腐蝕,搞風氧化能力弱;易污染;易掉塊起殼起層。
3.2.1易化學腐蝕
大理石飾面板材暴露在空氣中,特別是在室外,受到二氧化硫等酸或堿性氣體等的腐蝕,板材褪色,甚至表面腐蝕或剝落。這與大理石的化學成分有關,貴州大理石主要為灰巖及白云巖加工成品,主要成分為CaCo3、MgCo3,因化學特性,易與二氧化碳、氮氧化合物、二氧化硫等產生化學反應,使石材表面失去光澤[2],形成孔隙等,破壞石材的性能與美感。
①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遇水會溶解產生H2CO3,而且溫度越低其溶解度越大。H2CO3遇到碳酸鈣及碳酸鎂時,反應生成Ca(HCO3)2和Mg(HCO3)。
上述過程的化學反應式為
CO2+H2O→H2CO3
CaCO3+H2CO3→Ca(HCO3)2
MgCO3+H2CO3→Mg(HCO3)2
Ca(HCO3)2溶解后當溶液溫度上升時,會分解出碳酸鈣,華學式是Ca(HCO3)2→CaCO3+CO2+H2O
在石材表面形成新的碳酸鈣結晶顆粒直徑大且多孔,有助于二氧化碳和可溶性酸性物質的停滯及滲透,加快了石材劣化的危險性。
②氮氧化合物
大氣中所含的氮氧化合物中既有一氧化二氮(N2O)、一氧化氮(NO),又有二氧化氮NO2等。氮氧化合物常在大氣中與水反應產生硝酸,雖然對石材的影響還沒有得到充分的證實,不過已從劣華的石材表面上檢測出有硝酸鹽的存在,雖然這種存在大部分可能是微生物的作用產生的,但是氮氧華合物是二氧化硫氧化的催化劑,因此,氮氧化合物對于石材的劣化是有間接影響的。
③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是對石材劣化影響最大的物質。在自然界中SO2主要來自少山的噴煙及海水中的硫酸離子。煤通常含有1%-3%的硫磺,因此,10t -煤可以生產17-52kg的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的氧華反應有很多種過程,代表性的反應是受到太陽光照射而產生的氧華反應,這種反應會產生三氧化硫。三氧化硫與大氣中的水蒸氣接觸反應生成硫酸,硫酸具有酸性,因此會侵蝕像石灰石及大理石等碳酸鹽礦物而生成石膏。反應式如下
2SO2+O2→2SO3
SO2+H2O→2H2SO4
CaCO3+H2SO4→CaCO4+H2O+CO2
CaCO3+2H2O→CaSO4·2H2O
實際上二氧化硫作用于石材的過程很復雜,大氣中的二氧化硫與其他污染物質一起呈顆粒狀沉降堆積于石材表面,或者與大氣中的雨水或下雨時的雨水混合形成酸雨直接落到建筑物上。
一般觀點認為,空氣中二氧化硫(SO2)和三氧化硫(SO3)氣體,在20℃時,1m3的水在自然條件下可輕易地溶解掉20m3的SO2氣體,(溫度不同,溶解的SO2氣體有所變華),形成亞硫酸(H2SO3)溶液;三氧化硫(SO3)溶于水后生成硫酸溶液H2SO4雨水中含有亞硫酸溶液和硫酸溶液就形成了酸雨,以及含N2O類似形成的硝酸溶液,都是對室外石材,尤其是大理石中碳酸鈣形成反應,反應式為
H2SO4+CaCO3→CaSO4+H2O+CO2
2HNO3+CaCO3→CaSO4·2H2O
硫酸、硝酸帶走石材中的鈣質礦物,石材表面的光澤會消失,一些孔洞、裂隙、微裂隙會增大,造成石材粗糙、麻面,嚴重地造成石材成分丟失。
3.2.2 易物理風化
物理風化的表現為在一定溫差下熱脹冷縮作用下產生的不均一收縮,導致石材出現開裂,掉塊等現象。
出現此類現象的巖石一般有兩種,一種是巖石成分差異大(如不純碳酸鹽巖泥質灰巖、泥質白云巖等),另一種是構造破碎后期充填形成的礦物物理性質與原巖不一樣(如斷層角礫帶,具方解石脈、石英脈充填的巖石等)。
不純碳酸鹽巖中由于物質成分的差異,如泥質白云巖、泥質灰巖中,當泥質在石材中某一部分相對集中成團塊時,由于成分不一樣,熱脹冷縮的收縮率不一樣,導致碳酸鹽巖與泥質結合的部分出現裂隙,時間久了,從結合部分就出現掉塊、起殼、起層等現象(圖1),破壞石材的美感,降低了石材的使用性能。更有甚者,才加工為成品一兩年還在庫房中,就出現上述狀況,致使無法銷售。
圖1 某城市路沿石泥質灰巖起層掉塊特征
而另是一種石材是構造成因形成的不同物質在一起,如方解石脈充填的石材(常見的大理石類如黑白根、咖網類),由于方解石脈是后期沿裂隙充填的產物,充填物中還會有鐵質、泥質等不同物質,因而,原本就是裂隙邊界在熱脹冷縮作用下,更易形成斷裂及掉塊等現象(圖2)。
要消除這些因素,首先在勘查階段就要采集大量的石材樣品進行測試。現在的礦山,大多為了省錢,一般只選擇性采幾件樣品進行相關物理性能測試,這種采樣是否具有代表性值得商榷。同時,對于泥質白云巖、泥質灰巖要慎重對待,不能一味的只圖米黃更“黃”,忽略其物理力學結構。
圖2 某城市路沿石(方解石脈)碎裂特征
3.2.3 硬度低易破損、污染
飾面石材由于是自然巖石加工而成,原巖中必有細微疏松裂紋及孔隙。由于石材這些因素,在生產、運輸或施工容易出現破裂。同時如有污物污水滲入,難以清洗,在日常清潔中,難免會有一些殘渣、臟物隨著抹布的擦拭而填入裂紋中,成為細菌滋生的溫床。
4.阻礙貴州石材產為發展的因素
4.1頂層設計欠缺
目前貴州石材開發為無序狀態,多是石材企業因喜好而開發,對于新品的開發布局無前瞻性,產品的核心競爭力不夠,同質化競爭嚴重。對市場開發的的準入性門坎太低,對于開發商投資把關不嚴,對于產品的開發沒有統一協調發展,沒有集約化或地區化統一調度觀念,導致產品開發的無序及同質化,最后導致石材大同小異,產品滯銷。
4.2人才欠缺
縱觀現在貴州的石材企業,大部分均是沿河一帶石材開發商轉到貴州投資,因而,人才或團隊均多以該企業原人才為主,貴州參與的人只是泛泛。
據統貴州省石材產業研究院統計,2014前我省石材產業的從業人員約12000人,專業技術人才不足2000人,其中,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約500人。在貴州,石材行業給人們的印象是門檻比較低,對工人的技術要求相對較低,只是用機器設備把石材加工再賣出去,一般的工人就可以勝任。貴州玨石屋投資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澤飛指出“雖說貴州本地的勞動力豐富,但很多人不懂技術,沒有多少文化,更沒有接受過相關的專業培訓,都認為石材產業是一個非常傳統的行業,年輕人都不愿意去學,公司只好從廣東、福建、湖北等地招來從事過相關工作的技術人員。”如果不提高技術工人的加工技術水平,我省石材只能停留在初級加工上,提供一些初級的成品。廣東省石材行業協會會長黃澤鴻曾經說過“石材行業要做大做強,提升工人的技術水平很重要,甚至將決定行業能否有持久的競爭力。”
4.3家底不清
貴州現在雖然有一定的勘查資料,但總體石材資源的家底不清。貴州省現在只完成了安順市、六盤水市,冊亨縣、桐梓縣、余慶縣、金沙縣等相關市(州)或部分縣的飾面石材調查工作,以及完成了“德江一石阡、關嶺一貞豐、平塘一羅旬”三個片區優質石材找礦戰略選區地質工作,其余均是以礦山為主的小范圍地質勘查工作。由此可見,貴州還有至少五分之四的地區未進行飾面石材資源調查評價工作,因而,貴州石材資源的家底不清。如果資源不清,布局自然就不明,對產品的有序開發及避免同質化就成一紙空談。
4.4缺龍頭企業及品牌
貴州石材雖然資源豐富,可開發的產品卻極為單一,除了應于各類地板之外,很少有其他的用途。這也是正是思維開拓與加工工藝落后導致。而貴州的石材龍頭企業少,品牌更少。缺少大品牌及龍頭企業,這與貴州豐富的飾面石材資源極為不匹配。
4.5加工工藝落后
貴州現在開采飾面石材的企業,90%均來自于福建、廣東及浙江等發達地區,由于當地各種原因,關停了大量石材礦山,迫使大量的石材企業進入貴州。可這些企業,以往多是開采花崗石類礦山為主,一方面思維還停留在以花崗石(塊度大,裂少,沒紋路,任意方向開采花色均不變)的方式來開采大理石(大理石石材多為沉積巖,具有層狀構造,巖石中的紋層、古生物化石、層厚等千變萬化,不能以開采花崗巖的方式來進行開采);另一方面,沿海一帶帶過來的設備,大多已是淘汰產品,所以開采及加工均較為落后。從而導致石材的利用率低,成本高,這也是很多石材廠無法維繼的最大原因之一。從野外以前調查的情況看,礦山的礦渣堆積如山,而作為砂石料開發又曾多次與砂石礦山企業引起沖突,因此,提高石材的利用率是當前要解決的問題之一。
4.6營銷手段落后
貴州省是優質飾面大理石的重要產地,已探明儲量超過100億立方米,排在國內前列,可省內石材行業經過十余年的發展,在國內國際一直默默無聞,許多出自貴州省,流行于國際市場的石材品種,被冠以“廣東石材”“四川石材”“山東石材”字樣高價出售。而貴州省石材產業一直依靠出賣石材荒料資源,無品牌,無深加工,無附加值,該行業成了跟在外省同行后面,處于產業鏈的最底端。即便有一些品牌,可是各自為陣,互相抵制,因而在國內外知名度低,沒有形成自已的營銷體系,營銷手段落后。
5.建議
當務之急,要深入調研清楚石材的資源情況、開發狀態、銷售情況,深入調研各個環節,特別是要通過調研,發現一批優質產品,培育一批拳頭產品,厘清銷售瓶頸,推廣新的開采及加工工藝,以市場為導向,真正把貴州石材推向全國、推向世界,這樣才有招商引資的“資源及產品底氣”;石材資源的基礎數據是全省石材產業戰略規劃的基礎前提,十分重要!在普查基礎數據的基礎上,建議省政府組織專門石材戰略研究會,給政府制定石材產業五年、十年中長期石材站位規劃提供前沿研究。
5.1做好政府要引領
政府要做好引領及產業幫扶,做好規劃,引領綠色及集約化生產,節約資源,利用好資源,降低成本。現在各商、協會帶頭作用有待提高,尚自各自為陣,固守一畝三分地,資料信息溝通不暢婁見不鮮。因而,政府要出面出臺更多更好的政策保障,協會要加大協調力度,必往人往一處走,勁往一處使,貴州的飾面石材才能真正實現“第六張名片”。貴州應有更好的政策及規劃,把全省一盤棋盤活。打造企業品牌,提升影響力。
省政府主管廳局,應制定貴州石材資源總量管控的法規政策,設立天然飾面石材市場準入門檻,政府出臺貴州石材產品指導性市場信息,合理引導不可再生石材資源配置和市場渠道管控!
在品種研究篩選基礎上,貴州省政府主管廳局應加強全省石材宏觀石材資源審批權限研究和改革!鼓勵一批、限制一批,調控適度!在這個過程中,注意加強省廳職能、適當收縮市縣地方審批權限,防止在石材資源開發商的“各自為戰”局面!
建議政府在天然石材開采許可制度上積極研究和探索石材礦山開采年限管理調整政策,引導石材礦山企業合理規劃、開采、最大限度綜合利用不可再生資源!改變石材礦山開采上的短期“竭澤而漁”的窘態!
加大石材礦山開采許可管理力度,落實和加大治理非法開采法規建設,重拳出擊地下非法采掘石材國家資源,提高違法犯罪成本!
做好石材產業現有產業能力整合,兼并重組、打造行業龍頭,結合綠色礦山建設,減少淘汰落后石材加工產能,提高準入門檻!由政府主導、協會建立價格標準公約,打造產業健康的價格體系和貴州石材行業聯盟,維護貴州石材行業地位,防止貴州石材淪落為石材初級原料供應基地,助力提升貴州石材深加工附加值,為貴州GDP貢獻新動能。設立貴州石材準入機制,防止貴州成為國內石材落后產能的轉移地!
5.2加大地質勘察力度
全省石材資源地查工作相對滯后,資源儲量不清。勘查程度低,絕大多數礦點沒有經過詳細地質勘查,對資源儲量、礦體形態、地質構造、品位、水文地質條件、礦山開采條件等不明確,多屬經驗判斷缺乏具體數據。
5.3打造品牌
實施貴州石材品牌培育計劃,支持更多產品進入全國《天然石材統一編號》,提升石材產品品牌影響力。飾面石材作為貴州的“第六張名片”,缺更多像“木紋石”一樣的知名品種。將區域品牌建設作為全省推進石材產業發展的重要任務。針對國內和歐美、韓國、日本等主要石材消費市場,加大對“木紋石之鄉”、“貴州米黃”、“西南石材基地”等稱號的宣傳推廣,并通過政府間對接、區域公關活動,將更多的貴州石材區域品牌推廣到不同市場;積極加強貴州雅典灰、貴州海貝花、貴州多彩玉、貴州砂巖、貴州輝綠巖等貴州石材地理標志產品申請工作。
5.4打造名企業及建實石材產業基地
積極引導晨春石業、天韻石尚、金石礦業、巨鼎實業等骨干企業進軍全國石材知名品牌,全面提升貴州石材品牌影響力。重點建設安順、銅仁、黔西南、黔南等地石材生產加工基地,加快推進西南石材交易中心、鎮寧縣人造石(石英石、花崗石)產業園、石材工藝品精加工園、鎮寧縣中國(安順)石材城石材固廢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基地、貴州余慶經濟開發區、紫云自治縣工業園區、石阡縣工業園區、貴州思南經濟開發區、安龍縣工業園區、貞豐縣工業園區等園區建設。做好集約化生產基地,有利于資源整合,有利于環保,有利于集中加工銷售。
5.5走差異化、特色化發展路線,避免同質化競爭
安順市、黔西南自治州重點開發貴州米黃、灰白木紋、黑檀木紋、彩云灰、冰花玉等大理石品種和貴翠等高檔寶玉石品種,黔南自治州、黔東南自治州、銅仁市重點開發貝殼石、晚霞米黃、石阡桃紅、咖啡木紋等大理石品種和羅甸玉、紫袍玉帶石等高檔寶玉石品種,貴陽市、遵義市重點開發羊脂奶油、紅砂石、貝殼石等彩色大理石品種。鼓勵開發石材新品種,支持開發人造石、薄板、復合加工板、異型材、線材、園林裝飾、拼花板、石刻、石藝家具等產品,提升產品科技含量、工藝品位、文化內涵和附加值。
5.6提高加工工藝及產品研發工作
加工工藝問題是所有礦山企業都面臨的問題,這需要一個過程,我們可以“放出去與請進來”等方式,派人到省外,國外先進企業進行學習培訓,把世界超前的技術應用到實際礦山開采及加工環節中。
近幾年來,貴州行業人士也意識到這種態勢力,逐漸除了加工各類規格的大板、工程板等板材以外,部分企業開始朝著石材創意設計方向發展,生產洗衣槽、洗臉盆等洗滌衛生制品,背景墻,壁畫,各類石雕石刻,異型石材制品、玉石雕刻以及玨石屋的石材制品(仿古整屋全屋石制)等。
5.7 建立人才培養機制
目前,貴州省54所大中專院校、職業技術學校都未開設石材產業技術、技能培訓等相關課程。很多企業也沒有對人員進行系統的培訓,基本上都是通過師傅帶徒弟,邊干邊學的形式進行學習。結果是,我省嚴重缺乏石材加工工藝技術人才,從而大大制約了我省石材加工工藝技術的進步、推廣及普及。
建立校企合作機制,聯合辦學機制,把石材專業在院校中開展,建立貴州石材職業教育基礎體系,服務貴州石材產業,為石材產業培養本土人才。
參考文獻
1.侯建華、胡云林等,《石材清洗,防護、粘接與深加工》,2005,化學工業出版社;
2.陳明華、蔣良兵等,《中國礦產地質志·貴州卷·飾面石材礦》(未出版,內部資料)(2022年);
3、貴州產業技術發展研究院課題組,貴州省政府研究室,《貴州石材產業技術發展調研報告》(2015);
4、貴州省政府,《貴州省石材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1.侯建華、胡云林等,《石材清洗,防護、粘接與深加工》,2005,化學工業出版社;
2.陳明華、蔣良兵等,《中國礦產地質志·貴州卷·飾面石材礦》(未出版,內部資料)(2022年);
3、貴州產業技術發展研究院課題組,貴州省政府研究室,《貴州石材產業技術發展調研報告》(2015);
4、貴州省政府,《貴州省石材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