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專業門戶網站
近日,一批來自非洲的石頭運到了山口鎮的中國石雕城。早已等候多時的客商蜂擁而上,競相挑選自己喜愛的石頭,其中3位石雕從業者很快以每公斤40元的價格,買走了300多公斤非洲石。這一幕“為石瘋狂”的熱鬧場面,如今在青田原石交易市場已不是什么新鮮事。
在山口鎮上,已逐步形成了較大規模的原石交易的集散中心。目前,進入我縣原石市場的有來自世界四大洲12個國家的100多種石頭,有名的石頭有蒙古的藍帶石、巴西的巴西綠和巴西黑石、緬甸的緬甸綠、越南的紅花石等上百種。
青田石雕采用的青田石屬葉蠟石,成因與火山巖和浸入巖有關。青田石在本地只有少數幾個鄉鎮產出,數量非常稀少,近年來產量更是銳減,絕大多數礦苗已接近枯竭,一些如“燈光凍”、“藍星”等名貴石種更是難覓蹤跡。
青田石雕產業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破解資源困境。青田石雕行業辦負責人留揚帆表示,近年來我縣加大原石交易市場的培育,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投身到尋石、“淘石”中來。目前,有3000多青田石商活躍在海內外從事原石經營,其中有1000多名青田華僑專門在世界各地“淘石”。
青田石雕業內人士陳墨介紹,青田華僑在國外找到一種石頭,一般先郵寄小塊樣品到青田,請石雕大師鑒定并試刀,一旦發現有可用價值的石材,當地華僑就分批通過海運集裝箱漂洋過海登陸青田市場。
在國外尋石的華僑當中,相當一部分人出國前從事過石雕行業。曾是石雕藝人的青田華僑王新東,在外國友人家中看到一個用石頭制成的煙灰缸,敏銳地感覺到這一石材可用于青田石雕,于是多方打聽,從商店到經銷商再到生產企業,最后順滕摸瓜找到了位于意大利北部的一個礦區。很快,他將樣品郵寄回青田請石雕大師鑒定,最終讓這一石種應用到青田石雕上。
麻章洪尋石,往往都通過互聯網搜索到世界各地的礦石資源,了解基本情況后,然后直奔這個國家,通過當地華僑踏尋原石資源,目前已從南美洲、歐洲尋回了20多種石頭資源。
來自世界各地的原石,大大緩解了青田石雕資源需求,也豐富了石雕創作內容。省級工藝美術大師張海政堅持“好石不分家”的創作理念,近年來潛心研究國內外各類石材的創作。今年,他選用一塊 “巴西綠”石,創作出作品《金蟾獻寶》,獲得了十一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國際藝術精品博覽會銅獎。
對于任何一種資源性產業,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破解資源制約難題,尤為關鍵。我縣利用華僑優勢,放眼世界,采他山之石,為我所雕,走出了一條突破產業發展瓶頸的新路子。在資源市場得到開拓的同時,相信青田石雕界能在發揚因材施藝、因色取巧雕刻藝術特色的同時,更加注重文化挖掘,提升產品的文化內涵,從而提升產品藝術性和附加值。